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谜话 同 心 赴 宁 自 陶 然 ——06银川谜会随感 今天是9月12日,早晨6点半才乘T1次车回到家,很疲倦。上午值了半天班,下午因遇到一件麻烦事,想睡也睡不着,于是打开博客,看了看前面(3日晚)发出《远山秋水隐现——忆银川谜会》后几位朋友的回帖,心存感激。不管怎样,又是一个星期过去,又参加了一场银川谜会,还是趁热打铁,再记下几则胡乱涂鸦的“灯下漫笔”吧。 痴迷者和守望者 2006年过了三个季度,中华谜坛正好举行了三场颇有影响的全国性谜会,这就是山西晋中2月举行的“绵山杯”谜会,河南安阳8月举行的殷墟谜会和此次宁夏银川举行的“高层论坛”谜会。到了银川,我把出席会议的名单看了看,忽然发现,除了安阳谜会的东道主——文化宫朱主任和中华谜学会的掌门人郑先生,今年这三场谜会都参加了的,大概就剩下我和正初——两个来自浏阳河畔的“痴迷者”了。因此,这里有必要先把正初的情况先说一说。 正初姓刘,今年35岁,1米86的魁梧身材,配上一副近视眼镜,让人感到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读书人。他名片上的头衔原来有“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浏阳市文学艺术创作室主任”,去年又加上了一条“浏阳市政协委员”。对灯谜界来说,我觉得介绍他可以更简单:刘正初就是去年“情迷浏阳河”中国联通杯灯谜创作赛的主持者,或者说是我的精诚合作者。 说起正初爱谜,还得上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浏阳一中教书,他在一中读书,虽没正式跟班上过课,却没少参加我的灯谜第二课堂和周末谜会。1987年,在我为县教委团委主持的迎国庆灯谜赛中,他还获得了优胜奖。当然,正初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自己的文学才华,他特别爱写诗、写散文,是浏阳少有的“神童”作家。数年前出版的散文集《乡土树上的青春果》、《青春苦旅》,记载了他在文学道路上艰难的跋涉历程。1995年,他被破格录用到团市委,后到市档案局工作,2001年,他从公务员队伍毅然离职下海,创办了浏阳市文学艺术创作室。草鞋没样,边打边像。从孤军奋战,白手起家,到经过几年的打拼,如今的正初,已成为拥有三百多平米办公用房,管理着七、八个工作人员的“文化产业”小老板了。 正初最大的特点是头脑灵活,创新意识强。无论出书还是搞活动,他都重品位、讲质量。2002年,由他策划、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浏阳河文丛》,收编了十几位浏阳作家的文学作品集,受到省、市文艺界的好评。几年来,他立足浏阳,面向全国及海外,先后策划多次活动,并代理编辑出版了游记、诗词、散文、小说、楹联、书法美术等各个艺术门类的书籍。去年,他又参与投标,担纲编辑,让全国唯一一份正式出版的《花炮科技与市场》杂志落户浏阳,为发展经济作出了贡献。 在策划“情迷浏阳河”灯谜活动之前,我与他已有过两次合作。这就是在文艺创作室编印的2003年“浏阳风采”、2004年“小康浏阳”台历中,加进了“每周一谜”小栏目。谜材体现浏阳风土人情、地方特色,上周出谜,下周亮底,让人有思考回味余地,受到浏阳市民和文艺工作者的欢迎。 作为让文化艺术走向产业化的大胆实践者,正初的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也很让人佩服。他认为,只要策划得好,运作得当,大部分文化艺术活动都不应当赔本,而应当赚钱。特别是对于灯谜这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他有信心让它逐步成为文化产业的一支。年初参加“绵山杯”谜会,他特别佩服思想活跃、同样具有市场意识的袁杰,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回来后便写了篇《谜人袁杰》的小文,让我登在《楚湘谜苑》(47期)上。 老实说,我之所以能在参加上个月的安阳谜会和这次的银川谜会,都是正初极力促成的结果。因为这两个地方我都来过,再者,从时间和精力上考虑,也不宜频频出行。但他主动提出负担我和海军去安阳的费用,在得知银川要召开灯谜理论高层论坛时,他又早早地写好一篇文章,要我为他修改润色,寄给苏德友先生。苏先生知道他的情况后,及时给他发出了邀请。然后,他便鼓动我,要我再去一趟银川,并答应陪我先走天水一转。到银川的当天,我们同去拜访了宁大的老乡樊教授,受到热情的款待,浓浓的乡音,亲切的交谈,让年过古稀、饱经沧桑的樊教授返老还童,容光焕发。正初也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宁夏书法家丁先生,向丁先生赠送了千里迢迢带去的菊花石砚,表达了一份尊师之情。银川谜会结束后,又是他提出让我先行到固原观光会友,他留守在银川上车为我保住卧铺。身边有这样一位热情周到、善解人意的年轻朋友,我这一趟西行确实非常开心。 三赴谜会两同心,同心赴宁自陶然。7日晚上,谜友内部主擂展猜时,我刚亮出“同心赴宁自陶然(猜字一)”这条谜面,兰州张志有先生便一语中的:“亭”。其实,我也正借此表达了这次师生同行的感受。 为了让自己从作家向谜人“兼容”,正初此次除写了篇关于灯谜普及的论文外,还开始尝试作谜。他不断的用短信从浏阳向我发来谜作,共有二十余条。我选用了十余条,用在银川的内部展猜和对群众展猜上,反响不错。当然,我在银川谜会上也竭力向谜友们介绍我这位年轻的老乡和谜友,推他上台演讲论文,让在亮相主擂,与谜友和群众交流。我觉得,灯谜要发展,事业要昌盛,只有多发现和培养年轻人。所以,银川归来的第一篇谜话,我向诸位隆重介绍这位充满活力和生气的谜坛新人。如果大家对他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向他的博客——“守望浏阳河”进行点击,我在此就不饶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