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银川旅游攻略藏在黄沙中的宁夏(上)-走遍中国旅游网|www. |
[游记]银川旅游攻略藏在黄沙中的宁夏(上)-走遍中国旅游网|www. |
2007-09-12 cnzozo.com |
飞机下降中。开始忍不住在心里反复念叨着:这就宁夏了,这就是宁夏。 全中国再没有哪里能象宁夏一样给我这样排山倒海的亲切感,从满目黄沙算起,到起落架与地面摩擦出巨大的声响,宁夏,终于出现了。 机场,可以用来形容的词是袖珍,面积和规模大概都只能与内陆某个中小城市的机场相提并论。而后,袖珍这个词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从机场到市区的路程是25分钟,其间经过的黄河大桥是1200米…从车窗向外看,机动车、行人、自行车、三轮摩托、四轮摩托混在一起,慢悠悠的融合在马路上,行人脸庞上标志性的红晕,透露着高原的信息。 自06年开年以来,银川还没正正经经下过一场雨,这时的天空也象加了橙黄的滤镜,云朵一颗颗浮凸其上。 一个小时后,我们直接进入了银川的夜色里。“伊祥斋”是当晚第一站。他的菜色比不上典型的伊斯兰风格装修吸引人,而房间摆设又不及上菜员吸引人,可爱而羞涩的回族小伙子和姑娘们,无论在镜头内外都喜欢避开你的眼神偷偷微笑。从伊祥斋开始,宁夏的“大”渐渐呈现,大汤瓶、大盘菜、大碗汤、大壶八宝茶,淮河以北的地域性格都通过食物表达出来了。 赶到南关清真寺的时候,正是教徒们在做一天之中第四次礼拜的时候。着青色长衫的阿訇在寺门口掩耳呼唤,只见得零星信徒匆匆跑来,他们心无旁鹜,一心赶路的表情倒真象是听到了阿訇的呼唤一般。伊斯兰教义规定非教众和女人都不得进入殿堂大厅,我们只能在门外听得一鳞半爪,用阿拉伯文诵读的古兰经异常悦耳,阿訇顿挫有度的语调充满了宗教特有的气息。 来礼拜人看起来大都超过了45岁,在这个以回民为主的省份里,戴白帽穿长袍的传统穆斯林在街头似乎也并不常见,连坐在殿外休息的老人也没人认识墙壁上那几个阿文字,“都汉化了,我们跟汉人也没什么不同,年轻人有事业忙,没空来这里氨。汉化,象“城市化”一样,用动词专属的力量改变着我们,改变着生活中的一切,也象“城市化”一样让一部分人幸福,又让另一部分人痛哭。 在银川的中心穿行,一路走到南门广场,这里看来是个人气旺盛的市民休闲处,放眼四望,黑压压一片人声鼎沸,广场的功能一一发挥。最耀眼处是一个仿造天安门城楼的建筑,红色布景灯在黑夜里勾勒出天安门的轮廓。据说远离中心的地方都喜欢在建筑上模仿中心城市的地标式建筑,这样是在表达想念吗?或者是心理上的亲近感? 广场上有两个瘦骨嶙峋的小孩耍杂技,下腰的时候两片肋骨根根可见,身边放着只搪瓷碗,准备在一场表演结束后向看客收银吧,这样的场景已经很多年不见了,在银川,他们的表演还是吸引了至少四圈人围着。除了他们,更多的人在踢毽球,闲逛,搭讪,兜售……都以天安门为背景愉快的进行着。
|
转自:http://www.cnzozo.com/html/citytravel/ningxia/yinchuan/2007/note0328_17354.shtml1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