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指南-游人游记-安徽旧作九华山(有.

[游记]旅游指南-游人游记-安徽旧作九华山(有.

2007-07-27    

查看评论『字体:大 中 小』

暑假在家呆的日子久了,渐觉无聊,所以当几个好友提议游九华时,我便欣然同意了。
从我家到九华山不足一百公里,平日里在高处天气好的话我们也能依稀看见那山的巍峨与氤氲。九华山古名陵阳山,南北朝时更名为帻山。至于为何如此,小子不得而知了。唐以前有诗云:“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岚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唐天宝年间,李白漫游秋浦(今池州),遥望九华山,诗人突觉山似九朵盛开的莲花,写下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句子(见《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连句》),遂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冬更名为“九华山”。自古山水与人似乎是相得益彰的,人由山水生,山水因人而显。李白散游不羁,于山水也只是单纯的亲近罢了,他在《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中写道“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九华山的风光的确令诗人着迷,但真正令九华山声名在外的却另有其人 。
九华山现在有名是因为他是佛教名山之一。但首先九华的是道教。在九华山历代山志中记载,汉代的窦伯玉,晋代的葛洪等道教曾留下足迹。但不长久的是在晋代,佛教也传入了九华山,在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人杯渡来九华布道传经,创立茅庵。至此,九华山佛教始有踪迹。九华山上被李可染称为“天下第一松”的凤凰松相传便是杯渡亲手所植。在唐开元七年(719),新罗国国王近族金乔觉渡海来唐,在九华山苦修75 年,于唐贞观十年(794)圆寂,寿至99岁。他才是使九华山名扬中外的第一人。据说三年后开缸时,其“颜面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众僧认为他是地藏菩萨化身,称“金地藏”。自辟为地藏王道场后,便大规模兴建寺庙,历经宋元明清,日益兴盛。明清鼎盛时,佛寺过400余座,僧尼5000多人,香火极盛,有“莲花佛国”之称。
我们这次上山,一是由于路径方便,二便是因为现在九华山第一人,九华山掌门人仁德大师圆寂,会有大量法事活动且免费上山。说实在的,吸引我们的倒正是那免费二字,想来这样于我们穷学生是最有利的。路上没耽搁,一个小时后,我们的车便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了。路上除了零星的车辆外便是大量的步行上山者,估计是表示对佛的虔诚,路陡,弯急,坐在车上免不了想出种种恶劣的后果,一念至此,嘴里便不住念叨“阿弥陀佛”。
还好,一路平安。我等脚踏实地后,回望来路,已云遮雾断渺不可寻了。下车几步路的地方便是九华山的祗园寺,这是九华山唯一的宫殿式建筑,寺前石雕莲花金钱图案甬道。仁德法师的法体便在这座寺中,寺前僧侣众多,大多面容庄重,目不斜视;亦有不少灰袍布履的女尼,慈目低垂,但更多的是形态各异的四方香客。众僧尼香客单行列成一队,不见首尾,缓缓向寺内走去。一打听,才知是吊唁法师。友人是佛教徒便拉着我等也入列了。循进往复,终于到了仁德法师长暝之所。气氛庄严,我们随众人双手合十,在梵音里,绕法师法体一周,便缓缓出寺。出来后,心头一时尚未释然。友人道,既然众法事还没准备好,不如上天台,我欣然同意。天台是九华山的制高点,风景奇崛,自古有“不上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到天台正顶,约有十五华里山路,一般游客大都乘缆车上山,再循石梯而下,我等年轻力壮,倒也不惧那区区山路,于是,决定徒步上山。
上山前,妈妈准备了一个包,放的全是香,一再叮嘱我,要见庙多烧香多磕头,似乎这样菩萨就会保佑我们。我一向不违逆妈妈,便带上了一个大包。行至十五分钟,遇一庙 ,香火不是鼎盛,但背包已让我不堪负重,遂赶紧进庙点香供上,诚心诚意磕了几个头。正要出门,门口桌边一个僧人开口道:“施主,捐多少功德?”我很诧异,还有捐功德一说,便停住问他如何捐法。僧人递?0元,50,100元的不等。我问僧人不捐可否,僧人不悦道:“在菩萨前哪有不捐功德的,捐了功德前途无限啊!”同行的一个叫可兵,无信仰者,闻言信口道:“什么功德不功德,菩萨也是财迷吧!”言毕,领先往寺外走去,全然不理僧人满脸的诧异,出得寺来,众人摇头大叹人心不古,佛门不洁。
这次上山,可以说是故地重游。记得那是高一下学期,脑中印象已不太深,倒是回来后一星期的腿疼让我记忆犹新。我们循路走来,路其实是一直向上的石梯,或缓或急。在你走的似乎坚持不住时,面前会峰回路转,突现一竹亭在必经的路旁,亭中有椅,可供休憩。此时,亭中无人,山中极静,估计今天很少人会上天台了,这倒使我们避免了那游人如织的恶景,心情极为舒张。
走过一程,眼前又突兀出现一座寺庙,庙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既象佛教殿堂又隐约和皖南民居相似。九华山的寺庙基本布局上都打 破了寺庙建筑庄严雄伟轴线对称的传统手法,内部结构复杂多变,为我国建筑史上所罕见。愈往前走,石阶愈险,在我们气喘吁吁转过一个山口时,眼前突现一条几乎垂直的石阶,石阶依壁而凿,侧临深涧,壁上石刻“天梯”两个大字。我们面面相觑,随后咬牙上了。行至一半,我两股战战,手足并行,古人云“石梯云折断,松涧水飞还”确实不虚。携一身冷汗转过天梯,便依稀可见天台正顶。面前一道石梯较缓,梯似乎是走向一个城洞,洞上有“非人间”几个字。此时,山风凛冽,白雾妖娆“非人间”几个字在雾里更添几分仙气。进去后才发现,这是通望天台的通道。
转过几弯,便到了天台。天台正顶方圆约十来个平方,中间置一终年香火不断的铜鼎,四周花岗石护栏。我们一行四人先于鼎内焚香祷告,然后将从山下买来的一些小物件在鼎内的香烟中绕上两圈,据说,这叫“开光”,以后小物件就有了灵气,会带来好运。雾转渐浓,目力所及,仅在天台一块,四周白雾迷茫,回望来路更不可得。雾气蒸腾,振衣猎猎,使人几疑身登仙境,“非人间”三字可谓言得其意,古人用“从此置身千仞上,不须别处觅蓬莱”述其境,想来也不为过的。雾越来越浓眉梢鬓角瞬间结了一层水珠,转眼间,水珠越来越大,顷刻,竟下起雨来,先是蒙蒙进而瓢泼,我们狼狈不堪,奔缆车顺势而下。
山下也有雨,仁德法师的追悼会刚刚结束。香客都在避雨,几位僧尼在雨中忙碌,还有几个僧尼在与人用手机谈着,不知是否在精研佛法,亦不知如来可有热线。
一番辗转,晚饭时即到家中,完成了从天至地的轮回,虽然辛苦,倒也领略不少平日少见的东西,不是无法看见,而是一些景点的高费用让我望而却步,这次算是沾了仁德大师的光了。不光我一人,据我所知,九华山在这期间的客流量在历史上也要算是高的。仁德大师泉下有知,亦当欣慰。

相关文章 :

原始链接:http://www.jhscits.com/marketing/Content.do?topid=1596
转自:31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