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拐进一个山坳就开始贴着山边往上爬了。一边是深沟险壑,一边是陡峭的石壁。更糟糕的是进山的路正在扩建,到处坑坑洼洼,汽车象个不倒翁似的摇摇晃晃。大家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个个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双手紧紧把着前面的椅子背,生怕有个什么闪失。由于修路,许多路标不见了,司机不时地停车问路。我心里默默地祷告,千万不要上不了山啊! 翻过两座大山,前面豁然开朗,一片小平原呈现在眼前,一个小村镇坐落在平原上。村子静谧安详,少有行人,块块巴掌大小的水田散布在房前屋后。我感到惊奇,在这深山老林里,怎么会出现个村子呢?村子的先民是如何繁衍到了今天?看看这些民居大都比较古老,好象有些年代了,而新的道路正在修建,原先大概只是条羊肠小道通往外界罢了。想想这里的先民们当年是怎样人背肩扛的创建了这个村落,人的意志力和创造精神真是值得颂扬!有人说愚公移山犯了个大错误,几百年来愚弄了多少代人的思想,愚公应当山不转人转,离山远远的,自然就不会有祖孙移山之愚。然而人们不愿离弃生养了自己祖祖辈辈的土地,同样的佛就在前面的深山里,人心向佛,祈福求安,都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何只一两座山呢! 绕过这个村子,前面丛林中出现了一座山门,几个老农摸样的人在拦车收费。交钱进得山门,道路不再坑坑洼洼,但是更加险峻,急弯陡坡一个接着一个。司机好象来了精神,车速明显加快。 “慢点,不急不急!”头儿紧张起来,不停地提醒司机。 “没问题,放心,司机是这里的常客了。”徐处长安慰大家,“我们每年接待几十批客人,都是他开的车。要是你们自己带着车,根本进不了山,非换我们的司机不可。” 我们揪紧的心有了些许的轻松。 路上开始见到了行人,不,确切地说,是三步一拜九步一叩的朝圣者。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衣衫褴褛,双膝缠着厚厚的布条,一脸的憔悴,眼里却透着虔诚。我们的汽车呼啸着从他们身边驶过,他们连看都不看一眼。我们再有十几分钟就到山顶了,而按照他们的速度,恐怕半夜里也到不了。我想,坐车的与走路的谁更虔诚?坐车与走路是不是仅仅形式上的区别呢?其实,虔诚不虔诚,全在乎一心,虽然我们与这些朝圣者走的是同一条道,却不是同路人啊! 一座白墙青瓦的院落渐渐从竹林中显露出来。徐处长说这是一座佛学院,里面培养研究佛学的高等学子,据说还有博士呢。 果然,三三两两的青年僧人从门口进进出出,他们一身青衫长袖,光头白面,面容恬适安然,走路昂首从容,两袖轻扬,在这云雾缭绕的山林里,俨然是得道飞升的仙人。我感觉到,如果你一心向佛,在这里承佛山之灵气,沐佛道之滋润,受香火之熏陶,也会承袭一身仙风道骨的。 傍晚六时,我们到达投宿地--九华街,这里有我们被考察单位的一个招待所。其实,九华街还只坐落在九华山的半山腰,是游览九华山的始发地。 我们刚下车,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热情地迎上来,把我们接进了招待所。这是主人单位事先安排好为我们服务的导游。她给我们分派了房间,叮嘱我们赶快洗漱一下,然后到餐厅吃饭,说饭后要领我们参观九华街,今晚还正好赶上祗圆寺有咏经仪式。 吃完饭,导游小姐已在大厅等我们了。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九华街已是万家灯火。导游小姐说,今晚是个好天气,现在是梅雨季节,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下场雨,明天出游前最好都带把伞。 一行人跟着导游向祗圆寺走去。我抬头仰望,四周的大山在夜幕下庄严而凝重,一座座装饰了彩灯的庙宇、亭阁散落在大山上下,象是镶嵌上去似的,金碧辉煌,格外清晰,仿佛近在眼前,伸手可及。 “你听,好奇怪的声音。”G科长拉住我,指了指路旁的大树。 “没什么呀?”