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首登黄山,喜看雪景"参加南旅黄山FB二日游记 |
[游记]"首登黄山,喜看雪景"参加南旅黄山FB二日游记 |
2007-08-02 ctrip.com |
1、先韶几句 自从发现和喜欢上南旅这个坛子,每天有事无事总要进来浏览一番。次数多了,就对“自助游”产生了兴趣。说句老实话,本人虽然已经年届五十,无论体力或精力都已远非从前,可是心态却还相对年轻。偏偏现在是冬季,偏偏南旅的一帮朋友们正想着黄山的雪景,偏偏他们个个都是喜欢自助游的老驴,又偏偏我虽然没有去过但很想着去一次黄山,所以吗,就有了下面的游记。 本游记主要还是叙述了本人在年龄偏大,一是初次参加南旅FB自助游,二是选择了冬天这个季节,三是首次登黄山,在如此一系列背景的情况下,本人内心的一点感受,不知能否会对一些具备同样情况的朋友们有点帮助。 同时也想以这样一种形式,来感谢参加这次活动的所有南旅朋友们。感谢他们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热情关心和帮助! 2、“WEIQI”的帖子 元月4日是0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利用早饭后上班前的一点时间,我打开电脑进入了西祠胡同<南京旅游俱乐部>。几天以来也许是由于新年放假的缘故,坛子里除了那位熟悉的“黄山森林公寓”先生偶尔还能露一、两次面以外,其他板油的发帖与跟帖都不算太多。 “应该考虑去黄山了”,一位网名称为“WEIQI”的新帖子吸引了我的目光。作为一个几乎总是能够引起众多板油热情参与的话题,将近一个多月以来,从一般的双休日到圣诞节再到元旦,几乎所有关于冬季登黄山,看雪景的计划与安排,都曾经引起过我的关注,莫非这次又要有人开始行动了? 透过玻璃窗,天空中还在飘着小雨,明御河岸边那些正在随风摇摆的柳树枝条仿佛也在说明,冷空气的影响还远未结束。考虑到南京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趋势,我随即去察看了黄山气象站发布的五日天气预报。那上面清楚的显示,虽然此刻的黄山正在下雪,但两天以后也就是6日那天,黄山的天气将转变为晴天。雪后初晴,这不正是登黄山赏雪景的最佳时段吗。于是,我随即在WEIQI的帖子后面跟了一句话,“如果去黄山,6日应该是个机会。” 尽管帖子是跟了,但说句实在话,直到那时为止,本人内心还没有决定是否真的要去抓住这个机会。其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作为一个南京人,冬看黄山雪的机会其实并不缺少,即使是需要附加“雪后初晴”。其次是因为临近春节,单位里或多或少,事情比平常总要多一些。第三是对网名称为“WEIQI”的那位板油尚缺乏了解。本人虽非俊男靓女,不可能成为他人猎色的对象,但毕竟年逾五十,又从未登过黄山,如果不巧与一位毛头小伙或丫头在冬季的雪后携手同行,万一有个闪失,对人对己岂不是太不负责。最后当然也最关键的是,我们南旅的斑竹“怕怕呀”,早先就曾经在论坛内发布过一个“登黄山,观雪景”的周密计划,其中从路线、装备、天气到交通工具、食品等各方面,都有详尽的考虑与安排,尤其是“怕怕呀”在计划中曾经向大家推荐过的一位“风流倜傥”的领队“阿宇”先生,他那据说是自助攀登过海拔5千米以上高山的经历和经验,早已经在内心中折服了我。 3、“怕怕呀”的通告 午饭后,上网浏览了一会儿新闻,由于心里还在想着“WEIQI”发帖的事情,于是又接着进入了南旅论坛。这次终于发现期待已久的斑竹开始动作了,只见“怕怕呀”在坛里正式发布了一个登黄山、观雪景的公告,活动初步计划由“阿宇”负责带队,定在6日晚出发。既然如此,那就赶快报名吧。于是便顺手在键盘上敲入了“也算我一个”五个字。此刻起,本人的登黄山计划可以说进入了开始付之于行动的阶段。 小雨一直下到晚饭以后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西北风甚至比早上还刮得更凶了点。网上又看到了“怕怕呀”的新通知,要求所有报名参加登黄山活动的板油们当晚八点在湖北路<悠仙美地>聚会,谈论关于行程的详细安排。其中还特别提到了“段先生”,作为一位首次参加南旅活动的新成员,斑竹和其他的板油们当然还是希望我能够“尽量来吧”。 说实在的,当时本人的心情相当矛盾。一方面,登黄山,并且选择在新年伊始的冬季上山,除却包含有中国传统观念,寓意有良好愿景之外,还可以览其石、峰之秀,赏其林、松之美,再加上“云海”、“日出”和“日落”,更有机会看到黄山五绝之一的雪景,…。有古人云:“凡集数美于一身者,人共趋之”,当然我也不会例外。另一方面,登黄山毕竟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再考虑衣食住行等诸多因素,考虑到雪后结冰路滑等自然环境,真是说难也难啊。但转念又想,既然已经报了名,再加网友们又热情相邀,起码从礼貌角度看应该去见个面,等了解清楚情况后再下结论也不迟。 4、行前准备会 在湖北路<悠仙美地>,与一帮热情的板油们见了面。