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赤山法华院游记

[游记]赤山法华院游记

2007-07-16    iweihai.cn

赤山法华院游记

(以前与扩建后的法华院图片大比拼)

2005年的10月3日,正是国庆七日长假的旅游旺季。做为一个居住于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石岛大地的石岛人,我登上了在身边但也是久违的赤山,游览了赤山法华院。重要的是今天只要你是一名赤山人,就可持自己的身份证件,得到登山游览的机会,自然不容错过。

以前也许是个人的性格,也许是离自己身边太近,对身边的景物太熟悉,一直以来没有急于游览的冲动。也是因为赤山法华院自修建以来,曾多次游览过,就是在此次扩建中,也曾几次去过施工现场。但是对于整个景区此次的全部竣工开放,也充满了向往。希望能够登上自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山上,游览一下投入巨资,象征了中、日、韩三国友谊的佛教圣地。

赤山法华院,只要大家在网上随便搜索就可以得到许多有关信息。因为赤山法华院已经经过扩建以后,成为了一处人人向往的著名景区。是人们旅游休闲的最佳去处。自己做为一名赤山人,内心也是有着近水楼台的感觉。短短的5分钟时间,我与同事就乘车到达了山门。

因为此次我们是从南门而入,所以首先见到的是汉白玉的山门,牌匾上书:大明圣景。这里就是大明圣景牌坊。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铸铜浮雕,上面详细的介绍,精美的图案因为行走的匆忙,遗憾的没有留在脑海之中。

继续向上沿石阶首先到达的是一个小的景观:“仙人棋盘”,一共有六个人物铜像造型,每个人物的后面,分别写着:“神闲气定”“成竹在胸”“观战之悦”“悔恨难解”“运筹帷幄”“驾凤临仙”。六个人物造型各有千秋,表情栩栩如生,详细的介绍标注与这个小静观的入口之处。

继续前行穿过“楼云直上”牌坊,沿着陡峭崎岖的石阶,左拐来到“东峰观景台”,远远眺望,黄海之滨的石岛以及正在如火如荼开发的“石岛海水浴场”“凤凰湖”,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沿着弯曲的山路石阶继续向前,虽有些狭窄,但是经过之后映入眼中的即使远远就可以见到的高58.88米,面对浩瀚的黄海,雄壮威武的“赤山明神”。记得当初在施工阶段曾来到这里,那时满山的乱石嶙嶙,施工机器轰鸣,多台塔机交叉作业,“赤山明神”包裹在脚手架中间。

现在“赤山明神”下,高高的底座台阶,偌大的一个广场,面对台阶是介绍“赤山明神”有关建造以及史料的大理石雕刻。台阶前祭尊明神的神坛上摆放着各种祭尊物品。四角耸立着有5米以上高的理石山神雕刻。依据古建筑的规律,“石岛红”的理石台阶中间是各具特色的雕刻图案,祥云、龙凤、仙境。理石台阶大约有120步。然后可以从左右登上“赤山明神”的底座平台。而底座下,里面供放了多座大约有20厘米高的小的明神金像。四周墙壁上则是手工绘画的巨幅仙境图案,色彩鲜艳,引人入胜。这里留下了又一遗憾的是,我没有能记住这里的名字,想来只有等到再次登上,以印入脑海中了。

站在“赤山明神”的底座平台眺望,“法华院”“极乐菩萨界”“张保皋纪念塔”“张保皋传记馆”“法华塔”尽收眼底。

记得“法华院”刚建初期,整个赤山还很荒凉,简单的庙宇,甚有文学作品描述的山中小庙的感觉。后来虽是增加了“张保皋纪念塔”,但是孤孤的塔身竖立在山林之中,除了简单的知道一些关于张保皋其人的历史,其他一无所知。现在经过扩建,让人们不仅多了旅游的去处,也知晓了远古年代发生在赤山的历史。

