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踏贺兰山

[游记]踏贺兰山

2007-07-16    live.com

[游记]踏贺兰山

那一天,我是带着一种激情走进贺兰山麓的。那种激情源于岳飞那一阕传诵千古的《满江红》,源于对贺兰山古文化的崇敬。“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那壮怀激烈的场景、贺兰岩画以及西夏王陵的神秘色彩,长久以来,已无数次的在脑海里浮现。今天,那座十分虚幻的历史名山,古时候那座扼住了沙漠贸易咽喉的交通要道,历史上兵家的必争之地——贺兰山,它已豁然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远处是一座看了就让人敬畏的山,它延绵不断一字形排开,十分霸道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山前是一片数十公里寸草不生的开阔地,给人以“望山跑死马”的感觉,山深不知归处,山体向左右两侧伸展直至云端。在那种粗犷、豪放的景象里隐藏着战乱、荒漠和悲凉。眼前耸然兀立的峻峭山群,形势果然有点万马奔腾的意味。遥想当年岳飞英勇杀敌,不知是否真的踏破了贺兰山缺,岳飞的壮志豪情和“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悲愤意象怎能不叫人感慨万千呢?

“贺兰”一词,是蒙古语“骏马”的意思,体现了它在游牧民族心目中崇高的地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是古代的骏马所不能及,一路奔袭,已来到贺兰山脚下。下车步行,延盲肠小道走进幽静的山谷,这才真正体味到了“神秘之旅”。小路两侧岩壁上竟然刻画着无数的岩画,这些岩画出自六千年前乃至上万年前古人之手。瞧那些岩画,题材丰富:不同姿势及面相的人物、各种飞禽走兽,还有日月星辰以及狩猎、放牧、征战、歌舞等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图景。望着这些先民早在六千多年前就留下的刻记,心中忽然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情感上,我们也许已无法和原始时代的人民挂钩,但在意识深处,我们却解读了他们在无意间传达给我们的信息:生命之水,曾在这一大片崇山峻岭中流淌着,而今天,他们的生命活力,仍激荡在我们心中,使这山脉、这岩石,有了永远的价值。而我们如今仍在创造,我们留给后人的将是更宝贵的财富。

贺兰山东麓的西夏王陵是这里的又一奇观。这是西夏王朝历代帝王的陵墓,素有“中国金字塔”之称。在方圆40平方公里的开阔地上,坐落着9座帝王陵和70多座陪葬墓。它是西夏王国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缩影。当时,西夏王朝建都银川,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依贺兰为固。”可见当年的贺兰山绝壁千仞,松林如海,极目东望,银川平原黄河如带,阡陌纵横,沟渠如网,稻谷飘香,一派“塞上江南”风光。

望着眼前的贺兰山,当年征战的场景,那岩画,那王陵,它无声无语,静静地躺在那里让我们去感受,去解读,去猜想。我拿起了相机凝重的按下了快门,把着一刻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

转自:http://yji0521.spaces.live.com/blog/cns!599e876d56595d00!105.entry25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