与我事先想象的差不离,果然他们都是一群非常时尚的年轻人。几句话之后,大伙儿彼此之间就很快开始熟悉起来。斑竹“怕怕呀”、版友“小雨”、“小米”等都是些比我女儿年龄大不了多少的PLMM,“WEIQI”、“刘雨馨”则是两位帅GG,更有那位被他们称之为“阿宇叔叔”的领队,只见他上身穿了件红色的冲锋衣,脚蹬户外越野鞋,显得非常的潇洒与豪放。再仔细观察,果然就如同斑竹事先所描述的那样,在其举手投足之间,时不时就能透露出一股“风流倜傥”的模样。 “怕怕呀”首先就登山计划的细节部分征询大伙儿的意见,然后又简单地做了分工。其他人则围绕着计划纷纷发言,不断补充或者说是完善着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伴随着这种酝酿、讨论甚至于争执的不断进行,坐在一旁的我发现,原本自己头脑中的旅游日程表也开始逐渐变得清晰和具体起来,参与活动的自信心随之大增。接下来,财政部长“刘雨馨”又对本次活动的预算情况做了大致的说明。小刘GG熟悉导游业务,并且自信IQ甚高,不但在金钱的操作与把握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而且尤其擅长“杀人”,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了。 对我来说,行前会议剩下来的最后一段时间就好象是场记者招待会,不同的是自己成了唯一提问的“记者”,而所有其他现场的朋友则充当了“发言人”的角色。从经费预算、服装准备、火车票的预定到携带的食品、水乃至于洗漱用品,无论巨细,他们都是有问必答,显得相当耐心。除了巧克力和牛肉干以外,“阿羽”最后还特别关照我,冬季登黄山一定要带个能够保温的水瓶。 对于是否还要购买其它装备,这是个初次参加自助游活动的人都会十分关心的问题,记得当时“WEIQI”十分干脆地回答了五个字:这次不需要。不需要?我怎么听不懂了,冲锋衣,排汗内衣,甚至于手杖,那可都是一些户外俱乐部向参加冬季登黄山自助游的对象所极力推荐的基本装备啊。难道真的不需要?面对我的疑惑,“怕怕呀”说:“道理其实很简单,这些装备确实都非常有用,很多情况下没有装备也根本不行,但关键是看使用条件。对于我们这次FB游,来回乘卧铺火车,山上住有暖气带卫生间24小时供应热水的宾馆,装备的作用就非常有限。如果已有,带上更好,如果没有,就不必要临时购买。没有看到跟旅游团去黄山玩的那些游客吗,无论穿戴都挺平常的,可也没听过有谁被冻死累死的。此时,坐在身旁的“WEIQI”看了看我手中拿着的毛线手套说,这次活动你戴这双手套就足够了。 如果说在这之前,对于参加这次活动还难免心存一些顾虑的话,听完“怕怕呀”和“WEIQI”的这番回答,我参加南旅“登黄山,看雪景自助FB游”就算是彻底地铁心了。 5、跟团走与自助游 记忆中以前除了去北京和普陀山以外,其余参加的所有旅游活动,无论是上“山”还是下“海”,几乎都是跟旅行社走的。跟团走的最大好处,一是省心——所有景点、交通乃至于吃饭乘车等一概不用自己操心;二是省钱——兴许是由于竞争过度的缘故,旅行社开出的价格就如同下市的烂瓜果一样,越来越低;三是省力——你想吧,什么都用不着你操心,价格还忒低,在现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还能期望得到什么,真的你以为自己就是上帝?结果可想而知,许多原本该去的地方没去,许多原本该玩的地方没玩,当然也就省力了。跟团游的最大不足之处就是需要无条件地跟着导游走。也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你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跟团游确实应该说是种不错的选择。 相比较起来,自助游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自由。从旅游路线、出发时间到日程、行程的安排,乃至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全部计划由参与者自主制定,整个过程需要参与者自我实施。既非常费心,又稍微费钱,还特别费力。除了这些之外,除非你是一个人或少数人,否则自助游还需要所有参与者具有很强的集体观念,强调团队和互助精神。正因为以上原因,对于那些比较重视过程,重视参与,重视体验,重视友情,同时又富有精力,不缺体力,有点时间,不在乎银子的年轻而又时尚一族而言,自助游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6、家人的关心 6号是出发的日子,由于相处在接近的地理位置,与安徽省黄山站作出的天气预报差不多,受到持续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南京市的天气自昨日起,也已经开始逐渐由雨转晴。当天的气温虽然仍然较低,但是几日来难得一见的太阳已经高高的挂在蓝天上了。这是否预示着此次南旅的“登黄山看雪景”之行将会非常顺利? 自从得知我决心参加“登黄山看雪景”自助游以后,妻子和女儿就开始为我担心。