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赤山法华院

[游记]赤山法华院

2007-07-16    17u.com

赤山法华院

赤山法华院位于山东石岛镇北部的赤山南麓,始建于唐代,是唐代胶东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唐武宗年间灭佛兴道,赤山法华院被毁。1988年重新修建的赤山法华院,占地5000平方米,由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菩萨殿、三佛宝殿四部分组成,1989年开光并对外开放,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大雄宝殿”题字。据史书记载,赤山法华院原为新罗人(今韩国)张保皋所建,大唐盛期,新罗人张保皋应征入唐,曾任武宁(今徐州)军小将。他武艺超群,作战勇敢,深受大唐将士的爱戴。后回归新罗,任清海大使,在此期间,他积极从事中韩两国间的贸易往来,为中韩两国人民铺设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著名的海上贸易家,被称为“海上王”。他为了保佑其海运事业的昌盛,慕名来赤山建起了当地第一座大庙宇,并请来僧人诵经。首批僧人属天台宗派,读诵经典《法华经》,故此院命名为“赤山法华院”。赤山法华院在唐代享有盛名,在鼎盛时期,曾有30多位僧人在此居住,衣食由张保皋供应,庙宇香火甚旺,来此听经之人常有二百余人,为一时之盛。唐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六月,日本高僧圆仁法师一行入唐求法, 客居此院二年零九个月,在当地官员和僧俗的关怀支持之下,使他得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等方面的诸多知识,入唐求法得以成行。归国后,圆仁法师念念不忘此次来中国的巨大收获,编述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书中对赤山法华院作了详细的描写(该书被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使赤山法华院名扬海内外,同时,为了感谢赤山人民的深情厚谊,圆仁责其弟子在日本京都小野山以赤山为名修建了“赤山禅院”。

重建的赤山法华院全系仿唐建筑,与圆仁法师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描述的一致:“南有岩岭,水流庭院,从西而东流,西南北方连峰作壁,东方望海远开。”赤山法华院历史悠久,是一处情系中、韩、日三国人民友谊的圣地。

极乐菩萨界 极乐菩萨界景观区是集雕塑、音乐、喷泉、瀑布、焰火于一体,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生动演绎古老佛教文化的动态音乐广场。

以水幕环绕衬托,以旋转滴水观音为主场景的音乐广场,弧形看台东西两侧分列18罗汉石雕, 中间石壁上刻有长38米,高10.8米中国最大的巨型佛教壁画——《觉海慈航》,展示了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慈悲济世的神通和功德。锡青铜铸造的滴水观音位于广场中心,高25.8米,重200余吨。

在气势恢弘、撼人心魄的佛乐中,喷泉随节奏变换出13种奇特水型,观音菩萨自转一周。莲花座下金童玉女手托金盘从徐徐开启的门中走出,承接观音菩萨抛洒的甘露。护法的四大金刚力士口中喷出五彩火焰,供养菩萨翩翩起舞,池边的9条金龙紧跟着行云布雨,喷出水柱,阳光下水幕喷泉中折射出神奇的七彩霓虹,整个演示过程15分钟,其设计之新颖,规模之庞大,效果之独特,意境之殊胜,实属世间独一无二,非佛之宝地难得一见。有情众生,来往游人,能亲瞻礼拜,皆缘深福重,可得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安康太平之万千福报。注:13种奇特水型分别为:涌泉、水雾、苹果园、礼花树、小波浪跑泉、一帆风顺、荷花叶、海燕展翅、九龙喷水、玉柱、雪松、树摇、圆摇。

赤山禅院 由圆仁入唐求法馆和赤山阁两大部分组成,整个禅院依山而建,肃穆庄严,林茂水激,亭榭楼台,气势宏伟,迤逦壮观。圆仁入唐求法馆设有五个展厅,分别是“心慕佛乘、苦海船筏、慈觉大师、求法巡礼、功成圆满”。主要展示了隋唐佛教发展史、圆仁法师入唐求法及回国后在日本建立赤山禅院的过程。圆仁生于公元794年的一个春天,故取名为春生,传说出生时天布祥云一片,被日本下野国都贺郡小野乡大慈寺的和尚发觉后,告诉师傅广智和尚,两人急忙出去随云而找,来到都贺郡正在生孩子的驿所长壬生首麻吕家里。春生五岁时,他的父亲参加了起义军,不幸战死。九岁的时候,哥哥秋生将春生送到大慈寺广智和尚那里学佛,后拜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为师,开始研究天台宗。由于他苦学精进,二十岁经官试及格,次年(公元813年)十二月即以“遮那业”得度。弘仁十三年(公元822年)最澄圆寂后,朝廷批准了在比睿山设立大乘圆顿戒坛,年方而立的圆仁继承先师遗志,开坛弘法,成为日本天台宗的一位知名高僧。由于天台宗起源于中国并由最澄传入日本,在最澄圆寂后,仍有许多未解教义。圆仁多方求索不得其解,他立志要释通这些教义。日本仁明天皇承和三年(836年),已四十五岁的圆仁,毅然随日本遣唐使,携带着比睿山延历寺未决的天台教义三十条,入唐求法。

