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人游记九华山化.

[游记]游人游记九华山化.

2008-04-26    jiuhuashan.cc

庆云生处梵王宫——九华山化城寺

信息来源:九华山旅游门户网 发布日期:2008-04-16 09:31:11 阅读次数:65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字体:大 中 小』

文 杨惠超
化城寺又名地藏寺,位于九华街盆地中心化城峰。东临东崖,南对芙蓉峰,西接神光岭,北倚白云山,四山环拱如城。晚唐诗人罗邺与诗僧应物结伴同游化城寺时曾做诗《化城寺》,以古朴凝重的笔调描绘:“庆云生处梵王宫,蹑蹬攀萝一径通。金殿忽开青嶂里,天人凝在白云中。秋霄爽朗空潭月,暑气萧寥古柏风。况是慈悲清净地,香烟象设固无穷。”唐代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载,唐开元末有僧人檀号居此,寺额即曰“化城”;至德初年,青阳诸葛节等发现正在东岩石室苦修的新罗僧地藏,深为感动,于是买下檀公寺基,构筑台殿,以成琳宇,请地藏大师居之;建中初年,池州刺史张岩奏请朝廷移旧额置于新寺,于是化城寺成为地藏大师传经布道的大伽蓝。贞元十年(794)大师圆寂,被僧众视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从此,九华山逐渐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地藏道场,化城寺也成为九华山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成为佛教徒心中的圣地。
化城寺历经兴废,但历代有名僧、官府和乡民的护持,一直位居九华诸寺的中心地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住持僧宗琳重建殿宇、廊庑、禅堂、斋僧、养老、学事、净业诸堂,并建土库、方丈寮,使化城寺成为九华山总丛林。宣德十年(1435)住持僧福庆、寺僧了然重建大雄宝殿、藏经楼及祖师、伽蓝、金刚、天王等殿,扩建东序寮房。继后,僧都纲、法演、法广等扩建千佛阁、方丈寮、地藏塔殿石阶、梁道,组成西序寮房。清康熙二十年(1681)池州知府喻成龙重修并增建聚华楼。此时,化城寺东西两序(亦称两宫)七十二寮房已具规模。
据清周贇《九华山志·化城寺僧寮图记》载:“天下佛寺之盛,千僧极矣。乃九华化城寺,当承平时。寺僧三四千人。寺不能容,则分东西两序;又不能容,各分十余寮至六七十寮之多。”化城寺遂成为“九华诸寺之冠”,“香火之盛甲于天下”。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化城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国务院公布化城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而今的化城寺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地位突出,气势非凡。现存四进殿宇、硬山顶、马头墙,砖木结构,庄严古朴,具有皖南民居式古寺建筑特征。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全寺对称严整,布局有序。四进殿宇分别坐落在3个台基上,层层递升。寺前高悬赵朴初题写的“九华山历史文物馆”横额。第一进灵宫殿,殿内进深16.5米,有2个天井,两侧为厢房。第二进天王殿,长20米、宽20.5米,敞厅堂有四落水天井,意为“四水归明堂”,东西两侧有半廊。殿内展出金地藏生平事迹,从金地藏“入唐求法”到“灵场终古”,展示了开山祖师卓锡九华的丰功伟绩。第三进大雄宝殿,宽20.5米,内有天花藻井3只,中间大藻井直径440厘米、深170厘米,底部四面八方,环绕小斗拱一圈八角处共雕饰8条飞龙,加藻井顶端1条飞龙和珠球,组成“九龙戏珠”,为浮雕艺术珍品。第四进为藏经楼,保持明代建筑风貌。长20米、宽14米、高1.3米。三、四进之间院墙上嵌有明、清以来的石碑8方。
藏经楼是九华山珍贵文物荟萃之处,主要佛教文物陈列于藏经楼下厅堂。楼上藏有明万历刻板《藏经》、明代高僧海玉(字无瑕)手书《血经》81卷、印度贝叶经2札以及明神宗颁经圣谕、清康熙、乾隆帝的御书手迹等。

化城寺

转自:http://www.jiuhuashan.cc/marketing/Content.do?topid=22972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