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齐云山旅游齐云山介绍齐云山游记齐云山评论 |
[游记]齐云山旅游齐云山介绍齐云山游记齐云山评论 |
2008-06-10 luopan.com |
详情 游记 评论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风景秀丽的黄山市境内,北望黄山,西临新安江发源地六股尖、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新安江两大支流--率水、横江从公园南北两侧流过。齐云山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6.9公里,面积110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典型丹霞地貌为特色,辅以恐龙化石、道教文化、摩崖石刻于一体。 齐云山,古称白岳,湖光山色,风光无限。其丹霞地貌类型齐全,属峰丛式丹霞地貌,集奇、险、秀、美于一身,区内奇峰峥嵘、怪石嶙峋、丹崖赤壁危立、重峦叠嶂、千姿百态,代表了晚白垩世(距今约9000万年)以来在地形发展过程中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的模式之一。 齐云山丹霞地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产生、演化而成。在距今9000至6500万年间的晚白垩世形成了紫红色砾岩、砂岩、钙质砂岩互层的浅湖相--山麓河流相沉积,组成了齐云山组和小岩组,期内有一次基性玄武岩喷发构成齐云山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而稳定成层产出的玄武岩又给丹霞地貌镶嵌了一个绚丽的“花边”。 始于距今5300万年前的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使盆地全面抬升变为侵蚀区。在几千万年的抬升过程中,由于差异升降,齐云山地区的抬升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相对高出100~300米。抬升过程中形成 的断裂、节理,构成了齐云山丹霞地貌的展布格局;近水平的地层产状和岩性的明显差异,为平台、崖洞等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伴随地壳抬升,流水和重力作用是齐云山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直接因素。其中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显著,地面流水对岩层冲刷侵蚀,首先沿垂向张节理发育形成冲沟,流水继续冲刷侵蚀,冲沟加宽加深便形成沟谷。如“五老峰”景观,流水沿北西向冲刷形成沟谷,沿北东向冲刷形成一组冲沟,形成五峰并列的奇观。沟谷边缘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张性节理崩落,形成峭壁,相对高差数十至数百米,最高峭壁达300米,如“紫霄壁”、“真仙洞府”等。岩石在自身重力负荷作用下,向沟谷倾斜沿节理面拉开一道很深的裂隙而形成奇特的“一线地”景观,岩石崩落形成丹壁,岩石崩塌形成造型地貌。流水的下蚀和地壳的抬升共同作用使沟谷演变为幽深狭谷,如“楠木谷”。 另外,园内还分布有中生代白垩纪齐云山组标准地层剖面遗迹、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化石、恐龙尾迹化石遗迹;以及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新构造运动遗迹等。(资料提供:国土资源部) 齐云山主要景点介绍 松月亭 松月亭位于齐云山的白岳峰北登山道中。为齐云山旧时“九里十三亭”中的第八亭,1986年9月重建。亭为四角双层苏派园林建筑,水泥仿古结构。亭高约7米,占地面积22平方米。油漆彩饰,绘有“嫦娥奔月”、“齐云山水”顶画和壁画,古朴清雅。门额书“松月亭”三字。