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滁州的琅琊山有众多耀眼的头衔: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古人称之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而最能感召我们的是琅琊山上那座“翼然泉上”的醉翁亭,因为《醉翁亭记》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太深。 从南京驾车一个小时就到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在城西约5公里处的山峦之中,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改称“琅琊山”。一到景区我们先把其他景点搁至一边,直奔醉翁亭而去。 醉翁亭系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宋代名臣欧阳修亲自命名,并撰文《醉翁亭记》。这篇四百多字的散文字字珠玑,脍炙人口,一时“滁州纸贵”。欧阳修让人立碑于亭前,引得人们慕名而来纷纷争相拓碑,以至碑刻被拓得字迹模糊不清。40多年后,欧阳修得意门生苏东坡挥毫重新书写《醉翁亭记》,并刻碑传世。醉翁亭因“欧文苏字”名扬天下,和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苏州的沧浪亭合为中国四大名亭,并冠众亭之首,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亭”。 醉翁亭景点位于琅琊古道旁,以醉翁亭为核心,九亭十阁,碑廊泉池,枕山带水,形成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古建筑群庭园。园内亭阁错落,古树婆娑,典雅幽静。踏着凹凸不平的石板小路,徜徉在曲径通幽的庭院之间,观碑刻,品楹联,赏诗文,面对千年沧桑的人文古迹,大可发思古之幽情。 时值冷冬,景区少有游客,不见萋萋芳草,难寻蝶飞鸟呜,风吹遍地落叶,满目萧瑟,一片沉寂,因而无缘欣赏“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山色美景。但这丝毫没有打消我们的游兴,反而觉得更有时间和空间在碑刻、楹联、古木之前品头论足,细细体味。 在庭院中几经曲折,在酿泉边上终于看到了心仪已久的醉翁亭。这就是当年醉翁欧阳修与友人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的亭子,坐落于高高的石台上,十六根圆圆的立柱支撑着亭盖,虽然显得稍感简朴,但檐牙高啄,气宇轩昂。四围木榭台座,精巧玲珑,台座中间还附有小小的搁板,好似茶几,显然是放酒菜酒具用的。 亭的上方,悬挂着苏东坡书写的“醉翁亭”匾额,字体俊逸洒脱,遒劲雄浑,尽显大书法家的笔墨神韵。亭旁嶙峋的斜面岩壁上刻着“醉翁亭”三个篆体大字,似乎常闻酒香,也具醉酒之态。亭内立柱上悬挂着两幅抱柱楹联,一联为:“昔翁醉吟时,想溪山入画,禽鸟亲人,一官谴责何妨,把酒临风,只范希文素心可证;我来凭眺处,怅琴操无声,梅魂不返,十亩蒿莱重辟,扪碑剔藓,幸苏子瞻墨迹长存。”另一联为:“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逮奚自称翁?” 默默地吟诵楹联,细细地体味其内涵和意境,浓浓的酒香墨香飘然而来,不自不觉地如醉似醒,如醒似醉,眼前仿佛浮现醉翁依亭而立,手捋胡须,脸泛红光,仰扬顿挫地在吟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同行的老学者陶醉于诗文的意境之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在亭中模仿醉翁作醉眼迷离、东歪西倒状,拍下了一张张“无酒醉人人自醉”的照片,令同游者捧腹不已。 据史料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谪滁州任太守,为琅琊山的秀丽景色所迷醉,时常登山饮酒作诗。琅琊古寺僧人智仙钦佩欧阳修的人品文才,便在山腰修筑一亭,馈赠欧阳修作为赋诗饮酒、与民同乐之场所。欧阳修时年四十,为何自号醉翁,他的《题滁州醉翁亭》诗:“四十未为志,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可谓言明了其心志。 醉翁亭景点内还有二贤堂、宝宋新斋、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解醒阁,览余台等风格各异、小巧精致的亭阁,步动景移,别具韵味。我想,如遇春暖花开,约三五个知己,在此听山风流泉,举杯邀明月,谁能不一醉方休。 依依不舍离开醉翁亭景点,再次默诵着园门的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是啊,此联写得太精妙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欧阳修太守已不能与我们同醉,但与他曾经同乐的醉翁亭如今游人如织,更有他的《醉翁亭记》传诵千年而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