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海内第一名塑--济南灵岩寺 |
[游记]海内第一名塑--济南灵岩寺 |
2008-05-22 sina.com.cn |
灵岩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 〔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联合国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泰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和泰安市境内,联合国发的两块牌子分别济南、泰安各挂一个,济南的挂在位于长清区的灵岩寺。 我国寺院四绝之首灵岩寺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 灵岩寺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寺院内古代建筑宏丽丰瞻,历史文物缤纷斑斓。整个寺院依山就势,共有殿宇36处,厅阁18个。主要的文物古迹有千佛殿及殿内40尊泥塑罗汉、辟支塔、墓塔林、慧索塔、积翠证明殿、大雄宝殿、御书阁等几十处,以及历代石刻及碑碣等。 驻足灵岩胜景,你会看到,这里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区内灵岩胜境,十里松、千岁檀、白云洞、一线天、朗公石、可公床、明空洞、滴水崖、对松桥以及“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明空晴雪”等自然景观,举目即见,步换景移;寺内甘露泉、卓锡泉、白鹤泉、双鹤泉、袈裟泉等十余处泉水,终年不竭。 这里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故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交通:解放桥、省体育中心乘游60路,票价50元(含门票); 方便市民到灵岩寺观光旅游,济南市公交总公司恒生旅游汽车公司与灵岩寺景区3月19日(星期六)起联手推出购门票免费乘车游灵岩寺活动。 周末购门票免费乘车游灵岩寺。游客每逢节假日以及周六、日可在解放桥公交停车场(家乐福北邻)、胜利大街北口(体育馆对面)、市立五院公交停车场乘坐灵岩寺旅游专线车。发车时间解放桥8:00、胜利大街8:20、市立五院8:40,返回时间为15:30。 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专线车,早8:00发车,下午15:30返回; 济南客运恒声公司(解放桥北)专线车,早8:00发车,下午15:30返回; 济南长途客运中心(堤口路)专线车,早8:00发车,下午15:30返。 灵岩寺,坐落于泰山西北麓,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北距济南45公里,南离泰安25公里,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设灵岩寺出口)在其侧穿过,灵岩寺景区现有高、中档宾馆4处,可同时接纳500人食宿。 近年来,灵岩寺的文物保护、旅游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都有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灵岩或观光游览、寻古访幽;或登山健体、体察自然;或避暑消夏、商务会谈。 灵岩寺,这座千年古刹,正以它深邃的历史风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迎接四面八方的宾客! . 灵岩寺的旅游旺季一般是4月-10月。到灵岩寺旅游的最佳时间是每年5月-10月。 灵岩寺的主要旅游路线有三条: 从灵岩广场出发, 一条由金刚殿-鲁班洞-大雄宝殿-摩顶松-墓塔林-慧宝塔-千佛殿-辟支塔; 第二条由金刚殿-大雄宝殿-灵滞桥-乾隆行宫-甘露泉-方山证盟殿-可公床-白云洞-一线天; 第三条由大灵岩寺碑-山门-夕照亭-仙人岩-袈裟泉。 灵岩寺每逢佛教重大活动时,举行佛事活动 特色小吃: 灵岩核桃、酸枣,柿饼,野山菊、野苦菜及各种山珍野味更具特色。 灵岩寺旅游区 摩诃迦旃延尊者 解空须菩提尊者 灵山会上波陀夷尊者 天贝高峰妙禅师 密行罗侯罗尊者 鹙*舍利弗尊者 多闻阿难陀尊者 定鼎玉林国师 须波陀菩提尊者 灵岩寺晋朝朗公老和尚 宋代彩色泥塑罗汉 济南灵岩寺 1985年在人迹罕至的岱顶舍身崖下,意外的发现了一尊摩崖造像,雕刻的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根据风格判断,是距今1600多年的北魏时期所造,这是泰山顶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的佛像,佛龛的地点非常隐蔽,从岱顶上看不到它,但是登山的游人却可以瞻仰佛容,这种地点的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佛教在泰山的处境和地位。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泰山就已经是方士修道的仙山,历代帝王的封禅从政治上肯定了道教对泰山的历史性战略,作为异域宗教的佛教,要想在泰山流传和发展,占一席之地,是不那么容易的,因此避实就虚,以阴补阳,就成了佛教在泰山长期发展行之有效的做法。佛教传入泰山始于公元351年,这座佛寺就是当年一位法号僧朗的和尚,在泰山上创建的第一座佛寺,人们尊称为朗公寺,后来被诞生在佛寺,对佛教感情笃深的隋文帝,命名为神通寺,今天神通寺虽然已成为历史沉迹,但是作为佛教进入泰山的象征,在中国佛教史上拥有其特殊的地位。说到兴建神通寺的朗公,就不能不提起位于泰山主峰西北二十公里的方山,和方山脚下的灵岩寺。