不是因为害怕我体力跟不上,主要还是担心雪后的黄山路不好走,担心山上的气温太低(网上已有朋友告之,说当时黄山上的气温为零下18度)。为了打消她们的顾虑,也为了防备万一,我跟随着太太去“全民健身中心”旁的运动品牌专卖点买了件NIKKO户外羽绒服,一双NIKKO登山鞋。正在准备考试的女儿也掏出自己的零花钱,去“走天涯”户外店给老爸买了顶抓绒帽子和手套,她还从不知何处翻出一个早几年以前我妻子单位发的adidas双肩包(不是那种专门的户外包,从外形看有点象现在高中生背的那种)。 穿戴上这些之后,再站在穿衣镜前,看着里面此时那似乎显得有点滑稽的尊容,我和她们都一起开心地笑了起来。 尽管能不带的已经尽可能地不带,但细心的太太又用健康称称量了一下我的包,好家伙,共计15斤重,再把它背到身上,走了几步,也确实感觉挺重的。虽然说平时也经常去爬爬紫金山,可毕竟那时候身上没有这些负担。再考虑到黄山非紫金山,又正值冬季雪后路滑,于是只好把里面原本就不算太多的压缩饼干、肉肠和水果等又拿出来一些,就连那条平常洗脸用的大毛巾也换了条稍小点儿的。妻子说的对,情愿肚子委屈一下,也不能因为东西太沉不灵活而导致发生危险。更何况只要有银子,即使是光明顶也会有食品买。她几年前去过黄山,比我清楚这一点。 7、“黄山XX”先生 去黄山的,由南京开往厦门的火车要到约22:30才开。由于时间还早,晚饭以后我又上了网,一方面想看看新闻,另外还可以关注其他同行的南旅朋友们有什么动静,一旦有什么新消息,网络一定是最快的。 “黄山XX”先生发了新帖子。在得知南旅的一些朋友们要去赏黄山雪景之后,凭着他的一贯聪明和热心,当然也与目前他本人在黄山有投资,比较熟悉当地的情况有关系,他对我们这次活动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从交通、住宿、装备到吃喝拉撒,甚至还不失幽默的要我“段先生”在野外方便的时候,一定记得带上根棍子,防止因流水成冰而给身体的某些要害部位带来什么不测。 这位“黄山XX”先生也是我最近通过西祠认识的一位朋友,热情,开朗而又不乏聪明。尽管我们两人从未见过面,可是总感觉在彼此性格的某些地方上有点儿相象。这一点,只要从一位爱好喊山的朋友发的帖子里就能够看出来,那位“我要喊山”经常会以为我“段先生”与“黄山XX”先生是一伙的。当“黄山XX”先生开始得知南旅要组织去黄山看雪景的活动以后,曾经数次热情地要求我们,光临他在黄山汤口附近的公寓,并且允诺可以免费一住。可惜的是最终这次活动参加的人数太多,凭一辆7座的依维克无论如何装不下,否则的话大家一定能够享受到他那热情而又周到的招待。对这点我直到现在也从来没有怀疑过。 如果有谁看过本人的这篇文章,又想在周末带着几位朋友前往黄山一游,不妨可以考虑去“黄山XX”先生的公寓小住两天。据说对于因感觉有缘而会面的朋友们,“黄山XX”先生从来都是很优惠的。你会经常在南旅的坛子里发现他的踪影,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他的正式网名应该是“黄山森林度假公寓”。 8、集合、拍照、出发 21:40,按照预先计划好的时间,大家准时在火车站见了面,除了行前会上的几位外,又见到了因为工作或其它原因而无法出席会议的其他朋友,他们是“阿莲”、“梨花”、“小强”、“橙子”和“小胡”,这样包括我“段先生”在内,此行的队伍就有12个人了。我突然发现,他们带的“装备”都比我多得多,不仅是“阿宇”、“WEIQI”、“小强”、“刘雨馨”,就连“小米”MM的身后也背了个好大的户外包。 想到这次出游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禁回忆起连战先生大陆行时,那句几乎家喻户晓的豪言壮语:“我们不做,谁来做?此时不做,什么时候做?”只要把其中的“做”换成“去”,再转用在目前我们这一行人的身上,登黄山看雪景不也一样是豪情万丈吗。…当然,在已经顺利结束黄山自助游之后的今天,再回头看过来,当时的一些想法也确实有点搞笑。 快到检票的时候了,“WEIQI”提出建议:按照惯例,临行前还需要拍张集体壮行的出发照。于是大家很快站在侯车室的楼梯上,纷纷簇拥在此行的最高领导“怕怕呀”的周围。不知是谁先带了个头,“预备——1…2…3”,“茄子!”大家肆无忌惮地喊了出来。 9、第13号卧铺车厢 可能是考虑到我的年龄,领队“阿宇”在分配车票的时候,有意识留了一张第13号卧铺车厢的下铺给我。尽管对我而言,这完全是多余的照顾,但还是情不自禁的让我从内心感到一丝温暖。以往不管是家庭出游,还是由单位组织出游,数人同乘火车的情况还是很多的,但一般地说,还没有人会如此主动地想着把下铺留给我。也许真的是我现在的年龄大了,也许是因为眼前的他们都还实在太年轻,但不管怎样的理由,都使我非常感动。 睡在上铺的,进车厢以后才逐渐熟悉的“小强”,是一个粗看感觉比较木讷而其实却又非常机敏的大男孩,与“WEIQI”、“阿宇”、“雨馨”和“梨花”、“怕怕呀”等一样,也是位老资格的驴友,走南闯北,带着帐篷与睡袋扎营,去过大江南北的很多地方。听“小强”讲这次去黄山,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非常FB的,因为旅游而享受卧铺。