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琅琊山游记 |
[游记]琅琊山游记 |
2007-07-16 masok.cn |
琅琊山游记 我的老家就滁州琅琊山脚下,此山因古时琅琊王曾到此避难而得名,更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令若干文人骚客生出遐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好山好水何处无有,游历甚广的欧太守为何独独要寄情琅琊,发此千古流芳的慨叹呢。 琅琊墨苑 第一个景点—琅琊墨苑,白墙青砖的大门上方用浑厚稳健的隶书写着“琅琊墨苑”四个大字,走进去不禁莞尔----里面居然一个人都没有!整个园子那一时刻都是属于我的。多谢天公作美啊! 这首诗写出诗人借景伤情的怅然情怀,和意存高远的出世风骨,显然深得后人的青睐,在墨苑里面竟有多人用几种的笔法来反复展现它的魅力。最有趣的是有一幅文字画,以写意画手法做书法创作,天马行空,意趣盎然。 醉翁亭 出得墨苑,因为听到些许鸟儿的欢鸣,又看到几只雀儿在路边很大的一块草坪上自由的啄食,羽毛灰白色,像是鸽子,但身材却比鸽子小巧,不知叫什么。雨儿稍歇,它们就出来觅食,三三两两,或低飞,或雀跃。Yeah,生活不易。 琅琊古道 离了醉翁亭,我没有更多的在意在亭等处停留,皆因院墙重叠有损与山水交融之故。 人说亭以文名,文以亭传,二者相辅相成,我更觉得这深幽的琅琊山是这亭和文的真正依靠。在这弥漫着暮秋雨丝的山谷中,笔直参天的杉树林密密的排在路旁,各色斑驳的灌木簇拥着占据了其中每一寸空间,一齐在风过时缓缓摇曳。褐色的杉树叶交织着明黄的银杏叶,以及微黄的野草枯枝,在古道青石上随意的散落,因为雨水的缘故,落下便稳稳的粘在地面,像游子归家一般沉醉。不由想起一句诗:“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深秀湖、琅琊寺 山道渐渐向上,我有些气喘了。前面的路突然做了九十度的大转折,走上前去,竟在坡顶路的尽头看到一处山门巍然屹立,上书“蔚然深秀”。再看旅游地图上,原来就是标明的“峰回路转”之所在。果不其然。 过了山门,走上一段路程,突然前面撞出一面湖水来。细看之,原来叫深秀湖。的确够深的,枉我前行甚久。也很秀丽,湖面上静静的飘荡着淡白的水雾,随风聚散,氤氲缥缈,有如仙境。我于是在此停留歇息。湖边新盖的一座仿古建筑倒也与四周挺贴切,几条小艇懒懒的靠在岸边,野渡无人舟自横阿。 远远的就看到琅琊古寺的寺门高高耸立在山腰上,山门洞开,气势威严。拾级而上,看到地面是雕刻着各种莲花的形象,有种入了佛境的妙趣,心神也稳了稳。售票处特意立块牌子,大致说因为要修缮、维持,因此要在联票外再收门票。哎,柴米油盐酱醋茶,出家人也要面对啊。 入了寺门,首先被寺庙的布局所感染。琅琊寺完全是依山而建,山势向上,佛门众殿也依次攀爬,靠层层阶梯连接,在蒙蒙细雨暗暗阴翳中仰望之,真有一种脱离尘俗之感。先后经过琅琊墨苑、醉翁潭、醉翁亭、深秀湖,到这里依然有令我倾倒的美景,深山之中有如此胜境,却又被历代的高僧们经营得如此不凡,真是人生之福阿。 走上近百级石阶,右侧是著名的无梁殿,明代重建,是琅琊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了。走进院墙去再上了两层台阶,终于站在了他的面前。无梁殿的沧桑感是无法比拟的。红色的砖墙,斑斑驳驳,许多地方的砖缝露出剥落的痕迹,惨白的石灰在尽力填补着。无梁殿没有飞檐、也无斗拱,里面是类似西方教堂的拱形门,真是风格独特,堪称一绝。在见惯了金光宝气朱门琉瓦的华丽庙宇后,再看看这座悄然遁世,笑看风雨的古老建筑,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啊。 