闲话不多言,我们继续。沿着还算是崎岖山路顺破而下,进入“张保皋传记馆”区域。

大门前面对的南墙,是一副再现张保皋当年历史的雕刻,两边是由黑色花岗石雕刻的“明神福佑四海”“大使缔交三邦”对联。

进入传记馆大门,左边矗立着8米高的张保皋铜像,整个馆内设有“大唐追梦”“武宁从军”“缘定赤山”“清海沉浮”“源远流长”5个展厅,里面详细介绍了张保皋与赤山的历史渊源。值得一体的是,展馆内的雕像,无法用言语形容,只能说一句:你对着那些雕像注目,越看越会感觉到就是个活生生的人站在那里。人物手上发青血管你都可以看的真实清楚。据讲解员介绍是我国一个著名的雕塑家创作的。这里再次有一遗憾,就是我没有听的清楚这位作者的名字,我也没有详问。

整个传记馆内雕梁画栋,长廊环绕,水榭迂回,鱼欢树茂。

知晓了张保皋的历史,转出来经过馆后,就是“张保皋纪念塔”,这座15米高的纪念塔先建与传记馆,当年也曾多次来此,今日重游的感觉,已与往日决然不同。

顺山而下,远望可以看到“极乐菩萨界”“法华院”,但是千万不要急于前往,因为一处展现荣成人土文化的“民俗馆”是值得留恋的地方。

“荣成民俗馆”座南面北,是从“张保皋纪念塔”顺山而下经过的一处景观。馆内共分为三个展厅。既然是荣成民俗,那么做为一名荣成人我可以这样说:它是由南屋(倒房)、东厢、西厢以及院落中间池塘组成,它里面所展示的无不都是我曾经见过及经常见到的什物。它的设计就是一个院落的形式。

进入馆门,向左首先看到的是一盘“石磨”,很大,记得我小时候见过的都没有这个大,同游的同事说可能不是人推的那种,是由牲口拉动的。院落的路面是清楚地标示了行进箭头指示。

顺着箭头进入东厢。拾阶而入,厢内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面展示的有关荣成海的民俗。里面用旧的罗盘围成护栏,展台上摆放着收集而来的渔民生活用品。看着这些物品脑海中想着老人们曾讲过的故事,沥沥在目。想必没有来过这里,或是没有海边生活经验的人们是感受不到的。天后宫娘娘、罗盘、潜水工具、海边人们赶小海的工具、打鱼人使用的家什等等,无不展现着荣成渔民生活的每个细节。

南面展示的是有关荣成农民的民俗。里面用旧的木桩、麻绳围成护栏,展台上摆放着收集而来的农民生活用品。看着这些物品脑海中闪现自己也是一位农民的儿子,每一件物品虽有的不曾操作过,但是小的时候看到长辈在农田里使用过。整个展区内分成了多个小品型展示。老奶奶喂鸡、老大爷放羊、壮青年推车、农场上使用的农忙季节的工具、耕种季节农田里使用的农具、升、斗、簸、锄镰锨蹶样样俱全。

转到门口回首凝望,展馆内墙上不同时期的摄影结合整个展馆内收集于荣成民间的物品,无不显示着荣成人们的勤劳、质朴。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荣成人!

顺着标示箭头来到南屋(倒房)。拾阶而入,屋内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面展示的是荣成人民的生活习俗,展台上摆放着各种衣服、鞋帽、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民国的长袍马褂、清代的婚礼用品、当年大户人家小姐的梳妆台、绣房里的帛罗床、吸取大烟的景象、花轿、新娘上花轿前的开脸、孩童周岁的“抓周”等等。看着这些物品,联想到许多现在还在流传的民俗,如今竟然做为历史摆放到这里。