对了,同在第13号车厢的还有“阿莲”、“橙子”和“小米”三位MM。不知什么原因,望着眼前这一群勇敢而又年轻的朋友们,使我想起了三十几年前的部队生活,想起了第一次出差坐卧铺车厢,…。 在这次<登黄山看雪景南旅FB自助游>的整个过程中,“小强”被领队“阿宇”任命为“垃圾部长”,负责大家沿途一路的清洁工作。在喜欢户外运动,热爱大自然的驴友们之间,在我们的南旅俱乐部,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快乐什么都不带走”。由此可见,“垃圾部长”也同“财务部长”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职务。通常总是由队里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身体条件又好的驴友担任。 10、早饭、中巴车 2521次列车到达黄山(屯溪)的时间是早上六点多。天很黑,抬头望去,还能看见上面布满着在不断眨眼的星星,看来天气预报的“雪后初晴”是一点也不错了。我又留意数了一下,乘这趟车来黄山的一共也超不过20个,想到这里内心禁不住又得意了一番。虽然都说黄山的风景好,可再好的风景也架不住人多啊。如果看雪景也都象黄金周的新街口一般,到处都是人,那甭说是赏雪或照相了,恐怕就连正常的“走路”都会成问题。 估计与目前并非是旅游旺季有关,车站附近的早餐点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多。一个消瘦的中巴车司机为了揽到生意,主动提出可以免费带大家到附近的早点一条街先就餐,饭后再乘他的车去汤口。只见财政部长“刘雨馨”先是单独以导游身份与车主谈判,设法将车资压到了最低的价格,然后才不失时机的招呼大家伙儿赶快上车。 早餐的品种很丰富,面条,水饺,还有茶叶蛋。平时早饭基本上只喝点牛奶麦片再加小半块馒头的我,想到即将开始的登山,便毫不迟疑地跟着大个子“WEIQI”,也点了大海碗的牛肉汤面,还别讲,那次早饭的胃口还出奇的好。 黄山(屯溪)市中心离汤口镇还有约70多公里。听也是坐在后排的售票员MM说,由于目前是黄山的旅游淡季,相应的从屯溪至汤口的中巴汽车票价也比平常有所降低。当得知我们是一帮来自南京的游客,她立刻告诉我,去年底他们所在的车队刚刚集体游玩了沪宁杭三个城市,“很不错的呦!” MM高兴地回忆着说。听着她的这段话,我再次感悟到人生的矛盾。就象“新”与“旧”,“爱”与“恨”,“进”与“退”,“取”与“舍”,“年青”与“年老”一样,身居现代都市的人们,追求的是简单和自然,而生活在黄山脚下的村民,向往的却是繁华与热闹。古代哲人所谓“得即是失,失即是得”的辩证思想,揭示得实在是太深刻了。 就象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权威一样,多人同行的自助游也不例外。领队“阿宇”在中巴车即将到达汤口时,宣布了几条团队纪律,然后以几乎是不容质疑的语气告诫大伙儿:任何时候有不同意见,以服从多数为原则,一旦分歧太多,则以服从领队为原则。看来如果“阿宇”在单位也是位领导的话,绝对会是一位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 兴许是一大早就接到手的这桩生意令中巴车主十分高兴,他主动告诉我们一会儿在汤口转车时,不要去乘大巴。其实无论大巴还是的士,都是一些挂靠在“新国线”公司的个体户,因为冬季旅游淡季的缘故,使得他们不得不纷纷降价,尤其是的士,算起来只要人均10元就可搞掂,与大巴的票价差不多。“大巴要等很久,不方便,再说你们共计12人正好包3辆的士,很划算的呦。”下车的时候,那位售票员MM仍然关心地提醒着大家。 11、好景不常在 八十年代初,宝岛台湾歌手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曾经在大陆风靡一时。印象中非常深刻的是开头一句“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如今拿它来形容黄山冬季的雪景那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了。 近些年以来,在有关黄山的各种题材被炒作的差不多了之后,冬季去黄山看雪景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众多喜好旅游人士的最爱。更是有人将“黄山雪”与“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一道,赞叹为美哉黄山的五绝之一。然而与“奇松”、“怪石”和“温泉”等景观相对比较又有所不同的是,观“云海”与看“雪景”还需要其它诸多环境与自然条件的相互配合,正是这一点导致并非所有的冬季登山者最后都能如愿以偿的看到黄山雪。 对于欲赏雪景的游人而言,无雪自然不能。但如果雪下得太大导致无法上山,或虽然人已在山上但因下雪而导致能见度降得太低,或大雪之后冰封山道,那么除非你能在黄山脚下或山上安营扎寨耐心等待,承受那价格高的离谱的自助简餐和宾馆床位,否则最后都会令游人不得不扫兴而归。 