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井冈山、南昌、景德镇、婺源、黄山六天自驾游攻略

[游记]井冈山、南昌、景德镇、婺源、黄山六天自驾游攻略

2007-07-16    


[原创]《济南千佛山游记:回味不尽的经声佛号》 (图)

在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学习期间,常常利用学习的课余时间去游玩,下面是我的一篇游记。(照片是自己用手机拍的)

8月3日晨,临时决定爬千佛山,于是一阵紧赶慢赶,希望能在7点前到达山门,以能免去入山的门票,可是还是晚了几分钟...
千佛山古称历山,传说当年舜曾耕种于此,后因山上雕刻的佛像越来越多,足有数千尊,而改名“千佛山”。


进入山门,迎面就是一座石牌坊,“千佛山”三个金字,很有气势。


往里行,“佛像”随处可见,多为石雕,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其实,按照我的理解,很多雕塑并不能笼统地称之为佛。比如:刘海是民间俗神,观世音称为菩萨,舍利弗称为罗汉,哼哈二将叫作护法。当然也有先不是佛而后继承佛位成为佛的,比如:降龙罗汉(迦叶尊者)、伏虎罗汉(弥勒尊者),后来都成了佛,一个成为“初祖”,一个唤作弥勒佛。

首先是十八罗汉像。相传,十八罗汉本来只有十六位,他们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六个弟子,是受了佛的嘱咐,常住人间弘扬佛法的人物。后来又增加了两位,但增加的这两位说法很乱,最后由乾隆帝定论下来,把第十七罗汉定为降龙罗汉(迦叶尊者),把第十八罗汉定为伏虎罗汉(弥勒尊者)。
十八罗汉的兴起,没有什么经典依据,主要是当时的画家们在十六罗汉之外加画了两位,成为以后流行的罗汉群像,常常被列于佛堂两侧,在一般佛教盛行的地方,寺庙中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

继续上行,就可以看到一尊卧佛。卧佛神态的安逸、平静,给人一种大觉大悟的感觉。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对人生的看法就是:“苦”贯穿人的一生。“苦”的根源就在于人们贪恋的本性。佛讲求的是淡泊物质生活,强调自我人格和精神修养。因而,清心寡欲让这尊卧佛安逸、平静...我看着这尊宽大无比的塑像,感觉他是那样的尊贵可敬!


上到半山腰,就是秦琼当年曾经到过的兴国禅寺,又是一个收费的地方,让人感觉到现在的景区商业化气氛太浓。寺院的香火很旺,远远地就闻到弥漫的香气。寺院大门的两侧,有赵朴初笔力遒劲的对联: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换回苦海迷路人

生活在繁华利市,晨钟暮鼓、经声佛号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没有它的警醒,真的不知道有几人能依然淡泊、宁静...


在一个老大妈的指引下,来到了万佛洞。在佛教盛行的中国,万佛集聚的地方并不只有济南万佛洞,在河南洛阳、陕西榆林都有万佛洞,在五台山还有万佛阁,在安徽舒城还有万佛湖,在新疆火焰山还有万佛宫...
在万佛洞的门外,有一处香火很旺的方寸之地,让我看到了几处感觉不得不说的景象。


其一: 平安钟。钟,在我国古代是一种乐器。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在洛阳西关外营造“白马寺”时,钟和鼓才成为我国佛寺中用来报时、招集众僧时敲打的法器。
钟分两种,功能不同。
一曰:梵钟,个头较大,多有专门的钟楼悬吊。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上部雕有龙头,称为钓手,下部有莲花状撞座,亦称八叶。寺院打钟一般叩击108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凡撞钟一百八声以应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侯之数”;一种说法是:可以廓清一百零八种烦恼之扰,佛教称之“百八钟”,故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之说。
二曰:唤钟,个头小,吊在佛堂内一角。因其用途为通告法会等行事之用,故亦称行事钟。凡遇住持随众入堂,鸣七下;斋粥下堂、吃茶下床,则各三下;堂前念诵时,念佛一声,轻鸣一下。很是讲究。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便是古时对钟应用的一个生动的旁证。

其二:观世音菩萨。沿阶梯上行,就可以看到一尊观世音像,这座端庄、秀美、楚楚动人、微笑着的观世音像,有种不可多得的美感(这张照片是我最喜欢的几张中的一张)。
说心里话,每每置身佛门胜地,面对表情各异的神像,感受和进入洪家楼那座高大肃穆的基督教堂时一样,有一种“恐慌”。我本不想用恐慌这个词,可是细细想想,也只有恐慌可以表达的确切。我不知道别人在寺庙中是否有这种感觉。我想,这种感觉应该来自于自己的没入佛,因而在陌生、神秘、威严的佛面前、在庄严肃穆的殿堂内、在善男信女的虔诚中,一种被隔离的孤单与无助,便带来了这种感觉。我曾经试想着怎么能让这种不好的感觉消失,想来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常常来佛堂看看。我想,任何人在陌生而神秘的环境中都会恐慌,就象初次面对电脑、初次相亲一样,恐慌总是难免的,所以如果常常来佛堂看看,也许会好很多;二是用心信佛。我想,对于一个信佛的人,来到佛的殿堂,就如来到自己的家,想必那恐慌的感觉就不会有了吧。


