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位于安徽黟县,黄山脚下,距杭州四个小时车程,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村前有一小湖,名曰南湖,背后是黄山余脉雷岗山,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2000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宏村人的祖先因为多次遭遇火灾,所以自宏村建村之始,就特别注意消防用水。首先在村边小河中建设小水坝,分流河水,将河水沿九曲十弯的小渠蜿蜒引入村中,各栋民居沿渠而建,各水渠在村中心汇集成半月形的水塘——月沼,这里是村民集中用水的地方,河水经过月沼沉淀过滤后,复又穿屋入户,最后汇入南湖。由于整座村落的形状好像一头牛,于是人们形象地把月沼称为“牛胃”,小渠叫做“牛肠”,村头的大树为“牛角”,村边的四座小桥就是“牛腿”了。这种村落供水系统的设计非常独到,真是“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 我们首先来到碧波荡漾的南湖。南湖位于宏村的南头,因为湖的面积比较大,这里又叫“牛肚子”。南湖上有一条青石铺成的小路和一座弯桥,直通村里。从上往下看,这条小路和这座小桥,构成一张射向村外的弓箭,不知在风水学上这样有什么说道。到村前向左手一拐,就是“南湖书院”,里面有块上题“以文家塾”的匾额,这里是古代宏村子弟免费读书的地方。出书院沿水渠前行,两边尽是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的民居,几乎家家门前都有清流,讲究一点的还把水引入家中,一方面浇花养鱼,另一方面风水上讲流水是财,流水进家就是招财进宝之意。村子不大,很快就到了光洁如镜的“月沼”。“月沼”位于村中心,地理位置重要,附近的住户多为族中长老。汪姓宗祠也在月沼旁边,规模宏大,是村里最重要的祭祖议事场所。可惜只余大门,其余建筑都已在文革中被捣毁。离“汪氏宗祠”不远,就看见有民间故宫之称的“承志堂”。 “承志堂”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当时宏村首富所有。此房占地二千多平方米,气势恢宏,工艺精美,它最大的特色是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雕: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个个栩栩如生,有“五子登科”的,有神话故事的,最多是追求福禄功名题材的了。柱子上挂满了教人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我想连这里穿堂的耗子,可能也会叫上几句“三从四德”的名言。这让人不由得想起著名的徽州牌坊,想起《子夜》里那个从乡下来的见到大上海后不知所措口中念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封建遗老来。徽州是朱熹的故乡,理学正是从宋朝开始兴起,中国也正是从宋朝开始走上下坡路的。想当初汉唐时代,中国的主流思想非常开放,非常善于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绝不排外,绝不固步自封,正是因此中国真正走向了盛世。但南宋理学把道德拔高到违反人性的程度,把精神和现实对立起来,动辄上纲上线,把人们自由的思想给禁锢了,实际上种下了中国千年来一步一步衰退的种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千年不变的徽州古村落,正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 为了能更深入地体会一下当地村民的生活,当晚我们住在月沼旁的一座古民居——“乐山书屋”里。“乐山书屋”建于清咸丰年间,房子不大,两进结构,设计非常精巧:一进院门,是一小小庭院,大约只有五、六个平方大,但就在这方寸之间,主人费尽心思:上有悬挂在空中的葫芦架;中有半边亭子的飞檐、影壁上有大大的“福”字和天竺树上的串串红果;下有一座假山、一汪碧水和几条红鱼。绕过照壁,便是正厅,厅里供着列祖列宗的彩色画像,全部是清代打扮,看起来是有些年头了,画面也有些破损,但是否真是“乐山书屋”的祖先就另当别论了。画前有一案几,上面摆着花瓶、镜子、座钟三种东西,取谐音“终生平静”的意思,据说是徽州独特的摆放形式。厅的四周挂了一些字画,还有几张日文的告示牌,看起来外国来这里住的人还不少。正厅的斜上方就是古徽州家家都有的“天井”,据说“天井”在风水上是极有讲究的,除采光之外,还能接雨水,风水学上讲“落水为金,落雪为银”,所以也是全家招财进宝的一个重要地方。同事有时笑我为“风水先生”,不过我觉得中国的“风水学”里还是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你看这精于风水的大宅,雨水落在正厅旁,弄得满地是水;采光也很不好,房间里都是黑漆漆的;卫生设施更是奇缺。在“乐山书屋”的西厢房里,我们渡过了又黑又潮又冷的一晚,亲身体会到这种大宅是“适合观赏,不适合居住”,换句时髦的话说,这种住宅的设计并不完全是“以人为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