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山游记

[游记]黄山游记

2007-07-18    sinodino.com

这一节已写完,前面的部分也略作修改。因为太长,分作两段贴出来:

黄山游记

8月18日:白云深处有人家

离开令人叹为观止的“梦笔生花”,继续前行,转过一个小弯,来到一处三岔路口:最下边一条路正是我们的来处,通往散花坞;左边一条拾阶而上,通到始信峰;右边一条是白鹅岭,直达光明顶。右边那条道路是纯粹的登山道,一路上没有多少景致,我们自然先走左道,去始信峰游玩一番。
始信峰的名字也有一番来历。据说明代黄习远听人说(汪导说他是看了徐霞客的游记)黄山风景绝佳,慕名而来。自云谷寺上山,一路景观都平平无奇(今天的游人自然比黄先生有福气得多,自云谷寺乘云谷索道上至白鹅岭站,既省却了登山之苦,也不用再跟这些景致平庸之处虚耗),顿生大谬之感,觉得黄山也不过徒有虚名。直到上了此峰,才知山重水复之后,奇景接踵而至,竟看得他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才开始相信徐霞客之言不虚,“始信”二字即是由此而来。游客由前山而上,到了此处,就知道可以开始欣赏沿途无尽的美景了。山峰以“始信”为名,的确让人拍案叫绝。始信峰不但本身风景秀美,而且峰上的奇松也是大大的有名,黄山十大名松中,就有四棵都在始信峰上,因此有俗话说:“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我们既然到了始信峰,当然要去会一会这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第一绝了。
刚到始信峰口(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个三岔路口),靠近白鹅岭一侧的路旁,我们就有幸遇见了在黄山十大名松中稳坐第二把交椅的黑虎松。此松单从形状上看也无甚特别之处,然而主干特别粗壮,树皮颜色深褐,远远望去犹如带花纹的黑色。有其它带团的导游解说时说它的树冠形状象一个“虎”字,但我却一点儿也没看出来,只觉此树不象别的奇松以奇形怪状来招睐游客眼球,而是纯粹以气势取胜(与它的英气勃勃相比,黄山上的其他奇松,在游人眼里几乎都可用“狐媚”来形容了,大概只有高贵的迎客松除外吧)。首先是它的树形就非常古拙,没有那许多七歪八扭的侧枝形成的怪模样,而是十分干净的一根粗粗的主干上去,几根平伸的主枝简单地向四面伸展,跟黄山上无数不知名的小松一样毫不扎眼。老子说“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看来这黑虎松也颇合道家的至理,是以拙胜巧,以至拙而达至巧的境界,犹如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倘若只是在形状上貌不惊人,还不足以成就黑虎松的威名,因为长相稀松平常的松树在黄山上比比皆是,根本算不了什么。然而黑虎松给人的另外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大气。它那根粗粗的主干撑起累累一片庞大的树冠,松针郁郁葱葱,绿得令游人赏心悦目,与那根粗壮的主干相得益彰。全树从远处望去,确是气势磅礴,在周遭群松的拱卫下,更显得威风凛凛,隐隐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高贵气质、王者风范,看来此松名之为“虎”,不是没有原因的。相传一高僧在始信峰下闭目打坐,忽觉黑虎入梦,向他猛扑过来。惊醒之后发现离打坐处不远有一黑色树干的老松,粗壮挺拔,虎虎有威势,在诸松之中显得卓尔不群,不禁称奇,遂以“黑虎”命名。