西面展示的是荣成人民的商业习俗及行政。展台上摆放着各种商业性物品及久远年代的发票、税票、契约、替代钱币、纸币的物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展厅内利用了很多雕塑来充分展示荣成人们曾经的商业性活动。“磨剪子锵菜刀”“炸油条”“理发”“钉鞋”“摆地摊”“父女卖唱”“杂耍”等等这些无不即是荣成的民俗也代表了曾经年代中国的民俗。这个展厅内还着重展示了“荣成的县衙门”。虽是一件仿制品,但是面对经过处理的破旧的“衙门”,不仅让我想到“衙门口朝南开,有事无事末进来”的民间顺口溜。

这个南屋最让我值得描述,也是我最有体会的是进入后,正冲大门按照1:1的比例建造的海草房。三间海草房。一个农家院,向人们展示了典型的上个世纪30年代荣成农家生活习俗。这个场景,虽然展示的是旧的年代,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普通人民生活水平曾一度停止在一个年代里。所以让我这个年龄看到此场景展示,竟然也是那么的熟悉。三间海草房内,西屋的火炕上坐着年迈的父母,老爷子手执旱烟袋、老婆婆忙活着手里的针线活。东屋的火炕上年轻的媳妇,盘腿而坐,为在外忙碌的丈夫绣着吉祥祝福图案的鞋垫。一张竹编的炕席,让我想起我小的时候,家里的火炕上就是铺着这样的席子。正屋里的摆设,磨盘、水缸、碗橱以及锅台里熊熊燃烧的柴火。炕前的衣柜、摆设,让我想起自己的奶奶家里不正是如此的简陋,但是却是生活了一辈子的小屋同出一辙吗?!

转到门口回首凝望,展馆内墙上不同时期的摄影作品结合整个展馆内收集于荣成民间的物品,无不显示着荣成人们的辛劳、艰苦。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荣成人!

出了南屋,来到院内,一口水井上挂着一架辘轳,贪玩的人奋力的摇着,提上一桶亲自打上来的井水,笑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过去人们吃水的过程。一个当年生产队喂牲口的石制工具也是摆放在这里的。荣成人称其为“驴食凿子”,说穿了就是“驴、马、骡子”吃饭的碗。

顺着标示来到西厢。拾阶而入,屋内分为南北两部分。这个展厅其实也可以说是前两个展厅的一个延伸,因为我无法确定它的主题,我总觉得它好像是将前两个展厅没有摆放的东西放到这里了。

南面部分里面有这许多的农具、农民老大娘织布纺线用的织布机、纺线车等,一个重要的场景是:“铁子炉”。两名壮汉在熊熊烈火的炉前,一个持锤一个持火钳。整个动作、形态,逼真形象。紧挨着的是为马钉掌的情景小品“上驴蹄子”展示。一匹马用绳子帮在专用架子上,一条腿被抬起,一个壮汉一手握马蹄,一手持锤,聚精会神、表情用力。

这两个情景展示的“铁子炉”。顾名思义就是说打铁的汉子就是铁子匠,铁子匠们打铁需要生火,所以就必须有火炉。“上驴蹄子”其实只是一个通称。它包括了马、骡子。因为旧的年代没有现在农业机械这么发达,一切农作物的运输全是依靠马、骡子、驴来驾车。而它们走一段路程后,脚掌会磨的很厉害,为了减少它们的痛楚,所以定时为它们修理脚掌并钉上一块用铁打造出来的专用品。而这个专用品必须是需要“铁子匠”们来制作,所以农村里,“铁子炉”与“上驴蹄子”是联合体,不分家的。看到这个场景不禁想到小的时候在我们村,因为当年的生产队都是有着很多的马、骡子、驴。为它们钉掌因为很危险,必须懂得一套技术,用现在的名词就是专业人员完成,所以这样的情景生意是红红火火。记得当时我还捡过修理下来的马蹄肉,因为母亲说可以放在花盆里,是很好的肥料利于花的生长。因此“铁子炉”“上驴蹄子”就是荣成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一笔精彩回顾。

转到门口回首凝望,展馆内墙上不同时期的摄影作品结合整个展馆内收集于荣成民间的物品,无不显示着荣成人们的聪明、才干。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荣成人!