自去年11月份黄山开始首降瑞雪起,有多少前去看雪之人,最后却不得不无功而返,这只要从我们南旅和其他相关论坛里,由登黄山者所发帖子的内容里即可略知一二。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机会使然?运气使然?还是缘分使然?这一切恐怕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怎样,在多少冬季登黄山并希望能够看到雪景的人群中,最后真正能够有幸欣赏到黄山雪的一定不会太多。 12、云谷索道、初识黄山 云谷寺是黄山现有三条索道之一——“云谷索道”的起点,同时也是进出黄山风景区的一个大门。无论是跟团还是自助,一般爬黄山只要说是由“后山”上,其实就是指由云谷寺进山。尽管除了乘缆车外,从这里上山还有一条小路可走,但是考虑到体力安排与景点等多重因素,在乘坐索道缆车上山这一问题上,大伙儿的意见绝对一致。 出发前也曾经设想过,万一等缆车的人太多,可能会因为排队耽误点儿时间(自助游就是这样,设计每一个具体方案时要力争将最坏的情况考虑进去,所谓“战术上重视敌人”。)可是由于那天上山的实在太少,反到搞得有点象是专车在等我们一样。太顺利了,这也许是包括领队“阿宇”在内事先谁也没有想到的。 全封闭的大缆车快速向着白鹅岭方向前进。向下望去,只见起伏而茂密的山林里,有一条崎岖蜿蜒的小道,因为刚下过雪,显得时续时断,依稀可辨,倒也十分好看。此时我发现身旁站着位年轻漂亮的MM,一打听才知她从杭州来,已经有N次登黄山的经历,最近的一次是上个月,而今天是专门来看黄山雪的。“每次来黄山都有收获,实在是美不胜收。”MM带点激动的向我,也是在向着周围所有的人高声炫耀着。 “快看,那是黄山的挑夫。”顺着MM手指的方向,果然看见有几个人影匆匆行走在雪后的山间小道上。由于离的太远,无法看清他们肩上挑着的是什么,食品?衣物?还是建材?听说为了保护黄山的环境、生态和植被,黄山上使用的一切甚至包括搅拌在混凝土里的小石料,都是从山下依靠挑夫这样子一担一担运上来的。 仅仅八分种后,我们就到达了白鹅峰。刚走出索道口,哇!只见近处漫山遍野的雾淞,远处清晰可见的云海,还有那久已期待的,如同山水画一般,在皑皑白雪掩映下的无数奇松、怪石都逐一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绚丽多姿的黄山雪景立刻让我感到有点应接不暇,于是忙不迭地掏出相机。 领队“阿宇”在远处喊了起来:喂!你们先别急着照,都快点过来! 听得出来,此时开始表现出过分激动的已经远非是我“段先生”一个人了。 13、始信峰、北海 与大多数黄山景观有所不同,例如莲花峰以其山形,天都峰以其路险,光明顶以其峰高——能够首先让游人感受到晨光而各得其名,谈起“始信峰”的来历,据说是源自明代有位文人,登“始信峰”,观其美景,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其大意是:原来对徐霞客所述黄山之美尚存一丝疑念,待亲临其境后,方相信确实如此,故命其名曰“始信峰”云云,…。 对于“始信峰”及其周边的景致,本人就不敢在此赘述了。你只要在互联网上键入“黄山始信峰”再随便“百度一下”,就立刻能显示出“找到相关网页约三万八千余篇”,那里面的信息应有尽有。这里只想说一件事。上山之前,一位曾去过黄山的同事曾经劝我再去买张存储卡,对此忠告本人当时很不以为然。心想凭现有存储卡的容量,共计也只有两天时间,怎么会有什么问题呢。结果是不幸被那位朋友言中,才离开“始信峰”,我就发现相机里剩下的存储卡容量必须仔细算计着使用了。 奇松是黄山的特色,其中尤以始信峰周围最多。在一棵相当高大挺拔的连理松下,我们此行的领队阿宇先生相拥着他的爱人阿莲一起合影留念。黄山松、阿宇和阿莲连同他们那美好的爱情,相信将会永远定格在这美丽黄山的雪景之中。 在“清凉台”附近,遇到了几个看似还比较专业的“摄影师”,身边带着各式长、短炮筒和三角架。只见他们此刻就象是群刚刚打靶胜利归来的战士,一个个倚着栏杆,彼此之间不断交流着什么,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瞧那情形,此趟一定是颇有收获。于是过去一问,得知他们是从杭州专门来拍黄山雪景的,已经在山上等了好几天。今天一大早赶来此地抓拍“云海”和“雾淞”。“现在总算圆满完成任务,可以回家了喽。”当知道我们一行人今早刚上山后,其中的一位拍了拍我说:“还是你们的福气好啊!” 就这样,由始信峰—石笋叿——十八罗汉朝南海,到散花坞—梦笔生花,从北海—曙光亭—清凉台—石猴观海,再到雄伟的狮子峰,一路走来,真正是风景如画,步移景随。极目远眺,云海、奇峰令人目不暇接;抵前近赏,雾淞、怪石劝君留连忘返。 除了享誉中外的五绝以外,黄山夏日的瀑布声,秋天的云海声以及冬季的落冰声也相当知名。正是在至西海的山道上,我们有幸听到了黄山落冰。那其实是树上的雾淞和雨淞(统称树挂或冰挂)受日出以后温度升高的影响,融化后掉落在地上以后所形成的声音。同行的大家一面放轻着脚步,一面用心去感受,同时打心眼儿里暗自庆幸这难能可贵的机会。 