我看了看树上,没发现什么。 “你听听知了的叫声,怎么和我们那里的不一样?” 我驻足细听,果然,知了的叫声音域宽广,宛转悠长,并且带有复音,就象立体声音箱播出来似的,与山东的知了单音直嗓门的嘶叫完全不同。 “大概佛山里的东西都与众不同吧。” “我逮一只瞧瞧。”G科长说着朝一棵较细的树踹了两脚。扑扑拉拉,知了们吱吱惊叫着纷纷飞起四逃,有两只撞在旁边的树干上摔了下来。G科长扑上去捉住了一只,翻过肚皮来一看,道:“呵呵,果然不一样!”只见知了腹部两边的发音器上又各长出了一片空心的硬壳,发音器发出的声音经这两片空壳的共鸣,自然丰富宛转了许多。 “阿弥陀佛,施主,请放它条生路吧!”突然,不知什么时候一位老尼姑站在了我们身后,双手合十,向我们施礼,“南无阿弥多婆夜 多拖骑多夜......" G科长一惊,知了扑拉拉从他手里挣脱飞走了。我拉起G科长飞也似的朝前面的队伍追去。 拐过一个屋角,穿过一条小街,前面就是祗圆寺了。祗圆寺飞檐翘角,巍峨雄壮。参观咏经会是要购票的,在前面大厅里每人购了2元钱的票,进到后面的大雄宝殿。宽阔的宝殿中央耸立着高大的佛像,佛像前香烟缭绕,几十位僧人围坐在一起齐声咏着经文。正中高处坐着两位主持,象唐僧一样一身袈裟,器宇轩昂。旁边一角摆着鼓、铜铃和其它一些不知名的法器,一位僧人配合着咏经的节奏敲打着这些法器,使整个咏经会抑扬顿挫,节奏明快。我注意到后排坐着四位与众不同的“僧人”,他们穿着藏青色的僧衣,蓄着发,其中还有一位女士,坐在前面的僧人不时回过身来指点他们念经。导游介绍说,这是寺庙里收的俗家弟子,他们一般要在这里修炼两三个月。我想,他们该是象来时路上的朝圣者一样三跪九叩地爬上来的吧。咳,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哪! 大厅里咏经的气氛让人感到肃穆庄重。导游说:“大家许个愿吧,或者捐点功德款,这个时候是最灵验的。”大家纷纷朝向佛像双手合十,微闭双眼,许起愿来。我默默地向菩萨许了个愿,又到捐款处捐了XX元的善款,并在功德簿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 头儿看到有的人要下跪磕头了,赶紧催促道:“行了,愿也许了,走吧走吧。” “那就逛逛九华街的夜市吧。”导游小姐带领我们走出大门。我回头看到,G科长故意走在最后,趁我们不注意,赶紧跪在神像前梆梆梆地磕了三个响头。 其实并没有什么夜市,只不过是九华街的商店晚上都开着门营业罢了,商店里大都卖一些与佛教有关的用品和纪念品。九华街素有“佛国莲城”之誉,是九华山风景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所谓“莲城”,据说从长江上远眺,九华山势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我佩服这个诗人的眼力和想像力非同一般,而我这凡夫俗子只能在我们下榻的招待所门前的一个水池(天池)里看到了星星点点的几朵真莲花。佛国倒也相称,九华山9座国家重点保护寺庙中的4座就座落在九华街,刚才去过的祗圆寺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坐车太久的缘故,大家有些疲劳,加之明天还要爬山,在街上匆匆转了一圈,就赶回了招待所。 “喂,我领你们去看个人去。”刚到招待所门口,洪主任神秘地叫住了我们。 紧邻招待所有一个叫龙庵的尼姑庵,其实就是一排房子中的三间房子,屋中间摆放着一座硕大的佛像,几乎占满了整个空间,两边就是寝室。洪主任朝里指了指,说:“上次我来的时候,这里面有一个很漂亮的小尼姑,非常健谈。我们找她聊聊。” 我们抻头瞅了瞅,黄灯孤影,一尼姑正在给神像上香。见这么多人围在门口,尼姑一脸的惊诧。哎呦,这不是刚才劝我们放生的那位老尼姑吗!我和G科长吓得扭头就走。导游小姐咯咯地笑起来:“你们找那个小尼姑啊,早不在这里了!她是佛学院的学生,来这里实习的,现在不知转到哪座庵里去了。”洪主任遗憾地摇摇头说:“咳,那小尼姑可会说了,谈经论道,头头是道。” 祈福 Tags 标签库: 肖老大 足迹 原创 安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