圆仁入唐求法九年七个月,历尽磨难,足迹遍布现今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等七个省,他将所见所闻、所思所获,都记录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四卷中。现在这部书被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是研究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中日两国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广泛的史料价值和非常深远的历史影响。

法华塔法华塔位于赤山西侧,塔高48米,共7层,耸立于郁郁葱葱的密林中,塔内设有多个展示唐代文化的展室。展品丰富,气势恢弘,塔外峰峦叠翠,峭岩叠嶂,峰连曲径,鸟韵交啼;登塔远眺,碧海蓝天,整个景区及石岛湾景致尽收眼底,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大明圣境景区占地十二万平方米。由大明圣境、仙人棋盘、东峰观景台、明神 铜像及其它附属建筑组成。大明圣境牌坊题名由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题写。牌坊南墙的青铜浮雕“众仙朝神”众仙列班朝拜,听候赤山明神号令的情景。“仙人棋盘”由“神闲气定”、“运筹帷幄”、“成竹在胸”、“观战之悦”、“驾凤临仙”、“悔恨难解”六个人物小品组成。主要内容是各路神仙会聚赤山对弈的场景。人间的棋局,竟然让天上的神仙情不自禁,于是,喜怒哀乐 溢于言表,性情体态 栩栩如生。“赤山明神” 铜像高58.8米,面朝浩瀚的黄海,雄壮威武。赤山明神亦称赤山神,相传明神本相出于赤山红门洞。赤山明神威镇四海,法力无边,守护乡土, 福佑大千,功德无量,乃华夏北方庇佑之神。始皇并六国,于 赢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东巡成山,以求长生不老之药。途大病,李斯遽祈明神,旋无恙。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政府帮助新罗人(今韩国)打败高丽和百济,统一朝鲜半岛,自此唐和新罗非常友好,关系密切。很多新罗人来到唐朝学习,做官,做生意,出苦力,当兵,做船工,当奴婢,有的长期居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大运河沿岸地区,特别是和新罗仅一海相隔,相距不足200海里海上交通枢纽赤山浦(今石岛湾),居住的新罗人就更多了。法华院宣讲《法华经》时,“四方众信及有缘施主都会听,道俗老少尊卑都是新罗人。”(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为了对新罗人进行管理,特设了“勾当新罗所”。新罗人除去赤山法华院参拜佛祖,祈求保佑外,也去红门参拜赤山神。尤其在赤山法华院 建立之前和拆毁之后,主要参拜的是赤山神,赤山神也就不分国界施恩于新罗,因此新罗人就把他当作自己的神。称之为“新罗神 ”大韩民国文化部、海运航海厅、全罗南道韩国文化艺术振兴院编著的《张保皋》一书中说:“有关日本九州博多太守府的史书记载, 圆仁弟子按照宗师遗嘱建立的比睿山赤山禅院里绘制的‘新罗神’临近寺刹(例:围城寺和三井寺)里供奉的新罗国的‘大明神’等有关记载,都明确无误地说明了张保皋人把日本比睿山赤山禅院里供奉的‘赤山神’当作自己的神——‘新罗神’了。该书还说:“在博多太守府内,常驻有许多从事贸易的新罗人,而在此之前,就定居在九州一带的新罗人,也多从事贸易业。”张保皋对日本的影响,在其后日益明显,如前所述的赤山禅院比睿山周围的寺刹里,供奉的象征着保护财富,带来运气,保护航海安全的“新罗神”(赤山神),说明新罗人以及张保皋所组织国防贸易船队,是把“赤山神”当作自己神了。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东瀛天台宗三世座主 圆仁(慈觉大师)随遣唐使赴唐求法数载,曾三赴赤山 拜谒。归途中,于沧海 屡遭劫难,幸明神显灵,方化险为夷,且保全经典数百卷。圆仁归国,遂以赤山明神为天台宗庇佑之神供奉,其后弟子秉承其旨意,于京都修一寺院,名之曰:“赤山禅院”。而后,赤山明神渐为东瀛等国所崇拜,乃至波斯、大食等区域。至今,日本、韩国等寺院 仍多供奉赤山 明神,以福佑天下,普渡苍生。