12点30分,来到了西海宾馆,这里是“怕怕呀”和“WEIQI”他们行前就已经预定好住宿的地方。 14、西海宾馆、“刘雨馨” 就在离西海宾馆还有约百十米距离时,一直走在队伍前面的“WEIQI”突然停了下来。领队“阿宇”示意大家在原地休息,由“WEIQI”和“刘雨馨”先进去打探虚实。后来才知道,所谓虚实,其实就是对欲入住宾馆在价格、服务和各方面条件上实施的一种现场考察。由于还牵涉到可能的讨价还价,所以一般不宜大队人马一起参与。 也是事后才知道,“WEIQI”和“刘雨馨”这两头老驴先是以散客身份打探宾馆的床位最低价格,然后又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向总台询问了旅游团队的价格和宾馆的传真号码,最后又深入客房内部仔细考察了设施情况。 两人回来后,先向领队“阿宇”和“怕怕呀”做了汇报,然后只见“刘雨馨”打起了手机,开始了我认为可以算是此行最经典之一的那场表演。“喂,你好!请问是黄山西海宾馆吗?我是南京XX旅行社,我现在南京,….请问传真号码…。” “喂,你是小X啊。我是XXX,我现在黄山,…。对,赶快帮我发一个12人的派遣证,传真到黄山西海宾馆。宾馆传真号码是XXXX…。” 大约五分钟后,得知南京方面已经准备发送传真。“喂,你好!我是南京XX旅行社,我们有一个12人的团队将在今天上山。现将派遣证给你们传真发去….。” 又过了五分钟,“喂,你好!请问是黄山西海宾馆吗?我是南京XX旅行社的导游XXX,我们的传真收到了吗?那好,我们已经快到西海了,一会儿总台再见。” 就这样,经过“刘导游“的一阵忙碌(自那时起,到最终办好入住手续,“刘雨馨”一直拜托大家千万要喊他为“刘导”,“否则要出洋相的噢。”只见“刘导”一脸严肃地说。为防止穿帮,“刘雨馨”这家伙还和“小强”换穿了一件红色羽绒服,又不知从哪里搞来幅近视眼镜戴上), 20分钟后,我们以每人比原先优惠了20元的价格入住了西海宾馆带空调、独卫、24小时供应热水的6人间。走在身边的“小强”告诉我,尽管一般说来,自助游的参与者并不会十分看重价格,但是希望“物有所值”却是所有消费者的共同企盼,因此能节省时还是应该尽量节省。“今天省下的银子可以够我们下山,到屯溪老街的土菜馆里点好几个大菜了噢”,小强这个机灵鬼又笑着说。 15、西海大峡谷 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下午的行程是游览西海大峡谷。事先已经得知冬季为保证安全起见,西海梦幻景区的一部分已经被封闭,但是看得出大家自宾馆出来时仍然是兴致勃勃。这是因为整个上午的游览包括住宿问题的解决都非常顺利,同时刚才的午餐也及时给各位略显疲惫的身体补充了能量,最后是因为有了西海宾馆这个根据地,现在大家总算能够轻装前进了。 写到这里,犹豫再三之后(我的太太早已无法容忍,批评我写的这篇游记是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感觉还是有必要提一下领队“阿宇”在行前会上所强调的装备——保温水壶。事实也证明,此次“登黄山看雪景”,最后如果可以用“完美”二字来形容的话,则保温水壶的作用功不可没。第一,能够保证随时随地提供热水。这点在冬季尤其是长时间户外运动情况下尤显重要。第二,补充方便。由于山上所有宾馆几乎都使用电热水器供应开水,隔热保温不怕烫的水壶使用和补充起来自然会十分方便。第三,尽管是冬季,可山上出售的矿泉水仍然是“晶晶亮,透心凉”,而且每瓶高达12元,令一般人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很难承受。借这个机会,我愿把“阿宇”先生的话再重复强调一遍:如果想在冬季去黄山,一定要记着带上保温水壶。起码,它比排汗内衣,登山鞋和手仗等要更加重要。 过了排云亭再往西没走多远,就来到了有名的西海大峡谷景区。受到亿万年来黄山山体地质断层不断发育的影响,此处现在不仅是风景秀丽,地势也同样异常险要。站在松林峰下抬眼望去,但见西南方向真正是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想象中人如果能够沿着峰线走,那感觉很可能是刚才还好象是在摩天高峰之上,顷刻间又似乎会面临劈地深谷之中。高低反差的变化是如此巨大,令人不得不在啧啧赞赏之余,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功。 16、“潇洒一摔” 由于是雪停不久,大峡谷内凡是处于背阴面的山岭,包括其山路上的积雪就显得很厚。尽管约有半幅左右的路面已得到清扫,但剩余的残冰与浮雪仍然不容小视。而处于山体朝阳一面的道路,情况相对就更复杂些。部分积雪经过往来游客的碾压和踩踏,先是融化,后又结冰,使得其表面既硬又光。走在这样的小石径上,旁边又是悬崖峭壁,游客如若一不小心因滑倒而发生坠落,后果真的将无法想象。 事先大伙儿谁也没想到,也许是想以身作则给同伴们来一个警示,也许是为了实实在在地用臀部来感受一下冬季黄山西海大峡谷地表的温、湿度,也许是因为忙于照顾身边的阿莲而有所分心,当走到一个四面都有遮栏的观景台位置时,富有经验的老户外,我们的领队“阿宇”却不知为什么突然立马仰天地摔了一跤,瞧那架势,就连当时早已处在十余米开外的我也被吓了一跳。