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谯楼 |
[游记]南谯楼 |
2008-06-10 mangocity.com |
据地方志载:南谯楼始建于隋代末年,宋宣和年间重建,明弘治十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门厥宽4.5米,中间是人行通道。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根柱围1米余,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用以支撑大梁。虽历经风雨,多次修缮,但古制古风依旧,为江甫一座有名的古谯楼。 我们现在见到的南谯楼,是1997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它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门阙为宋代风格。中辟方形门阙(宋代风格),底层砖石台基,上木构高台建筑,二层楼阁,副阶周匝,悬山顶,型制奇特。唐代以前,城台均以土夯建筑,所以建筑门楼,必须在门阙靠壁立柱,南谯楼共立柱二十六根,中门阙门扇隐去二根,只显出二十四根,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二十四根柱”。古时楼上置有铜壶,用以滴漏定时,还有鼓具,以及察看星象推算历法的仪器。 传说建造此楼的是位邝知府.他自认为懂得风水地理,为了镇制他以为不吉利的山势,就在府衙前面造了这座皇式楼阁。他为了区别于北京皇城城楼,特地少造了两根柱子,只竖26根。谁知尽管如此,仍被人告了御状,说他与皇上分庭抗礼,结果,一这位邝知府被以欺君谋反的罪名,用“剥皮献革”得酷刑处死。后因府衙迅将两根柱子用砖头砌人墙内,才保住此楼未遭拆毁。 古歙人江宾肠《谯楼即事》诗曰:“夕阳犹恋最高楼,天角银蟾欲满钩。曲曲栏杆浑倚遍,故园秋菊几分秋。”南锥楼屡坏屡修,最后一次见于县志的修葺,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此谯楼宏伟壮丽,风格独特,历代重修也都很重视保护古老形制,只更腐补缺,添瓦施漆,一切按原样进行,外形未作任何变动。这世所罕见的26根柱,传为清一色楠木,因处于门阙内,能免遭风雨侵袭,建国后又曾几经修葺。至今保护完好,且油漆一新。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自:http://www.mangocity.com/cms/2007-04/05/content_7140.htm3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