顺着标示箭头来到院内,对应进馆内看到的“石磨”是一盘“碾盘”,它是人们用来将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等)碾成粉末的必备品。石头凿造而成。上面还洒放着玉米,已经被好玩的游览者碾成了粉末状。虽然小的时候见过也推过,但是时隔多年,我还是上去推了几圈,以回味当年的情景。

整个“荣成民俗馆”就这样游览了一遍,感叹荣成人曾经的曾经,回味荣成人过去的过去,体验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荣成人!

出了“荣成民俗馆”继续前行,算是真正进入了佛教圣地“赤山法华院”。前面提过法华院是整个景区最早的建筑。当时几间庙宇掩映在山峦碧树中,虽然记载中描述历史上曾游人络绎不绝,但是几次登临游览却看到的都是游人稀少,甚是荒凉。现在人山人海。济济一堂的情景,让我自己见证了一次新与旧的不同,旧貌换新颜的今非昔比。

“赤山法华院”院门前是一块命名为“万寿石”的奇石。如何得此名,因无解说、导游,所以这里无从说起。进入院门,除了“大雄宝殿”及两边的“地藏殿”“观音殿”外,其余已经完全没有旧的模样。一块巨石上书“赤山法华院遗址”还是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但是周遍多了树木花草的陪衬。“大雄宝殿”后扩建了“三佛宝殿”。因为涉及佛教信仰,这里我不多说言词。大家亲身游历了才会体验到佛教圣地的肃穆庄严及“赤山法华院”现今的宏伟壮观!

依次游览,沿着茂密树丛中的弯曲山路,一路行至“普渡桥”来到“极乐菩萨界”。

走上大约2米宽的“普渡桥”迎面拾阶而上,于是壮观的大型动态音乐喷泉广场呈现眼前。整个广场无法估计其面积。属于半弧形设计。广场中央是圆形的喷泉水池,喷泉中间为滴水观音雕塑铜像。整个滴水观音铜像分为三组联体。一组是最上边的滴水观音铜像,接下来的是第二组莲花童子,最下边的一组是金刚力士及众仙女环绕。喷泉水池的最外围是青锡铜铸造的9条龙。整个动态音乐喷泉是由程控音乐控制的。首先随着佛教旋律音乐的想起,最上边的滴水观音铜像开始旋转,藏在观音雕像下莲花瓣中的四个童子从四个方位打开的莲花瓣中走出来,站在菩萨身旁,菩萨转身的同时将手中净瓶的水滴入四个童子手中的盘里,接着下面的金刚口中就开始喷火。喷泉水池里的喷水管、四周的9条龙按照编排的程控节奏,将水喷向天空,并且变换着不同的喷射方向,形成各种交叉喷射,滴水观音将做旋转一周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接近20分钟。这20分钟的时间是让人流连忘返,观至惊叹的20分钟!

喷泉广场的北围弧墙上是一副大型各种形态观音像石雕画。值得一提的是石雕画的中间为千手观音,这个千手观音很值得你细细数一数,不过数不清楚,你可不要顺其名字说共有一千只手哦,因为它就是雕刻了一千只手。这个艺术的创作,不得不佩服雕刻者的妙手天工、精湛技术。

东西弧形墙上,设有台阶,东西对称布局,顺其步入广场后面的“观音殿”。“观音殿”内供奉着33相观音。拜过观音殿,可以沿着左右两边随意行使在喷泉广场的半圆弧墙之上,弧墙上是十八罗汉雕塑,每边9个对称安放。

20多米高的弧墙,奇迹般的喷泉,是设计者、建造者的艰辛劳动,才换来这永远的欢乐,给旅游者带来永久的、美好的回忆。我当初在兴建这个“极乐菩萨界”景区的时候,不但有幸光临了施工现场,而且也有幸见到了制作滴水观音坐下用于旋转的转盘。记得当时是6台塔吊交叉作业,场面洪大。一个直径达3米的旋转转盘更是付出了建设者们艰辛的汗水!