可恨的是身为领导的“怕怕呀”此时非但“见死不救”,而且还不失时机的掏出相机来了个现场抓拍。于是也就有了后来被大家称为“潇洒一摔”的那幅照片。有了照片中那位正看似懊恼而低头不语的“老驴”。 有了这次教训,我们的速度不得不再次降低了许多。“怕怕呀”不断地提醒大家,“登山不看景,看景不登山”。“阿宇”则要求大家适当地拉开间距,防止后面的人因脚步声而给前方人的思想带来的压力。始终走在队伍前面的先锋“WEIQI”一面不停地将前方路面的险情向大家伙儿通报,一面还需十分留意着队伍中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发出停止前进的指令。 17、严厉的阿宇 还是在南京的行前会上,我就认识了小米MM,这次自助游,还被领队阿宇结为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一对。尽管在大伙面前,领导总说是由“段先生”负责照顾“小米”,其实自己也知道,那还不是为了给我这个半大老头一个面子。否则的话,一行共计六个大男人,看见人家一个个转眼都成了护花使者,就我一个闲着,还能不把我给气死? 在将近两天多的行程中,更多地是“小米”MM在照顾我。一会儿提醒:“段先生”喝点水吧,“段先生”坐下歇歇吧,一会儿又塞过两块巧克力,瞧那个细心劲头就真同我的女儿差不多。 也是在这个大峡谷,由于是首次参加南旅自助活动,加上性子又急,就难免走得快了一点。不经意之间,我带着“小米”非但超越了前锋“WEIQI”,而且越走越快,越来越远。殿后的“阿宇”发现后,隔着山谷就开始大声地招呼起来,要求我俩在原地休息等待。也许是出于自信,也许是出于对前方景色的眷恋,我一边同样是大声敷衍着阿宇,一边又小声地向老实的“小米”提出了建议:眼前就这一条路,早晚他们也会跟上来,不如趁这机会再走得远一点,待会儿再原路返回与他们见面。于是很快的,我们又一次跑出他们的视线。 记得曾经在西祠胡同里看过一张图片,拍的就是黄山怪石之一——武松打虎。印象中当时作者还非常搞笑的,在图片的题头位置加了几个字“我看不太象”。待到了西海身临其境之后,发现那位作者说的确实没错。瞧那两块石头所摆开的架势,与其说是“武松打虎”,真不如说是“虎咬武松”更恰当。在西海大峡谷一带,与此类似的怪石还有“仙人挂靴”,“仙人踩高跷”等,如果不是预先有所准备,仅凭着自己的想象,估计还真的很难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过了约十分钟后,正当我们俩人被周围的美景所吸引,自顾自的或是在欣赏,或是在拍照时,手机响了。里面传来“阿宇”严历的喝斥声:“段先生”,怎么搞的?为什么不等我们?现在你们在哪里?大家都在三叉路口等你们,请立刻返回!”。三叉路口?我怎么没有看见。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直到我和“小米”再次与大家见面,才发现此地确实存在着另一条通向峡谷深处的小路,只是因为我的粗心而没有及时发现而已。望着在此地已经等待我们许久的同伴,听着领队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必须立刻返回排云亭”,那一刻,我的内心真是有股说不出的难受。 18、丹霞峰上 排云亭是西海附近观看云海的绝佳之处,也是我们此行原定计划中看黄山日落的位置。然而待到大家从西海返回后,恰好赶上一个人数不少的韩国旅游团队也在现场,于是“WEIQI”带着我们向左一转,上了丹霞峰。行前就知道那里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看日落的地方。 站在丹霞峰上,向南可尽览黄山天海一带秀色。那巍峨雄伟的光明峰顶如絮般的残雪,那青山怀抱的西海水库似玉样的冰封,此刻无一不被收入我们的眼底。更有位于高山之上的黄山气象站和701电视台,只见在夕阳照耀下,这两处也许是黄山地区最高的建筑物,一会儿呈现出黄色,一会儿呈现出金色,一会儿又变成了橙褐色,交相辉映,甚是好看。 记不清已经看过多少次的太阳落“山”,但黄山的日落确实与众不同。在那依然晴朗但已开始初显昏暗的西方天穹偏低位置上,在远山近岭的烘托和丝丝彩云的拥戴之下,眼看着那轮熟悉的红日是越走越低,越走越快。丹霞峰上刚开始还在彼此大声喧闹着的人们,此时也纷纷安静下来。慢慢的,天逐渐暗了,四周围显得一片寂静。是凄美?是瑰丽?是苍劲?是悲壮?就在火球开始亲吻天际线的那一刻,我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 19、晚饭、杀人游戏 由于身体略感不适,“小胡”和“刘雨馨”放弃了西海大峡谷之行。令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位南旅活雷锋在宾馆里并没有倒头睡觉,而是在那种简陋条件下,想方设法从大家各自的包包里搜刮并拼凑出十几个品种的饭、菜来,这可把已经跑了一下午,此刻早已是前胸贴后背的大伙们高兴坏了。望着桌上这顿丰盛的晚餐,朋友们先是举起了手中的水壶盖,以水代酒向二位“英雄”表示感谢,然后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享用起来。 