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 黄山九龙瀑(上) |
[游记]游记 黄山九龙瀑(上) |
2007-09-07 ppqu.com |
关于 黄山 的百科小常识 中国风景区之一 世界游览胜地 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秦时称黟山 唐天宝六载(747)敕名黄山。 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遣产”名录 蜚声中外 令世人难忘。 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 华山之险峻 衡山之烟云 庐山之瀑 雁荡山之巧石 峨嵋山之秀丽 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 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 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 黄山气候宜人 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 【位置】 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 西接黟县的羊栈岭 北起太平湖 南临徽州山区 总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气候温和 年均温16.3℃ 四季都有奇丽的景色。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故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黄山景观集中在东到黄狮党、西至小岭脚、北起二龙桥、南及汤口镇的面积154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著名胜景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溪、三瀑、二湖。主要旅游区有温泉、玉屏楼、北海、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六个风景区。 【由来】 黄山古称黟山 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 并最终得到升天 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 依此传说 唐明皇赦改黟山为黄山。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黄山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 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 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 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 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黄山风景】 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 无石不松 无松不奇 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 三瀑 十六泉 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是一处全天候、四季可看的理想景观。四季景色各异 晨昏晴雨 瞬息万变 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 真可谓人间仙境。 春(3-5月)观百花竞开 松枝吐翠 山鸟飞歌; 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 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等自然景色; 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松。在黄山晴赏奇松怪石 阴观云海变换 雨觅流泉飞瀑 雪看玉树琼枝 风听空谷松涛。 尤以冬季景观更为奇特。冬日黄山玉砌冰雕、银妆素裹 不仅有冰挂、雾凇等奇景 更有云海、佛光等幻像。据资料记载 冬季是黄山云海生成最多的季节 有时茫茫云海 一连数日竟不消散。正因如此 国内外旅游者对黄山冬游的兴趣颇浓 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方粤港澳同胞元旦、春节多有举家来黄山过节的喜好。大年之夜瑞雪飘 整个风景区成了晶莹世界 登高望去 银崖冰峰脉脉 玉龙瑞鳞潇潇 真是其乐无穷。 飞雪、冰挂、雾淞堪称奇 当巍峨的黄山披上了银装 峰峰壑壑显得分外扑朔迷离。风雪迷茫中 那秀峰、奇松、怪石、飞瀑以及散布其间的楼台亭阁 俨然是一幅朦胧的国画。踏雪登山 雪色在光线的折射下 可以幻化出多种色彩 宝石般的蓝 翡翠般的绿 绯云般的红。 冰挂 黄山的冰 千姿百态。泉有多宽 冰有多宽;瀑有多高 冰有多高;著名的人字瀑、九龙瀑一改往日“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珠溅玉、声响如雷的气势 将一匹匹好似半透明的汉白玉挂在悬崖上 银光闪烁 洁白无瑕 这就是黄山冬景中著名的“冰挂”奇观。与“冰挂”并称双绝的是“雪帘”。桃花峰麓的水帘洞“冰挂”如钟乳石般地悬挂着 洞顶突出的部位雪上加雪又冻成冰盔 并呈下垂状;在黝黑石壁的衬托下 就像人工织成的图案 故被人誉为“雪帘”。 雾淞 当气温降到零下时 浓重的雾气凝结在树木、石块、草丛等物体上 立即冻结成了白色固体冰晶。当“雾淞”出现时 整个黄山便变成了一座冰山 棵棵树木变成了丛丛珊瑚 真是奇松佩玉 怪石披银 山峰闪光 花草晶莹。微风拂来 树动枝摇 冰挂荡漾 叮当作响。 【黄山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四绝”。 黄山四绝--奇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 千峰万壑 比比皆松。黄山松 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 以石为母 顽强地扎根於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 苍翠浓密 干曲枝虬 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 或独立峰巅 或倒悬绝壁 或冠平如盖 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 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 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 “无树非松 无石不松 无松不奇”。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 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 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 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 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 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 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 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 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 能慢慢溶解岩石 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 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 悬崖峭壁纵横堆叠 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 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 黄山松的针叶短粗 冠平如削 色绿深沉 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 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 由于风吹日晒 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 美丽奇特 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 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 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 往往树龄上百年 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 由于根部很深 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 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 送客松(位于玉屏楼的右边) 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 凤凰松(位于天海) 棋盘松(位于平田石桥) 接引松(位于始信峰) 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 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 探海松或叫舞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边)──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 收录了许多黄山松 您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 每颗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黄山四绝--怪石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 以奇取胜 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 令人叫绝。