从黑虎松往左走上山,不久就来到“连理松”前。只见道旁一株高大秀挺的松树,一根主干却分作两枝,皆瘦削挺拔,背靠背地紧贴着笔直向上,与黑虎松粗短的身形完全是两个极端。其实象这样一干两枝的松树,在黄山并非就此一家,我们一路走来就见到不少,甚至还有象团结松那样一干四枝的。然而黄山上所有一干两枝的松树,以这棵最为著名。它是一棵名符其实的情侣树,忝居黄山十大名松之列当然也是实至名归,至少来到黄山的无数情侣、伉俪都是它的忠实拥趸。这棵松树也的确生得颇有特色:主干的两枝高度相仿,但只要仔细看,还是能看出一枝稍高。因此这高一点的枝干就被称为雄枝;而稍矮的另一枝自然就是雌枝了。两枝伸出的侧枝对称地向外舒展着,连伸展的姿态都十分相似,越看越象一对背靠背依偎着的小情侣。这松树的名字就来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枝根部相连,可不正是连理枝么?在松前一条小溪之上,架着一座小石桥,因为沾了连理松的光,就被命名为“情人桥”,据说情侣们如果成双成对从桥上走过,就能幸福美满。站在情人桥上看连理松,恰好雄枝在左,雌枝在右,正与“男左女右”的民间习俗相符,真是有趣得很。
我赶紧上桥走过去,然后又从桥下的小路绕回桥头再走一遍,也算是“成双成对”了,一遍为我,一遍为没来的爱妻秀华。我又到处找角度,要把连理松和情人桥的全貌照下来带回去给秀华看看,让她跟我一起分享。后来果然在几张之中有一张照得不错,树和桥都照得完整,可惜回来后冲胶卷时却只洗出来一张桥没照下来的,那张照得最好的居然没有冲洗出来,令我郁闷至极。
继续向上,来到又一棵位列十大名松的“龙爪松”前。此松树冠倒无甚奇处,只是根部有好几条粗粗的露在地面上,虬曲蜿蜒,状若龙爪(我个人感觉更象鸡爪),因此命名为“龙爪松”,这是黄山十大名松中唯一依据根部形态命名的奇松。在龙爪松旁长着一株杜鹃花,枝干依偎着龙爪松,颇有几分妩媚之状。汪导说这叫“小蜜傍大款”,我恶其名,赶紧走开。
再往上走,接近始信峰顶,就看到探海松了,它也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它所在的景点相应地还有一个名目叫做“蛟龙探海”。这棵奇松长在绝壁之上,因为是贴壁生长,所以枝干全部伸向绝壁外面的一侧,这也是黄山松的一大特色,凡是贴壁生长的黄山松,其枝干都是如此,大概是因为石壁的方向限制了这一侧枝干的生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迎客松了。这棵探梅松有两根主要的侧枝,其中尤以处于下方的一根侧枝为奇,它特别长,向斜下方长长地伸出,顶着满冠的苍翠,乍一看恰似一条潜渊向下的青龙,龙头就是侧枝顶部斜向下方舒展开来的那一大片松针,形态十分逼真。可惜始信峰并不太高,只是三十六小峰之一,崖周没有云海缭绕,否则这条苍龙配合着身下的云海,倒真是更有飞龙直下,探海取珠的味道。
在始信峰顶一片小小的地方,近处可看的风景,就有探海松、接引松、竖琴松、笋峰、灵芝亭等好几样,若是算上远方的童子拜观音、十八罗汉等等从狮子峰清凉台上也能看得到的美景,那就更多,看来“始信”二字,确实名不虚传。可惜在离峰顶大约十来米地方的山道上,一道铁门拦住去路,上面铁将军把门,让人不能再拾级而上,只能在探海松旁仰望峰巅而已。据说是因为再往上走比较危险,所以不再开放了。
始信峰上的第四棵“十大名松”就是接引松(如果算上始信路口的黑虎松,那么始信峰就在十大名松中独占其五,“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果非虚言),而我却未有幸见到这棵奇松。据我回来后从网上找的资料介绍,始信峰旁有一小峰,与始信峰仅隔丈余,古人断木为桥,游人就扶着小峰上紧挨着桥边的一棵奇松伸过来的枝干,颤颤巍巍地走过峰去,因此这棵接引游人过桥的松树就被命名为“接引松”。后来木桥换成了石桥,游人已不再象从前那样要为安全担忧,而接引松则依旧热情地向游人伸出呵护之手。
