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行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早已深深地植根脑海,滋长成对秀美黄山深情向往的参天大树。而今,我们终于要登黄山了。 沿云谷寺进山,顺石级路缓步而上。石级路绝似古代的栈道,修在山谷的一侧,蜿蜒而上。两旁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山下多俏丽颀长的青青翠竹,山上多松。不论左顾还是右盼,都会被绿色撞个满怀。仿佛主人待客过于殷勤,反闹得客人有些拘谨,满桌佳肴,茫然无措中,不知从何处动筷。从茂林中行走,水声时大时小,水流时隐时现,从树叶的包围中射出眼光,时见大块大块的鹅卵石中,突出一股清泉,飞流直下,撞击石块,溅出蓬蓬水雾。石级路上,两侧多有小股泉水盈盈作态,虽不能与大瀑大流争宠,却能流出属于自己的风采。独我才是个性,个性才是最美。就是石级一侧的山坡中,在翠绿翠绿的枝叶下,也偶见小泉水汩汩奏响。大瀑布是交响乐,如九龙瀑,气势恢弘,撼人心魄;小泉流是小夜曲,曲调低低幽幽,也有勾魂摄魄的神奇魅力。 这样零距离的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应该是所有和谐中最大的和谐吧。 石级小路多陡峭,少平缓,很多人累得上气连不上下气,但云海的奇观在召唤,召唤着人们奋力前行,终于登上了白鹅岭。 自岭上向下望,我们有幸见到了那难得一见的云海奇观。只见似棉似纱的白云静浮在半空中,幽幽幻幻,裹住了大部分相对低矮的黄山秀峰。只有少数几座高峰冲破了云海的羁绊,从乳白色的浓汁中探出头来,向游人颔首致意。听导游讲,此地一年中只有一百多天可以看到云海,我们真是有福之人。 白鹅岭海拔1770米,游人们见到云海奇观,争相拍照留念。但待到我们的相机上来,日头一照,云海竟渐渐消失,形成了薄淡一点的茫茫雾海,令人不胜嗟叹。 终于登上了黄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840米的光明顶,“登上光明顶,处处都是景”,果然,登临四望,东南西北,脚下的山峰都被白茫茫的云海笼罩,你可想见那种奇特的景观。站在巨峰之巅,看四周都被轻柔棉絮一样的云海包围,那种白色,不是牛奶的白色,它太浓了;更不是白布的颜色,它太暗了。云海的白色,是一种清白,一种柔白,白得让你遐想到蒙古牧民的哈达,轻轻地抚在山峰的头上,肩上。从云海中挺立出来的山峰,绿得发黑,发暗,白色的云海中挺出黛青色的群峰,清白相映,相映成辉。 登临光明顶看云海茫茫,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徐霞客“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深厚和精警。轻柔的山风吹拂,云海中起了丝微的变化,仿佛戴着青纱的二八佳丽,在轻轻地扯动纱巾的一角,纱巾于是有了些微的起伏。从近处看,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淡淡的白雾在缓缓的飘移。 站在山顶上,自然“山到极顶我为峰”,顿觉天地在我脚下,万物尽在掌中。但我马上又觉得“山到极顶我为峰”不大合适,万物都是大自然的灵秀所化,自然山水至少和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应该抱着敬重的心情去看,去赏,尊重自然,也是一种远视的目光。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时,仿佛那拳头大小的心脏,被周围壮美的云海和无数黛青色的群峰所化,既而膨胀成一股无边无际的气云,飞散开去,溶入茫茫的云海。嘈杂的人声听不见了,彻彻底底的融入了山水之中。