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仙寓山-旅游攻略-游人台-安徽泾县丁家湾原生态旅游服务有限公司 |
[游记]仙寓山-旅游攻略-游人台-安徽泾县丁家湾原生态旅游服务有限公司 |
2007-07-31 djwyz.com |
仙寓山位于石台、祁门、东至三县交界处,石台县珂田乡境内,距县城30多公里,是牯牛降山脉向西南延伸而成,故名“仙寓景区”。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当您登临主峰之时,你便成了“一脚踏三县”的时代巨人了!仙寓景区是一个集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古址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游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观赏、考察、品味古文化的深韵,其乐无穷! 从仙寓山“龙门”下行,便是“仙寓峡谷”,谷顶有一高山飞瀑,从山顶水口飞流直下,如同一幅水帘遮掩着下面层层洞口,故名“水帘飞瀑”。沿峡谷下行,山谷两侧林木苍翠,遮天蔽日;谷中溪水奔流,碧潭如玉;更为独特的是谷底石头多是红绿相间的彩色奇石;故名“彩石谷”。行至谷底,有一小型水库,水平如镜,恰似一块美丽的翡翠镶嵌在山谷之中。还有一座古庙“元通庵”遗址在此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仙寓峡谷中生态美景可以用“鸟鸣林愈静,泉响山更幽”这两句古诗来概括较为贴切。 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有崎岖蜿蜒的古徽道。这条据传修建于唐代的古徽道宽约两米多,用清一色的长条青石板铺就而成,宽度整齐一致,步高均匀如一,现仍保存完好的路段共有15华里长,全国罕见。这条古道是从安徽的徽州通往江西饶州的跨省古道,故名“徽饶古道”,也就是古时的“国道”。沿线跨古道每隔二、三华里处便建有一石亭,亭内有石凳,两边有耳房,专供行人小憩或食宿之用。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启源亭”、“玉泉亭”、“古稀亭”、“继保亭”等。如今,当我们行走在这古色古香的石板道上时,仿佛眼前浮现出古时国道上车水马龙般的繁忙景象,耳闻马蹄嗒嗒声,车轮碾扎的咚咚声以及挑夫们发出的吆喝声,交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古徽道旁还有一块清朝道光十八年的禁山碑,禁止在沿道陡坡乱砍树木,以防止水土流失。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钦佩!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发思古之幽情,令人万千感慨! 这里有古战场遗址,见证着当年两军对垒,腥风血雨的战斗历程。仙寓山主峰下6公里处有个榉根岺,地势险要,是石台到祁门县的咽喉要道,易守难攻,所以又叫榉根关。关下偏南处有一段石长城,中间有一个通行的关口,全由石板砌成,下面设有石城门。关隘全长30米,墙高3.5米,墙厚5米,中间城门厚1.5米,高2米,门转及门栓石槽均完好无损。此关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由两江总督曾国藩为抵御太平军所建。当时由于太平军已攻克徽州,曾国藩便带领湘军退驻祁门县城,并抢占了各要塞有利地形,派兵坚守榉根关。太平军分别从江西婺源,黟县渔亭、石埭榉根岺三路向祁门进攻。攻打榉根关的太平军,虽然兵力十倍于湘军,但由于清军先占领了关口有利地势,并在石城墙上架起大炮,太平军攻关十分艰难,在此血战三天三夜,太平军终于破关而入,直抵祁门总督府门。曾国藩、李鸿章等准备拔剑自裁。正在此生死攸关之时,湘军提督鲍超领兵从宁国火速赶到祁门,救走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清庭官员。这就是震惊一时的榉根岺之战,曾国藩在他的回忆录《野焚》一书中,对自己一生中险些丢命的榉根岺之战,作了详细叙述。 |
转自:http://www.djwyz.com/ReadNews.asp?NewsID=26310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