从无梁殿出来,肚子这个小俗物开始抗议了,一路上还未进食呢。时间已经指向下午两点多了。一抬眼,恰好是“积馨斋”,吃素菜的去处。欣然抬脚进门,问问招牌菜,竟是干烧素鱼和红烧梅花肉。于是决定品尝一把,点了红烧梅花肉和另外一个小菜。平时在城里大鱼大肉,素菜无非青菜豆腐,难以成气候;这边仙风道骨的山里头,素菜又如何呢?早闻听佛门素斋的名头了,终于可以如愿以尝。 由于没有其他客人,菜很快便上来了。五花肉一块块切成方形,还带着肉皮呢,咬一口,真的是口感温润,香气绕舌,嚼起来饱满充实,富有弹性,足可以假乱真阿,却又没有肥肉的腻味,瘦的部分更显得比真肉更细腻爽口。欣喜之下,连忙请教如何制作的?服务员卖了几个关子,就是不肯说。好歹磨蹭出来了,不由得自己也不想告诉别人了。让大家多一个猜的乐趣岂不是更佳? 饭后继续沿山而上,探访天王殿、大雄宝殿,还有祗园、雪鸿洞、千佛殿等。在雪鸿洞和千佛殿,买了些香给观音和如来上了一柱,不是因为信佛,是觉得来到这里的快乐,让我想留下些什么,也是为了方便和大师们套近乎。在千佛殿,和守殿的大师聊了聊,问问大师平日几点念经,几点休息。大师说是早上三点起来念经,下午5点就各自回禅房打坐休息了,说是全国的寺院都这样。早上三点的时候天光尚未亮,看来修行也不易啊。后来又问起和尚可否娶妻的问题,他很不以为然,说释迦牟尼当初正是抛弃了妻子儿女而成佛的,佛家讲究的是看破红尘放弃一切,如不能放弃又如何事佛;但是佛法为了弘扬和传播,又必须能够容忍一些有家室的人,让他们先进入到佛门中来,欲取先予。况且世上之所以有法,是有人犯法,否则也无所谓法。总之,出世、在世非彼此隔绝,总有相互依赖之特点。我突然对辩证法又感兴趣了。 离开琅琊寺,我迈上前往南天门的石梯。回首望去,远远看见无梁殿又笼罩在迷蒙雨雾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那“四百八十寺”,可否包括了这深山古寺的寂寞楼台呢。 南天门 越往山上走,雾气越重。最后,二十米外便看不见了,琅琊寺也在回首间不经意失去了踪影。觉得到了仙境了,于是顶住疲劳,坚持往上爬。在云雾弥漫之际,看到隐约的一座宫庙,走近一看,不禁哑然一笑。原来这就是到了南天门了,不是宫庙,而是道观—碧霞宫。古来佛道和平共处早有耳闻,今日又在这仙山得见,显然是这灵山秀水不仅让和尚们沉迷,也令道士们痴狂。好在深山幽幽,佛道都是喜清静的,一个要出世,一个要无为,也相安无事。 碧霞宫显然感觉是重建不久的,少了一份古朴厚重。毕竟是本土的宗教,宫内的壁画雕塑多带有世俗色彩,如碧霞仙子长得就很美,穿着大红的衣裳,像出嫁的新娘,不由多看了几眼。呵呵,罪过。 碧霞宫边上是会峰阁,该是全山最高点了。此楼三层,登上去可极目远眺,据说可以看到长江、南京等等。不过,今天什么也看不见,除了那弥漫天地间的大雾。走到栏杆边上,耳边是檐角的铃铛在风中叮叮作响,脸上是迎面而来的汹涌的山风和它驱赶着的浓重的雨露,虽看不到高低,却可感觉出险奇。四处望下,我好像置身于天庭之中,只待从云雾中倏忽飞出一个仙女来,长袖飘飘,巧笑倩兮,用纤纤玉手挽了我,带我去赴那瑶池之会。 归程 迷雾中听到远远的钟声破空而至,那是琅琊寺的钟声吧,和尚们估计午休过了开始念经了。不过直到我下到了寺前,钟声长长短短的也未见停止,原来是几个游人在饶有兴致的撞钟,一次不过瘾,再来第二次,你方敲罢我登场。于是我和僧房里面的众僧们就都得一下一下的听着。 据网上的资料说,佛家的钟是用于祈祷、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佛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
转自:http://masok.cn/viewthread.php?tid=13508&extra=page%03D34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