似人似物 似鸟似兽 情态各异 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 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 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 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 或与松结伴 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 黄山千岩万壑 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 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 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 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 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 故名“金鸡叫天门” 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 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 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 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黄山峰海 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 往往相映成趣 俄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等 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 我们无法为大家一一道尽。它们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 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 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欣赏时不妨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 可获更高的审美享受 。 黄山四绝--云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 黄山是云雾之乡 以峰为体 以云为衣 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 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 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 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大凡高山 可以见到云海 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 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 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 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 就会形成云海 波澜壮阔 一望无边 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 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辽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 云更白 松更翠 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 云来雾去 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 云海一铺万顷 波平如镜 映出山影如画 远处天高海阔 峰头似扁舟轻摇 近处仿佛触手可及 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 风起云涌 波涛滚滚 奔涌如潮 浩浩荡荡 更有飞流直泻 白浪排空 惊涛拍岸 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 四方云慢 涓涓细流 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 清淡处 一线阳光洒金绘彩 浓重处 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 日落云海 万道霞光 绚丽缤纷。 红树铺云 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 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 当云海经过时为两侧的山峰约束 从两峰之间流出 向下倾泻 如大河奔腾 又似白色的壶口瀑布 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 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楼观南海 清凉台望北海 排云亭看西海 白鹅岭赏东海 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 有时西海云遮雾罩 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 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 北海竟晴空万里 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 谓之“赶海”。 黄山四绝--温泉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 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 水质以含重炭酸为主 可饮可浴。传说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 羽化飞升的 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 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初 与桃花峰隔溪相望 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 常年不息 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 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 尤其是皮肤病 均有一定的功效。黄山之水 除了温泉之外 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 每逢雨后 到处流水潺潺 波光粼粼 瀑布响似奔雷 泉水鸣如琴弦 一派鼓乐之声。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 人字瀑古名飞雨泉 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 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是黄山最壮丽的瀑布 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 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 形如九龙飞降。每叠有一潭 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 峭壁撑天挂九龙”。 【黄山第五绝——冬雪】 冬天游览过黄山的朋友都知道 黄山的冬雪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上乘之作 是精品中的“极品” 是当之无愧的黄山“第五绝”。 黄山冬雪不同于北国的冬雪 它不是那种厚重严实 能把大地包装成一片银白 并且持久不化的雪 黄山的冬雪 妙就妙在与黄山的松、石、云、泉巧妙而完美的结合 象魔术师一样在短时间内把人们熟悉的美景变了个样。 冬天的黄山 是一个多雪的世界 更是一个多情的世界。轻盈而多情的雪花纷纷扬扬 夹带着云雾 伴随着山风 在黄山的山峦上追逐 在山谷中飞腾。 雪花飞上了千条巨壑 飞上了万座峰岗 千峰万壑接受了冰雪的洗礼 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古人形容说:“一夜寒风起 万树银花开” 雪后的黄山 银妆素裹 玉树琼枝 满目琼楼玉宇 观之如痴如醉。 雄伟壮丽的黄山 挺拔秀丽 冰雪又给她增添了无限的风采。劈地摩天的天都峰 宛如银妆素裹的神女;隔壑相望的莲花峰 如同一朵盛开的雪莲;九龙峰也变成了一条蜿蜒腾飞的玉龙 飞舞在黄山的云海之上;西海群峰奇异的石林 像一尊尊身着素服的神仙 聚集在峰头之上。冰雪覆盖的狮子林 银峦相拥的玉屏峰 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的绝妙画图。 黄山自古云成海 云赋于黄山冬景无穷的魅力——奇妙的雾松、雪松、树挂 把黄山妆扮得如同一个珊瑚盛开的世界。 雪 为黄山注入了冰雪的赤诚 更为黄山融入了冰雪的忠魂。 神奇的黄山之冬 为游人辅展了无数幅难以忘怀的画卷 为艺术家提供了数不清的创作灵感。最值得一提的是 1993年12月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来黄山检查指导工作 在领略了黄山作为联合国命名的双重遗产的厚重品位的同时 更对黄山冬景惊叹不已 一场大雪使他对黄山冬游的潜力有了新的估量 他高兴地说:“对于黄山冬季旅游 我来之前还不太了解 现在看来很有发展前途 黄山本来就很美 冬雪更为黄山的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黄山的同志一定要组织力量把冬游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开僻出来 尽快宣传促销出去 谈到这里 他还诙谐地说:“你们可以把我作为推动黄山冬游的广告嘛!” 热情好客的迎客松已在风雪中伸出热情的臂膀 冬日的黄山 向中外游人发出了圣洁的请柬。 [古建筑 ] 气温:黄山阴雨天多 云雾天多 接近于海洋性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夏无酷暑 冬少严寒 四季平均温度差仅摄氏20度左右。年均气温7.8°C 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 多集中于4—6月 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毫米。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 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在海拔630米的温泉区 夏季平均温度为25℃ 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 【游览注意事项】 ①高山风大 寒冷 以着羽绒衣戴风雪帽为好。 ②冬季雨雪多 路滑 宜穿旅游鞋 如套上草鞋更好 同时别忘了带手杖与手套。 ③如体力不支 可至云谷寺坐缆车登山 既舒适又安全。 ④晚餐可适量饮酒 以御寒气 尤以在北海、玉屏楼等高山宾馆住者更宜。
|
转自:http://www.ppqu.com/show-video-6370575.htm4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