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江郎:江淹(江淹(444~505),南朝文学家。字文通。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祖父和父亲都在南朝宋任县令。江淹6岁能诗。13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泰始二年(466),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刘景素对他很重视,待以布衣之礼,但由于江淹“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自序传》),因广陵令郭彦文一案,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他给刘景素上书陈情获释。此后,他曾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不久,又回到刘景素幕下,任主簿、参军等职。泰豫元年(472),宋明帝死后,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江淹于元徽二年(474)被贬为建安吴兴 县(今福建浦城)令。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宋顺帝升明元年(477),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他为萧道成出谋划策并起草文书,大受重用。萧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集据《自序传》称凡1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 9卷。另有《后集》10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清代编《四库全书》时,采用的是乾隆间考城梁宾据明代汪士贤、张溥刊本和睢州汤斌家钞本参互校订而成,凡 4卷。《四部丛刊》影印乌程蒋氏密韵楼藏明翻宋本,凡10卷。另外还有清乾隆间江□刊本《醴陵集》。注本有明代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84年排印本。) ②梦笔: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江淹被贬谪吴兴(今浦城县)为县令。相传有一天他漫步郊外,见孤山独兀于田野,便登上游玩,竟不思归程而留宿山上。是夜,他梦见一仙人传给他一枝闪着五彩毫光的神笔。醒来,文思泉涌,落笔生花,梦笔山也因此得名。后来他被召回当京官,又做了一个梦,神人收回神笔,从此他便“江郎才尽”了。 ③恨别赋:江淹的两大文学著作<<恨赋>> <<别赋>>. ④桂花香:其中金橘桂花茶乃吴兴特产,每逢农历七八月,整个城市都弥漫着桂花香气. ⑤醉仙楼:仙楼山,海拔333米,方圆600商,拔地而起,屏列于县城东。西汉建元六年(前135),馀善被封为东越王,在这里依山筑城临浦,并建烽火台于山巅,又在山下筑有行宫,后人遂将此台称为越王台,其山亦称为越王山。相传宋时有东京道人李陶真自武夷山止止庵徙居于此,其后明末有张泽元、杜足元相继楼留,诗、书、画兼佳的柳霖、黄子顿接踵而至o他们在清乾隆十九年(1754)构筑迎仙楼,仙楼山之名由此而起。 ⑥西山:异可解释为西岩山,西岩山位于福建省浦城县县城以西3公里,海拔560米,它雄踞于肥沃的浦城盆地西缘,与东西的吴山遥遥相对,是县城的重要军事屏障。 ⑦南浦溪:柘溪水从仙阳镇樟溪村的樟溪起,直到汇入建溪,称为南浦溪。南浦溪水在南浦镇(即县城)向西打了个折,绕过浦城县城城区再折向南。在这里,还曾举行过“闽江第一漂”的首漂式,可见其在整个闽江水网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