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 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到了小布政司街,觅了一家客店,名叫高 升店,将行李卸下,开发了车价酒钱,胡乱吃点晚饭,也就睡 次日清晨起来,吃点儿点心,便摇着串铃满街蜇了一趟,虚应一应故事。午后 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朝北不远,便到历下亭前。止船进 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 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韦”。亭 子旁边虽有几间房屋,也没有甚么意思。复行下船,向西荡去,不甚远,又到了铁 公祠畔。你道铁公是谁?就是明初与燕王为难的那个铁铉。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 至今春秋时节,土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 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 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 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 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沸山还要好看 ,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 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 子,实在奇绝。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甚么游人?”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 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 暗点头道:“真正不错!”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绕 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他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 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 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 ,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 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