亭东门有楹联曰:“齐云可揽天边月,白岳常生壑畔松”亭西门楹联为:“松间明月烛青天;身外浮云润紫霄。”立亭中向北望,登封石桥跨越横江两岸,气势雄伟。 步云亭 步云亭位于齐云山麓,为齐云山旧时“九里十三亭”中的第一亭。明嘉靖、万历年间,齐云山道教鼎盛,为方便游人香客上下休息,在9里登山道上,建有13座亭阁,步云亭是其中的一座。此亭于1985年重建,为苏式园林四角单层式,水泥钢筋仿古结构.亭高6米,占地面积43平方米。亭内朱漆彩绘图案,有“双龙戏珠”、“松鹤延年”、“太极八卦图”等,“步云亭”匾额为安徽省书法家刘夜烽手书。 香炉亭 香炉亭位于齐云山香炉峰巅,为铁铸风景名亭。造型玲珑,制作精巧。旧时亭内还有巨型铁香炉。亭与香炉俱毁于“文革”期间,1983年,齐云山管理处重建铁亭,全部用钢管铁焊成,高2.6米,为四柱翘角单层结构。远眺,此亭似香炉峰上一顶王冠,气宇轩昂。相传香炉亭为明太祖朱元璋赐建。某年阳春三月,朱元璋驾着辇辂,拜谒曾使他化险为夷的万安仙人洞和古城岩之后,来到了道教仙境齐云山。他边款款而行,口中不时发出“好地方,好地方啊”的赞叹。迎候他的老道长汪泰元,指着“涧底起岚烟,山泉镇溪谷”的香炉峰,详细作着介绍。朱元璋连声称神,称奇,称绝!老道长赶忙跪下奏曰:“皇上,这奇峰秀压群山,但总觉得有所缺憾,不够完美。它已等候千年,单等万岁画龙点睛。”朱元璋说:“好,联赐它一顶桂冠如何?”道长请皇上明示,朱道:“敕建香峰铜香炉一只,铁亭一座。”众道人齐刷刷一字儿跪下,连呼万岁,万万岁,叩首拜谢。时过三月,铜香炉、铁香亭均已铸造完毕。这铁亭四方双层,飞檐重角,顶有鳄鱼戏珠,通体饰以镏金,甚是华丽壮观.但亭身重达万斤,香炉峰壁陡难攀,怎能上去?传说正当大家着急之时,一天午夜时分,狂风乍起,走石飞沙,铁亭突然变得轻如树叶,飘飘摇摇,直落在香炉峰顶。次日众道士见状,奔走相告,个个称奇。道长说:“这分明是玉皇大帝派遣天兵天将暗中相助,庇佑于我大明朝也。” 望仙亭 望仙亭位于齐云山望仙峰与中和峰之间。两峰夹峙,形成关隘。为齐云山旧时“九里十三亭”中最后一亭,1987年重建。亭为四角二层楼阁徽派园林建筑,水泥钢筋仿古结构,高9.6米,底层面积54平方米,楼层面积46平方米,前后设半圆形大门。丹漆彩绘,梁画栋,华丽典雅。居高临下,远观山色,景趣尤佳。该亭为齐云山景区大门,亭内左右两侧分别设为售票处和小卖部。”望仙亭原名“冷水亭”,易名之由,出于一则神话故事:很早以前。齐云山洞天福地静乐宫的灵乙道人,受八仙之一铁拐李点化,在此处飞升成仙。道徒市根祖心术不正,见利忘义,修行未果,却也欲成仙,结果被李仙、师父遗弃世间。道徒站在冷水亭旁,望着渐入云端的师父,迟迟不肯离去,其时,悔之晚矣!从此,市根祖天天立于升仙台上,望云兴叹。岁月久了,他的身躯变成了一块立石。冷水亭便落了个“望仙亭”的称号。 梦真桥 梦真桥位于休宁县齐云山洞天福地外侧,横跨桃花洞之上。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桥长18米,宽3米,石筑栏杆。石栏上有“梦真桥”三字题刻,高54厘米,宽120厘米,为任明崇祯朝湖广巡按的徽州人黄树所书。明嘉靖年间杭州绅士谭仁义,背患痈疽,久治不愈,危在旦夕,遂上齐云山求神。至桃花涧旁小憩,不觉入睡梦见一真人(道士)取涧底灵芝为其治痈。醒后觉背部清凉舒爽,次日痈疽消肿退热,第三天就蜕下一个鳌壳似的干痂来。谭康复后解囊捐助纹银1850两,造了这座桥,并取名为“梦真桥”,寓梦受真人恩德或梦中犹记真人恩德之意。又一说,谭仁义为杭州绸庄老板,他在痈疽不治,危在旦夕之际,于昏睡中见一长髯老道飘然而至,用手指向西方道:“谭绅士,华伦正在白岳仙山,快去快去,命可救矣!”谭醒来转告家人,皆大欢喜,即刻备马抬轿,直奔白岳。谭老扳过了望仙亭,正遇见华伦在桃花涧采撷草药。谭说明来意,华使当场用麻沸散给他做了外科手术,并从涧底采来一株金银仙芝涤清捣烂敷上创口。时过三日,痈祛体复,谭老板阖家欢喜,感激不尽。为感谢老道梦中指引和华佗神医救命之恩,谭仁义便捐银造了这座桥。谭忆起梦中之事,真真切切,成了现实,他逢人便说:“梦境本虚无,白岳显灵真,玄帝难益寿,华伦妙回春。”故取名“梦真桥”。
|
转自:http://www.luopan.com/t/zh_CN/245000L000043.html3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