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曲曲弯弯的练江,妩媚得如同睡美人脖颈上的一串翡翠项链,像仙女身上飘拂的熠熠闪光的裙带,柔柔地落在紫阳山麓,绵绵地依恋着黄山歙县古老的“徽城”。渔梁坝躺在它的怀里。 据说,这座水坝始建于晋代,改建于明代,整修于清代。与水坝紧邻的渔梁镇,是古时皖南山区一个典型的乡间小镇,因为它便利的航运和充足的水源而鼎盛起来,江面帆樯如林,小街市声若潮。磨得溜光的石板路,记录着历史的脚步。 清晨,我穿小巷,过小街,来到渔梁坝。纹风不动,空气清绝。练江水面上升起的雾霭和山中的岚气融为一体,轻轻地浮在水面上,静静地挂在两头尖尖的乌篷船梢上,像是画家不经意的一笔。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曾留下诗仙李白的足迹,也孕育了程邃、渐江和黄宾虹这样著名的画家和篆刻大师。迷蒙处,不见人影,却隐隐送来几许姑娘濯衣的流水声和棒槌声,汇合着水坝下泄的潺潺水声,似一支优美动听的晨曲。 蓦地,我看见一位老人,他双手拄着拐杖,佝偻着的身子微微向前,目视远方。老人在看什么?茫茫的雾,淡淡的水,隐隐的山…… 老人是从上海回来探亲的。这儿有他儿时失落的梦。 他告诉我,小时常带他的小弟来水坝戏水。夏日,他们仰面于水。蓝天移动着悠悠的白云,水面飘游着快乐的精灵。流水缓缓地把他们带到水坝前,流速逐渐加快,倏地,他们像一条条泥鳅从坝上翻滚下去,落入坝底,瞬间,一个鹞子翻身,如鱼鹰窜出几丈远,在平缓的水面上露出头来。直玩得全身乏力,才拖着赤条条的身子懒洋洋地爬上岸来…… 老人笑了,那样天真和开心。他说:“那年,我就是从坝上送小弟乘船走的,直到小船远去,他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从此再也没有回家。后来,他从台湾那边写过一封信来。这次我从上海来,想最后看看……”老人哽咽了,泪水顺着面颊流下来。 太阳从青山顶上穿开晨雾,照射着紫阳山、练江水,几个穿花裙子的姑娘,像彩蝶似地飘走在碎月滩上,把一件件粉红的、鹅黄的、湖蓝的、墨绿的衣裳,平铺晾晒在纤尘不染的五色鹅卵石上,还有她们对家乡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