张保皋传记馆张保皋(公元790年?-841年),新罗(今韩国莞岛郡)人,出身“侧微”,自幼与大海相处,熟谙水性,性格粗犷豪放。少年时期就喜欢精研武艺,善使弓箭和长枪,具有侠义之心,成为当地有名的少年英雄。 8世纪末,新罗贵族之间斗争纷起,朝政松弛,徭役赋税加重,自然灾害频繁,政治经济走向衰退,民众怨声载道,大量新罗人迁移到唐。同一时期的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全国形成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为讨伐藩镇,政府需要大量兵力。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张保皋和好友郑年结伴入唐. 由于张保皋与郑年武艺高强,在平定李琦的叛乱中崭露头角。

九世纪初,高丽人李师道入唐后以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功升至淄青节度使,独霸山东,经过上下三代的发展,形成与唐对立的割据势力,并屡次进犯徐州。公元818年,李谡为武宁军节度使,奉旨大破李师道军,并平定了叛乱,张保皋、郑年随军转战,立下赫赫战功。 李师道叛乱被平定后,因各有所志,郑年离开武宁军,投靠楚州军,张保皋则以赤山为中心开展贸易事业,聚敛了大量财富,并在赤山建立了能够凝聚新罗人的法华院寺庄。法华院建有大殿及配殿、钟楼、讲经堂等,常住僧人多时达40余人,长年讲经,法会时达250多人,冬诵《法华经》,夏讲八卷《金光明经》,在山东半岛影响极大。 公元828年,为了禁止掠夺新罗人为奴婢,荡平海盗张保皋回国奏请兴德王拨兵一万,在海上要冲——他的家乡设立清海镇,并任大使,全力开辟海上通道,建立海上国际贸易网络,同时还设有造船业、制造业等。成为新罗显赫的地方势力。公元838年,上大人金明逼杀僖康王登上王位,金佑徵为报“杀君父之仇”避祸清海求助,承诺“获居大位,则娶尔女为妃”,张保皋分兵五千于郑年,击破金明的军队,金佑徵顺利登位,即神武王。张保皋因功被封为感义军使,封食邑二千户。文圣王即位后,又拜张保皋为“镇海将军,兼赐章服。”  神武王即位仅六个月就病死后,其子文圣王欲纳张保皋之女为妃,朝中贵族以其出身侧微,予以阻谏。惧怕张保皋强盛势力的文圣王和新罗贵族,借“欲谋乱、据镇叛”为罪名,派阎长设计将其杀害。并对其部属赶尽杀绝,最终于851年废除了清海镇。

张保皋不幸罹难,可是他在海上建立的霸业及至开展中、韩、日三国海上贸易,开辟了海上的“丝绸之路”。对繁荣东亚的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赤山浦(今石岛湾)唐代重要的贸易港口,今天,现代人的“黄金海岸”。

民间艺术馆: 荣成地方风情的艺术集锦,这里有世界上雕刻最长的玉雕作品“长恨歌”。民间文化的张力与韧性通过实物、雕塑、摄影、绘画等艺术手段得以真实展现。正是,血脉传乘尽现精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剪纸、根雕、盆景的系列展品也是馆藏的一道靓丽风景。看天工弄巧,悟性化神秀,纤美精细之中你分明可以感受到胶东地域人文精神的厚重。让美好的事物变得更加美好,概括出锦上添花这句成语的来历。在景区,锦上添花不仅是一种眼福,也是一个惊喜。这里是山东省杜鹃、耐冬的生产基地,“家家有花房,人人是花匠,户户有鲜花”是这里真实的写照,其花卉盆景曾荣获全国十佳明星奖第一名,并在全国花卉评奖大会上获得唯一的最佳栽培奖。你瞧,秀色如锦,花意烂漫,景区便愈发风姿绰约,楚楚动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这里主要展示了竹艺、根艺、剪纸、木板年画、泥塑、书画等民间艺术。

竹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年画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是由古代的桃符渐渐分化而成。 年画的种类约可分为版画、刻纸和纸绘三种,其特色因地而异,但用色活泼大胆、含意吉祥却是一致的。做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许多年画艺人大都是生活在乡间的农民,他们把美好的理想愿望,丰富多采的生活面貌以及艺术的欣赏趣味,反映于年画作品之中。因此,中国的民间木版年画,就其生产制作、服务对象以及艺术功能来讲,都可谓是农民的艺术。

剪纸 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

根艺 根的艺术由于使用了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产生了为其他造型艺术所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很少有人想到,大自然能在泥土里创造出美来。那些不引人注目的、被抛弃或准备烧掉的各种乔、灌木及竹、藤等废根,和地面上的景物一样,同样具有自然的形态,蕴藏着生活的内在活力。它一旦被艺术家发现,以“似是而非”、“似像非像”的艺术形象,赋予它新的生命,就会使其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人们通常说的树根或竹根艺术品,这种艺术品就叫作“根的艺术”。