唯有这尊菩萨像,让我轻松、愉快,倍感亲切。我想,能雕塑出此像的工匠,必定是位潜心向佛、深懂佛意之人。
关于“观世音”的解释是:世间众生受苦受难时,念诵其名,菩萨就会“观”到这个声音,立刻前来解救。因而,“观世音”这个名字本身就显示出了这位菩萨的大慈大悲、神通无边。
至于观世音的由来,有这样的说法:在古印度婆罗门教中有一对孪生小马驹,叫观世音,它们是一对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它们神通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育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在古印度受到广泛信奉。
佛教产生以后,神马驹观世音被吸收进来,成为一位慈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旧是一匹小马驹。以后,它渐渐被人格化,被改造成男人身,因而在早期的观世音雕塑中,有些形象呈愤怒威猛的伟丈夫像。
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变得高级以后,佛经上便把观世音菩萨说成是金枝玉叶。再后来,为了满足世俗的需要,观世音逐渐由男变女,成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因而,民间又有了观世音送子的说法...

其三:刘海。老人们大都知道《刘海戏蟾》《刘海砍樵》的剧目,讲的就是这尊雕像中的人物。有意思的是,刘海16岁登第,50岁至相位,在出家时应该是位白发老者了,但在民间,刘海却被彻底的返老还童了,画面上,他成了个丰满可爱的胖小子,并且穿红带绿,笑逐颜开,两手各提一串金钱,再配以三足金蟾、喜蛛、荷花、梅花...它们象征着欢天喜地、生活富裕。因而,就有了“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刘海又被视为钓钱散财之神。


说了许久,还在万佛洞的门口,现在就进入万佛洞。


进入万佛洞,洞内清凉静谧,光线暗淡,时有寒气缭绕,幽幽远远。雕刻家们用近三万尊佛像,将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四大石窟容于一洞之中,让后人在这不到五百米内的洞穴之中,可以领略到始于北魏,发展于唐、宋各个时期的造像艺术风采。


魏晋以来,清淡成风,崇尚所谓“秀骨清像”型体态风姿。这一时期的造像都带有一种面相清秀、颈项修长、体态消瘦、风度清赢的造型特征。一般通体高大,鼻突高额,眉眼细长,面带微笑,发髻呈螺旋状,长袍袈裟,洒脱飘逸,有一种可畏不可亲的森严之感。这一时期的塑像加彩,多用白、土红、石绿等色,塑像贴于壁面,很有浮雕的效果。


到了隋代,瘦削清癯的塑像转向雍容浑厚,佛像面容丰满,耳垂增大,手足肌体丰腴可爱。特别是那些袒胸露臂的女性,宁静、秀美,象征着善良、美丽、智慧和尊严。


发展至唐代,人们视丰满健壮、雍容华贵为美,石雕也呈现出圆满富足的造像,头发呈绳目,眉为半月形,眼睛长而慈柔,目光向下作沉思状,肌肉丰满,身躯健美,体态匀称,显出大佛宽大的胸怀。
呵呵,我的介绍很专业吧[:005]。为此,我可看了不少的关于佛教与雕塑的书籍那。在欣赏这些雕塑的时候,了解这些雕塑的历史背景与工艺特点,会给我们的旅游观光带来更好地享受和乐趣。


出万佛洞东行,远远看见一尊巨大的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的笑佛,他袒胸露腹、喜笑颜开、手携布袋席地而坐,他就是弥勒佛。
看到他,就会让人想到北京潭柘寺的那幅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如果注意了解佛教方面的知识,你就会知道,这位大肚弥勒并非是印度佛国三世佛中的那位未来佛---弥勒,而是位实实在在的中国人,他就是布袋和尚契此。
在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出了个怪和尚叫契此,契此长的矮胖,肚子奇大,常用竹棍挑着在闹市中化缘。他言语无常,四处坐卧,能预报天气,预知祸福,因而名噪一时。在契此圆寂(死)时,端坐磐石,口中念念有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而逝。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胖大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以后,人们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化的大肚弥勒佛。这位“冒牌”的弥勒佛,千百年来取代了佛教中正统的弥勒佛而名扬四海,妇孺皆知。而佛国中真正的弥勒,倒鲜为人知。
呵呵,有意思吧,看来“人能造神”不是虚话,冒名顶替佛界也有啊!


离开千佛山,当我回头观望时,我似乎与这些佛的生活离的很近了...
细细想想,佛教从它产生至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信徒几亿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足以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于佛教,对于佛,我们岂能用一句“迷信”一言以蔽之!其间,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体会!

千佛山,一个“佛”字,使得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扮演着一个相同的角色,来承载着济南人的喜怒哀乐,接纳着外来人的悲欢离合...





原始链接:http://bbs.gesanghua.org/dispbbs.asp?boardID=13&ID=22899&page=20
转自:75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