我迄今查到的资料没有一篇提到那座小峰的名字,但我怀疑它就是紧靠着始信峰的笋峰。这笋峰比始信峰略矮,状如破土而出的参天巨笋,形状与梦笔峰(梦笔生花)相似,但顶端不象梦笔峰那么尖锐。峰顶大概刚到探海松所在的高度。它与始信峰近在咫尺,如果在探海松旁照相,一定可以把它也照下来。笋峰与始信峰也有一小桥相连,不知道那里是不是就是接引松的所在?可惜那天在始信峰上游人实在太多,人头攒动,我们低头望去,只见笋峰峰腰的小道上游人摩肩擦背,拥挤不堪,只有打消了下去看看的念头。在探海松与笋峰之间的空隙中,可以见到远处参差错落的巧石,其中紧挨着笋峰方向稍矮一些的,就是我们在清凉台上曾看见过的童子拜观音。不过在清凉台上是从上往下俯看,在这里却是平视,感觉在这里看得似乎更象一些,距离也似乎更近一些。
我们所处的位置,距离始信峰顶大约有十米的海拔。这里是一片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平台,因为游人众多,所以略嫌拥挤,其中不乏五六十人的大团。每个团队都很守秩序,自觉地依次在景点旁边等候,直到正在解说的导游说完,带着团队离开,这才指挥自己的人马上前。有一来自山东的大型团队,戴着一色的黄色旅游帽,我们戏称为“黄(皇)军”。我们就紧跟在他们后面,一见他们讲完,汪导马上挥手:“皇军走开,红军上!”我们都觉得这样形容,宛如红军(八路军,我们戴红帽子,故名“红军”)赶跑了日本鬼子,不禁莞尔。
从始信峰下到笋峰,有一小段斜坡,山道就沿坡而下。在平台接近山道的地方,有两三个顶部象蘑菇的菌伞一样的亭子,亭柱做成树木的纹理状,远远望去象是始信峰顶上,雨后新发的蘑菇。汪导彷佛有先见之明,不等我们开口便抢先告诉我们此亭叫做“灵芝亭”,千万不可叫成“蘑菇亭”。然而反正千年灵芝跟雨后随处发生的蘑菇都是菌类,五百年前也是一家,所以我们也不管那么多,口头上照样“蘑菇亭”来“蘑菇亭”去,反倒弄得汪导大摇其头,一脸对牛弹琴,琴声不入牛耳的无奈表情。
从灵芝亭往笋峰方向的山道上,一棵奇松当道而立,几根侧枝奇长,而且居然向下生长,有好几股已垂到地面上来,而小道恰从其中两枝中间穿过,令人啧啧称奇。这些下垂的松枝,犹如竖琴上直立的丝弦,因而此松被命名为“竖琴松”。又因为下到笋峰的小道恰从两根下垂的侧枝中间穿过,这两根垂枝与相连的横生主枝,犹如横亘在小道上的一扇不带门板的小门,因此这松树又有一个名字叫“辕门松”。虽然“竖琴松”的名字好听,但竖琴终究是西方的乐器,因此这名字就不如“辕门松”的中国味道浓厚。竖琴松虽不是十大名松之一,但也是值得一看的奇松美景。
从始信峰下来,又回到始信路口的黑虎松下稍事休息,为后面6公里的登山作准备。赶紧照相,不知什么原因,我给别人照的相取景都很好,而他们给我照的却都不理想,例如这棵黑虎松的精华全在那根粗粗的枝干,而同事帮我照的照片上却只见松顶的绿叶,树干被我遮得踪影全无,看来是照相的角度取得有问题,让我非常遗憾。后来在光明顶上照鳌鱼峰也是如此,同事只帮我照到了一个鱼屁股,而那最精妙的鱼头却完全不见。看来帮我照相之人好象有些漫不经心。以后找人帮我照相之前,我需要自己先对好角度。
休息过程中随口聊到明天的行程。我对汪导说虽然“好戏留在后头”确实不错,但在行程的最后才见到迎客松,迎客松变成了“送客松”(在玉屏楼上真的有一棵送客松),总觉得有点遗憾。我们今天游的是后山,山势平缓,明天要游的前山却是险峻难行,对体力要求很高,我担心自己明天是否还有劲爬上莲花峰或天都峰。但公司与旅行社签约时的行程安排就是如此,也没有什么办法。汪导对我的想法颇不以为然,我也只有应声附和。后来第二天果然印证了我的担心,虽然是下山的路居多,但下山却显得比上山还累,我体力透支到双腿不由自主地酸软打颤,下山后双腿连续疼痛了好几天。其他团友也大多如此。
因此我总结出一些教训,提出一条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游黄山的行程安排:
第一天游前山,上山之前可先到歙县游西递、宏村、屯溪老街之类的外围景点,然后从南大门上山,从慈光阁乘玉屏索道上山,至玉屏站下缆车,直达玉屏楼。这一路都是登山道,没有多少景致,因此也不值得花两三个小时徒步上山,坐索道只需十来分钟。