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也不是办法,时间有限,还是继续我们的旅程吧。顺山路向西继续赶路,就来到了新建的“赤山禅院”。

新建的“赤山禅院”依山而建,亭谢楼台,气势宏伟,迤逦壮观。站在禅院门口北望,“赤山禅院”“赤山阁”“法华塔”尽收眼帘,庙宇楼台错落有致,烟火缭绕,檀香扑鼻。

大家都知道“赤山法华院”是由张保皋修建与唐代,日本高僧圆仁法师曾进法华院客居两年零九个月,并且写下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这本著述被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所以“赤山禅院”主要由以圆仁法师入唐求法为主题的五个展厅及“赤山阁”组成。

圆仁入唐求法馆,分别是:“心慕佛乘”“苦海船筏”“慈觉大师”“求法巡礼”“功成圆满”五个展厅完成,利用雕塑形象的再现了唐代佛教历史,以及圆仁法师入唐求法所受的艰辛与求法功成,回国后在日本建立“赤山禅院”的过程。每个展厅的人物雕像与前面提到的“张保皋传记馆”内的雕像同出一个大师之手,所以熟知历史的同时不得不再次感叹手艺的精湛。技术的高超。

圆仁入唐求法馆的后面就是“赤山阁”。“赤山阁”为三层塔式建筑。在二层的阁外悬挂着“云峰法界”横匾,最上层悬挂着有点像影视剧中“南天门”式样的竖匾“赤山阁”。“赤山阁”内第一层是释迦牟尼的大型塑像,四周墙壁也是与释迦牟尼有关的巨幅彩绘壁画图。第二层为鉴真的大型塑像与彩绘壁画。第三层为观世音菩萨的大型塑像,周遍则是“送子观音”“滴水观音”等多尊观音塑像。

聆听了讲解员描述讲解圆仁法师的求法执着,观赏了“赤山阁”内佛教文化代表。接下来途径“放生池”“龙凤湖”踏步石阶而上,直登“赤山禅院”后山西侧的“法华塔”。茂密的山林、弯曲的石阶,伴着松树散发出特有的幽香,虽然劳累了双腿,但是登塔观景的心情,忘却了疲劳,不知不觉位于了耸立在郁郁葱葱密林中的法华塔下,抬头仰望,高达48米,共7层的法华塔气势恢弘。长叹一口气,邀同事比起了谁先到达塔顶的比赛。咚咚的登塔脚步,伴随争第一的口号,站到了塔顶,远眺远方,峰峦叠翠,碧海蓝天,尽收眼底。站在塔上,东望黄海之滨,南看森林公园,北眺赤山最高峰,西观“情人谷”中的“仙居山庄”别墅建筑群。让人不由得想起:“一览众山小”的诗词意境。

欢声笑语,伴随我们一行12人基本游遍了赤山法华院各个景区,遗憾的一点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能够去看看“摩崖石刻”。顺着登“法华塔”的山路原路返回,从“赤山法华院”正山门出来。值得说明的就是,我们此次游览是逆向的,这个正山门才是进入“赤山法华院”的正门。

不知不觉中自己写下了如此多的文字,来详细描述了此次游览的经历。文采有限,措词肯定有些不适,但是只想留下心中的记忆,尽情将自己看到的景观描述出来。虽然这里不是远古遗留下来的名胜故迹,只是一片人造景观,但是做为一名石岛赤山人,欢迎大家前来观光旅游,前来感受赤山曾经的辉煌历史。自己做为是一名石岛赤山人感到骄傲与自豪!

[本帖已被作者于2005年10月11日12时42分23秒编辑过]

转自:http://www.iweihai.cn/club/user/script/collection/article.asp?article_id=4230144&userid=1115572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