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李日华的两次齐云山之行 |
[游记]李日华的两次齐云山之行 |
2008-06-14 ahage.net |
晚明文人陈继儒说过,“读旧书如逢故人”,这个比喻说出了许多读书人的共同感受。不过,此处“旧书”并非古书的通称,而是指自己以前曾经翻阅过的书籍。他的意思是说,再次翻阅的感觉就如同路见相识多年的老友一样,心中喜悦自不待言。与此近似的另一种读书之乐是,如果你在古书中看到别人写自己的故乡,自然也会把作者当作“故人”看待,作者将看到的一树一石随手诉诸笔下,都会引发你源源不断的回忆和关注。晚明名士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中记载了他两次到徽州的游历,写山貌水,自具一格,而古今风俗之异同,也可让读者一隅而知三。 李日华,字君实,号九疑,别号竹懒,嘉兴人,万历壬辰年中进士后,任命为九江府推官,不久,降授西华知县,后至太仆寺少卿,以侍养告归。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他:“和易安雅,恬于仕进,后先家食二十余年。能书画,善鉴赏,一时士大夫风流儒雅、好古博物者,祥符王损仲(惟俭)、云间董玄宰(其昌)为最,君实书画亚于玄宰,博雅亚于损仲,而微兼二公之长,落落穆穆,韵度颓然,可谓名士也。”味水轩是李日华的书斋名,刘承幹在为《味水轩日记》写的跋中说他“日坐其中,以法书名画自娱。间求养生家言,时或出游,与友朋赏奇析疑。”《味水轩日记》便是他这种日常生活的记录,自万历三十七年(1609)起至四十四年(1616)年止。此手稿后来辗转到寄籍吴县的徽州歙县人鲍廷博的手里,收藏于著名的“知不足斋”。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与众人不同,李日华到徽州的目的很明确,是奔齐云山而来。早在唐代元和年间,道教就传入了齐云山。明代嘉靖四年(1525),嘉靖帝派汪天官上齐云山求子灵验,龙颜大悦,太子三朝之日,御赐“齐云山”鎏金匾额,命内库拨金数万两,大举修缮齐云山的道宫道观。到万历年间,江西龙虎山正一派嗣汉天师祖孙三代奉旨留驻齐云山,自此香火日盛,其中以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宫”为主体的月华街一带最为热闹,成了道士和香客们朝拜的圣地。李日华比较相信“养生家言”,他后来也一直食素,他到齐云山就是为了朝圣而来。 李日华第一次到齐云山,时间是在万历三十八(1610)年九月八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治往齐云之装。辰刻发舟,夜泊石门。”石门,即今天的浙江桐乡。嘉兴到桐乡的水路,当年坐船需要大半天的时间。途中,李日华以读书自娱,并手写《文选》中古诗一首:“夙志礼灵岳,差池罥尘栖。缨组幸已解,樊笼安足羁。皎皎晴昊碧,苍苍平楚低。清风引余袂,快舸遵水涯。如彼入云鹤,矫矫凌晨曦。”“夙志礼灵岳”——李日华借诗明志,可见他朝圣齐云的想法是早已有之的了。 从桐乡到余杭,再从余杭到临安,从临安到昌化,李日华风雨兼程,用了三天的时间。在快进入徽州境内时,天突然大晴,徽州新奇的山川景物,让他感到十分兴奋,这种兴奋从他的笔端汩汩地流了出来: 五里,至昱岭关。五里,至新桥铺。上老竹岭,岭当两山回合处。岭以东,水皆流入太湖,岭以西,水皆流入浙江。山势两背相抵,曲涧蛇行其间,万杉森森,四望疑无出窦,而竹岭稍通一线,亦半假人力凿治,真一夫当关之胜也。气候新晴,愈觉澄朗。诸峰晓色,澄翠拖蓝。日光射之,远者如半空朱旗,近者如涂金错绣。丹枫苍桧,点缀其间。万壑屯云,千流漱玉。到此又思李昭道父子画法,不为虚设。大小米如中书堂淡渖判押,挈其总领而已。山有草花,红媚可人,叶如牡丹而小,土人名之秋海棠。我地秋海棠生墙阴湿地,花如豆蔻,叶如苋,乃断肠草,非此种也。今因改名秋牡丹以配之,且令僮辈携其种回,不知肯滋殖否。
|
转自:http://www.ahage.net/html/7_1/html/lirihuadeliangciqiyunshanzhihang.html3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