书画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民间艺术展馆中的根雕、剪纸、绘画等作品,古朴自然,栩栩如生,以其寓意深远的内涵和夸张的造型,展现了民间艺人们的高超手法,反映了现代人们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天后宫座落于石岛市区中心,整体建筑古朴典雅,结构精巧,布局严谨。院内汉白玉石的天后娘娘右手托着一盏明灯,左手摆动,面容慈祥柔和,凝视远方,随时保佑海上作业的人们一帆风顺平平安安。一进门,走过道房,前后门楣各悬一横匾,匾文分别是“崇祈配天”和“盛德在水”。过道正中设一屏风,屏风中央篆书“平安”二字,屏风上端左右屋梁上各悬一只模拟风船,是天后娘娘所乘的领航船。天后娘娘原名林默娘,是商代文丞相比干的后人,其先人迁居福建莆田,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二十七岁那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在一次海难中升天。从此,在惊涛骇浪中,常有一红衣女子拯救渔民们化险为夷。清代康熙敕封她为“天后”,这是最高的封赐。二是山西洪洞王一德许愿建造的模拟风船。相传王一德一家流落石岛以打鱼为生,一次忽遇飓风袭击,不辩东西南北,异常危险之际,忽然风平浪静,天后娘娘显灵站在石岛山头。为感激天后娘娘的拯救之恩,在乾隆十六年(1752年)建立了“天后宫”,以作供奉。越过屏风,西墙壁雕刻有清代诗人赞颂石岛人民海事繁华的两首诗词:一首是吕肇龄所作:“孤岛沧洲外,苍茫水拍天;空楼浮蜃气,碎石系渔船;蛮逐日中市,牛耕屋上田;回看路家堡,山势小如拳。”另一首为鹿林松于石岛海上所作:“海上渔人舟一叶,飒然蓑笠满身轻;潮来不怕风涛险,撒网蛟龙脊上行。”正殿大门口门楣高悬“万里波平”匾额,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天后娘娘,她端庄慈祥,善目低垂,双手执笏,似在思虑着渔民的安危,左右分立着手执宝剑和手捧印章的侍卫官,上方悬着“光照四海”两块匾额东西山壁分别画有“拯救海难中的人们”“海不扬波”两块匾额。东西山壁分别画有“拯救海难中的人们”“天人合一欢乐”巨幅图画。

正殿后的二屋小楼上楼是天后娘娘的寝室,东间有床铺有梳妆台;西间陈列着天后乘坐的花轿。正中是天后娘娘彩画,她手托五彩神灯,注视着海上的阴晴变化。下楼为仙姑殿。殿内供奉着历代十五位仙姑,各执法器,福佑苍生。

出门东行进入观音殿,观音菩萨端坐莲花盘上,一手托玉净瓶,一手挥柳枝将甘霖洒向人间。出门左拐便是王母殿,举目王母娘娘静然端坐,背后北壁上是群龙腾驾雾的画屏,左面是斗母元君,右面是九天玄女,还有众仙女陪伴,出门南移便是财神殿,供奉的是武财神关公,左前方是佩剑执帅印的关平,右前方是手掎大刀的周仓,东西墙上的壁画,均是介绍关公的生平事迹的。

步过前院右转便是龙王殿,殿内供奉的是东海龙王傲广,左右各四将,分别是雷公,电母。风神,雨师,赶鱼郎,巡海夜叉以及两员护法将。出门两行便见君王殿,殿内坐的是锦衣王冠的李龙。他一手握朝笏,一手抚膝盖,象征沉思如何荡平海上邪恶之状。

天后宫还容纳了道家,佛家,和儒家文化,实属中国历史文化积淀而成。每年谷雨节都举行一次盛大庙会,道士僧人来此念诵经文,祈求天后娘娘保佑风调雨顺,物阜民丰。

天门潭由上下两个潭组成,又称姊妹潭,在潭中有雕塑酷似鱼儿在游,口喷泉水,景致甚是可观。潭东有座六角亭,又称“回音亭”,潭西有座蘑菇状的“望海亭”,眺望大海,海天一色,浩瀚无垠。

进入景区,极目四眺,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如斧砍直刺青天;有如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有如雄鹰展翅,有如鳄鱼悬崖探首;有如企鹅头顶珠球,如入仙境。这里还汇集了众多的奇石,如神鹰石、五花石、上马石、怪沟、九狼沟、送将口、武将地等景观令游客赋予各种不同的遐想。一九八四年十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此游览,给予了极高评价。

碧海蓝天、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源;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人。2002年,山东斥山水产集团接管经营景区以来,积极实施大投入、大开发战略,先后投资3亿多元,本照以赤山法华院为主线,以海文化为依托,贯穿“崇自然,浸文化”的特色主题,把赤山景区打造成为空间序列清晰,功能完备,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国际一流景区和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平台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37167.html43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