在玉屏楼看完迎客松,接着有两条路到达光明顶:一条是从一线天下山转到天都北路,从此处上天都峰(途经鲫鱼背),然后从天都南路下到“金鸡叫天门”,再由此往上,原路转回玉屏楼。接着走“幸福大道”和百步云梯,经鳌鱼洞或“桃花道”上鳌鱼峰,再由鳌鱼峰下到海心亭,由海心亭上光明顶。另一条是由玉屏楼直上莲花峰,再由“英雄道”下峰到百步云梯处,然后上光明顶。自百步云梯处的走法跟前一条道相同。虽然上天都峰要多走一些路,但由于第一天体力充沛,应该还是不困难的,这比第二天拖着酸痛的双腿爬莲花、天都要好得多,也安全得多。另外,从玉屏楼上莲花或天都,我设计的路线都是上山的路比下山的路险峻陡峭,因此实际上是比较安全的。当天夜晚在光明顶住宿,等待次晨观看日出。
第二天由光明顶经白鹅岭下山游后山,从黑虎松开始依次游始信峰、狮子峰(麒麟松、清凉台和猴子观海)、团结松和排云亭,然后从丹霞站坐索道下山。由于后山山势平缓,因此对于累了一天的人来说,游起来应该是相当惬意的。只需半天就可玩完,然后再坐索道下去,在松谷站坐旅游车下山,也免了徒步下山之苦。
这样的安排不知道合不合理。但我看网上那些推荐的行程安排,都把爬莲花、天都峰安排在上山的第二天,不知是何道理。难道是因为我所设想的第一天行程的强度太大?或者是考虑到索道价格不菲(每次65元,且小孩不减免费用),为了节约成本才如此安排?
正坐在路旁休息时,正好过来一大型的团队。大概该团的导游对麾下游客每到一景都不听讲解,直顾胡乱拍照的行为颇为不满,因此就特别强调众人必须听他讲完才能拍照,他还特地用一句业界流行的顺口溜讽刺那些不听指挥的游客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每到一地四处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对旅游行业中的游客不文明现象刻划得如此入木三分的顺口溜从他的麦克风里传出时,顿时语惊四座,连坐在路边,疲惫得委顿不堪的我们,听后也不禁精神为之一振,相顾莞尔。我也怕落得个“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的尴尬结果,因此才趁着自己还记得起来的时候写下这篇游记,作为日后回味之用。
休息了十来分钟,我们开始向光明顶进军。一路上都是登山道,路上鲜有值得流连的美景,只是途经索道白鹅岭站时看见好大一片云海,忍不住想去拍照。汪导催我们快点上山,于是匆匆买了一份黄山地图就又往上爬。从白鹅岭站到白鹅岭宾馆这一段山路有点儿陡,路旁是茂密的松林。山道上不时可遇见挑山工,穿着黄色的马甲,三三两两地担着沉重的货物往返于山上山下之间。他们也是黄山上的一景,一根扁担挑的东西无奇不有,从果蔬肉蛋、油盐酱醋,到衣衫被褥,甚至煤气、成箱的饮料,都靠他们用双脚一步一个脚印地扛上来,游人在途中遇见,往往肃然起敬。他们都在扁担与肩膀之间放一根圆的粗竹棍支撑,若是累了,便将此棍从肩上卸下,一端顶着扁担,一端撑在地上稍事休息。我们在这段山路上甚至遇到了一位年近六十的老挑山工,挑着扁担颤颤巍巍,双腿微微发抖,身形微晃,真让人担心他腿一软,会从这陡峭的山路上滚落下去。
在这山坡上有一奇松,主枝分作两股,有一枝独自向坡顶的方向蜿蜒向上生长,象是高高昂起的孔雀头颅,余枝则披着翠绿的松针,沿着与山坡坡度平行的方向向下伸展,恰似孔雀长长的绿色尾羽沿着山坡披拂下来,因此此松就因其形被命名为“孔雀松”。但我感觉其实它更象一只头朝坡顶站在山坡上的凤凰,不如改名叫“凤凰松”如何?然而黄山上已有一棵名松叫凤凰松了,因此这棵松树不如就改名叫“落凤松”(落在坡上的凤凰),而这山坡,要是相应地叫做“落凤坡”,就更雅致了。

转自:http://www.sinodino.com/bbs/viewthread.php?tid=8087&extra=&page=466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