往事俱往矣,今后当奋发努力,早成大业。此时,顿觉天地相融成一体,我与万物归一本,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同一,天地人合一就是这种境界吧。 作诗一首,期与众观者同感同受: 身登光明顶,心入明镜台。 云海菩提意,涤尽尘间埃。 从光明顶向西望,飘渺的云海中挺出一座黛青色的山峰,峰上立一块巨石,大体似桃核形状,一端的尖头向下,令一端直指云天,这就是著名的飞来石了。在周围茫茫云气的衬托下,此石似欲振翅飘飘飞去。 离光明顶不远,有著名景观“东海门”,两座山峰之间,自上而下,直直切出一截宽10米左右的缺口。透过缺口往下看,群峰耸峙,云海漂浮,苍茫一片,十分壮观。 登上黄山,不可不观的还有闻名遐迩的黄山迎客松。 有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一路所见,果然不凡。苍劲挺拔的黄山松,破石而生,抱崖而立。或托身于峭壁,或冠盖于岩首,奇美绝伦。巨松高达树尺,葱葱郁郁;小松不盈尺,清秀典雅。俯仰自如,屈伸有度。但最值得叹赏的,还是那名动天下的迎客松。 登上玉屏峰,终能一睹迎客松的芳容了。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雍容大度,姿态优美。生长于山崖边,自有一个凛然之气,傲然之魂。主干粗厚挺拔,侧枝极为特别,几乎与主干成90度角,侧枝不多,平正推出。主要受山风影响,一面几乎没有侧枝,阳面稀疏的平伸着四五枝侧枝,颜色墨绿中透着青黑,极像主人张开双臂,笑脸迎接客人。 对景物的感受可以有两个层次,浅一点的是眼中景,深层次的是心中景。前者只是摄进了景物的大体轮廓,后者才是景物与心灵的交互融会。看云海,奇松,只有用心去感受,你心中的云海才不只是那云气的凝聚,而是充盈在胸、激荡在胸的云气的海洋。物中有我,我中有物,至极处,物我偕忘,就到了一层较高的境界。 看著名的迎客松,粗观之,只是形体和松针较平常松怪异罢了。但用心观之,才可见其张开双臂、笑颜灿烂的神韵。物我相互感化,才能相互愉悦。山水树石的灵性,其外表的灵性是造化所致,其内在的灵性是人所赋予。黄山松因沐浴人心灵的敬慕而妩媚多情,人的心灵因承和奇松的妩媚而愉悦。 玉屏峰上,共有历代石刻数十款,行草篆隶,各体皆备,琳琅满目。峰顶上的“江山如此多娇”系毛泽东手迹,虽不是主席亲笔所刻,却也成了黄山景区抒情意味极浓的注解。 下山要经过鳌鱼洞和极险处——百步云梯。尤以百步云梯最险绝。它是从一块硕大无朋的巨石中开辟出来的石级路,约280个台阶,坡度至少60度。石级两旁,就是白中略带赭色的一体石快。上得梯来,一侧山石上方,挺出蛇头,令一侧石块不规则的状貌中,隐隐现出乌龟的形貌,二石分踞百步云梯出口的两侧,似为云梯保驾护航,此景名为“龟蛇二将守云梯”。也颇有趣味。 都说百步云梯险,还有险过云梯处。自莲蕊峰向下,下山小路,亦是宽约一米多些的山间栈道,石级一级,两级,三级……蜿蜒下去,不止何处是个尽头。道旁多有栏杆护围,行人小心翼翼,遵照“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的训条。偶从脚面抬头下望,只见云海之中还有很多低矮的山尖,黛青色的,从极深处的云端站立出来。这些从山下看都巍然高耸的山峰,在这里竟然统统成了相形见绌的矮子。沟谷幽深,深不见底,偶望一眼,顿觉山谷中升出一股冷气,直入心肺,致全身冷气直冒,脑皮酥震不止,赶紧收回目光,重新盯定脚下。设想如果此时有人恶作剧大喊一声,恐怕会有不少人跌入无底深谷,亲吻白云而驾鹤西去。真是险绝。 一路上,不少游客由衷地说不虚此行,更有许多人准备有时间带家属和孩子来。对黄山的倾慕之情溢于言表。 汤口镇,梦里,我轻轻地走近奇秀险绝的黄山神女,她掀开了遮头纱巾的一角,半露了她惊艳绝伦的容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