晚饭后,照例是“杀人”。这是一种需要由十人以上共同参与才够意思的智力游戏。参加者不仅需要智慧,需要上好的口才,还要有逻辑推理能力,再加上一些“骗技”,一些“表演”,一些“老老实实”和“一本正经”等等。结果但凡是“能说会道”,习惯于“坑蒙拐骗”之人,最后获得生存乃至取胜的机会也就要更大些。 依我个人一晚的观察,除本人外,所有其他在场的男同胞,包括那位游泳教练“小胡”在内,几乎人人都是玩“杀人”游戏的高手。例如,隐蔽很深,伺机动手的是“阿宇”,看似老实,暗藏杀机的是“小强”,慈眉善眼,一肚子诡计的是“刘雨馨”,装疯卖傻,笑里藏刀的是“小胡”,对了,还有总是习惯装腔作势,永远自称是“水民”的大个子“WEIQI”。这些家伙们,无论是当警察,还是做土匪,表现得都相当的出色。当然,6位女同胞们同样也非常可怕。她们几乎个个“能言善辩”不说,还尤其会待在一旁“察言观色”,钢丝床的轻微晃动,木板凳的咯吱声音,甚至于羽绒服衣袖之间的相互摩擦,所有的蛛丝马迹都会令她们异常兴奋。看得出来,这些PLMM们更加“心狠手辣”,一旦让她们盯上,基本上是必死无疑。 几番下来,一贯忠厚老实的我也就看出点儿门道:对付实在太“狡猾”的敌人也有好办法,那就是在相互有权动手的第一轮就坚决地干掉或识别他。 20、大意失荆州 原本计划第二天早起去光明顶看日出,结果是大家都睡过了。当我醒来洗漱完毕后,时间已经快7点。走廊里遇到一位导游,得知如果去丹霞峰看日出,只要走得快点还能够赶上。于是连忙向阿宇打了个招呼就直奔而去。 尽管那天早晨并没能够直接看见黄山日出的过程,但是站在丹霞峰顶,看着东方那片天穹慢慢地由灰暗至鱼肚白再至明亮,远山近岭也在如此的晨曦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同时还猜想着位于山那边,那颗正冉冉上升的旭日的模样,心底难免有着些许的激动。是的,想到我总算来过了,看过了。尽管这次没能够看到,但是将来还会来黄山,那时一定能够看到,一定的。 丹霞峰下遇到了“阿宇”、“阿莲”和“WEIQI”,于是又一起去看西海水库。沿途我们彼此都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原本以为今天早晨应该出现的雾淞美景并没有如期出现,不禁又一起感叹造化的不可琢磨。 就在由水库返回宾馆的过程中,伴随着脚底一滑,我一下子摔倒在山道的一个石头台阶上,这可把走在身后的“WEIQI”和“阿宇”吓得不轻。当他俩赶过来后,我已经自己站了起来。所幸的是这次摔跤没有伤着筋骨,尽管这样,“阿宇”还是告诉我,户外运动过程中一旦摔倒,最好是在原地先躺着别动,待确定没有伤到骨头后再慢慢站起来,否则极有可能因匆忙立起而造成二次伤害。 站在旁边的“WEIQI”象是在进行事故小结,“昨天下午,西海的路那么滑也没出事。今天一大早却在路况相对要好得多的情况下,不小心段先生就来了一跤,看来还是老话说的好,大意失荆洲啊。” 21、此行最高峰——光明顶 早饭后,大家告别了西海宾馆,开始向此次黄山之行的最高峰——光明顶进军。一路上,先后经过了回音壁、飞来石、行知亭、老君炼丹处等景点,所到之处,不管是峰、石、松、海,还是亭、台、楼、阁,无一不使人感觉到同样的美不胜收,同样的应接不暇,同样的留连忘返。 站在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极目向着东西南北四面望去,顿时感悟到天地之间,时间是如此的永恒,而人又是那样的渺小。想象着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领袖人物还是如我们一般的普通草民,登黄山至此,恐怕彼此的心境都会既有所相同又有所不同。 由于天都峰冬季封山,莲花峰又正逢轮休,所以光明顶就成为我们此次黄山之行可以攀登的最高山峰。对大伙儿而言,到了光明顶,就同时意味着即将开始的前山之行,意味着要下山了。 22、… 23、… 24、… 25、… 26、… 27、… 28、后记 其实,在光明顶之后,按顺序还应该写写玉屏楼、迎客松,写写半山寺,立马桥和慈光阁,写写屯溪老街的那顿FB大餐,写写回来后不久的那次“看片会”,同时也想写写尚未来得及向大家做交代的,同行的其他几位年轻朋友们。但不知为什么,写到这里以后,我突然发现,刚开始写游记时的那种心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失。也可能是因为有太多的应酬,也可能是因为节日放假前的浮噪,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时间,它使过去所发生的一切都逐渐地变得越来越模糊。 既然如此,只好就此搁笔了。 再次感谢曾经与我一起,在2006年初那个雪后初晴的晚上,共同开始黄山之旅的那些年轻的朋友们。 06年元月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835943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