创建了神通寺的朗公,经常到方山讲经,据说南侧山峰有一块数丈高的怪石,像一位驼背老僧执仗而立,静听讲经,有一次正在听朗公讲经的信徒,看到这块怪石频频点头,便惊呼,快看呢,岩石都听出道理,点头了,朗公则说,这里的岩石都很有灵性,于是就在这里率众开山,兴建了灵岩寺。和许多著名的寺院一样,灵岩寺位于三面环山的山坳里,现在看到的灵岩寺是唐代高僧慧崇扩建的,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时,曾住蔽于此,宰相李吉甫把灵岩寺和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寺,南京七霞寺合称为域中四绝,并且置于四绝之首,足以说明灵岩寺在当时的声望。 济南灵岩寺 从整个山东来说,灵岩寺在佛教的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泰山的历史也是包含有灵岩寺的一部分,灵岩寺本身就是泰山的一个延脉,据说唐朝武则天到泰山,祭祀的时候,首先就来灵岩寺拜佛,当时的佛教在山东是非常兴盛的,唐宋时期记载,灵岩寺的僧众,最多时要达到上千人。 灵岩寺在唐宋之后,一直是禅宗的五宗之一,朝洞宗的重要寺庙,朝洞宗后来传到日本朝鲜,灵岩寺的名声也就随之东渡,今天仍时常有日本和朝鲜,前来祭拜灵岩的僧人。 千佛殿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三尊铜铸佛像,是宋代僧人慧崇在杭州铸好后运来的,灵岩寺的佛像与其他寺庙的没有多大区别,但佛像周围,那充满人间气息的罗汉塑像,却独树一帜,这些比真人稍大的罗汉,大多是宋代主持灵岩寺的妙空禅师,在苏州塑成后运到这里的,原有500尊,现在只剩下40尊了。也许是还未成佛的缘故吧,罗汉们的眉宇举止间,还流露着许多人的感情,人物的神态气质和性格,通过眉目传情,口鼻传神,喜怒哀乐,如同真人一般,这匹造像还十分注意细部的刻画,不仅骨骼肌肉符合人体解剖构造,连血管脉络,都清晰可见。罗汉的衣着装饰,跟人物的生理和性格特征也十分贴切和谐,充分显示了中国造型艺术在北宋时期,倾向纪实的特点,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就把这些罗汉像称为海内第一名塑。神通寺遗址以西的白虎山腰,有一道长65米的千佛崖,上有大小造像220尊,造像的年代虽在初唐,但已具有盛唐造像的健康丰满,慈祥和关怀人事的特点。这尊和蔼可亲的李世民造像,是他的三女儿南平公主所造,这造像是否融入了公主对父皇形象的记忆呢。佛教传入中国,同中国文化结合以后,所开出的最灿烂的花朵就是千姿百态的佛塔。神通寺的四门塔,建于公元661年的隋代,这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石塔。四门塔的背面是唐代的龙虎塔,这是一座融优美的造型和精湛的雕塑为一体的,杰出的佛教建筑。 灵岩寺墓塔,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墓塔167座,墓志铭81块,墓塔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类型之丰富,造型之优美,在中国塔林中实属罕见,尽管数量仅次于少林寺,但是灵岩寺的石塔林比少林寺的砖塔林更有特色。 这些埋葬着1300多年历代主持高僧骨灰的墓塔,标志着佛教在泰山绵延不绝的历史。建于1200年前的慧崇禅师塔,是塔林中最早的一座,也是灵岩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塔身为全石结构,高5.3米,东西两侧各有半掩式假门,东门中雕有一执仗老妪做推门而入状,西门中雕有一年轻女子做出门状,这一老一少,一进一出,也许象征着佛教的人生轮回转世。在灵岩寺第三十九代主持息庵的墓塔旁,有一座日本正法寺主持少元撰写的西安禅师道行碑,少元曾在中国著名寺庙留学达二十年之久,碑文洋溢着中日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友谊,规模庞大的灵岩寺墓塔林,为研究中国的佛教历史,和墓塔建筑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这里墓地的阴森气氛,已被建塔人的创造性所冲淡,漫步塔林,犹如走进了艺术的殿堂。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石征曾说过,登泰山不游灵岩不称其游,的确灵岩寺以其幽静秀丽的景色,把人带入诚心静律的佛国氛围之中。登泰山再游灵岩,仿佛从秋阳赫赫的艳阳天,进入凉风习习的竹林深处,从一览众山小的巅峰体验,转至曲径通幽处的洞察反省,如果我们能在泰山极顶,迎接一次伟大的日出,并在南天门迎风长啸之后,再到灵岩寺塔林静静地坐上几分钟,泰山之旅也便不虚此行。从此,人生旅程不但响彻昂扬奋发的旋律,而且时有宁静悬远的和声。 普照寺是泰山之阳惟一保存完整的佛寺,然而普照寺的精华并不是它的建筑,这里真正让人发思古之幽情的是两棵古松。 六朝松,相传为1500年前的六朝遗址,松干粗大肥壮,无数长枝盘曲四伸,倘若能在月夜到此一游,月光透过树冠,如同碎银铺地,别有一番情趣。松下的筛月亭,取的就是古诗长松筛月的意境。一品大夫松,本名师弟松,是李修和尚入庙时所植,李修亲切的称呼它为师弟,并且还写过一首很动感情的诗,“僧栽松,松荫僧,你我相渡如同生,松也僧,僧也松,依佛门论弟兄”,这棵当年幼小的师弟松,由于李修和尚倍加爱护,后来长得气度不凡,有人叫它一品大夫。在泰山普照寺的东边,有一片石塘遗址,这是康熙年间普照寺主持圆玉同他的诗朋好友,诗酒唱和的地方,研究一下圆玉,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佛教在泰山的最后演变。作为佛门弟子,圆玉在这片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所追求的就是圆如入佛,他在普照寺重修碑的碑文中写到,儒家仁厚及世世慈悲心,所以他开堂说法,总是儒家的三纲五常,大谈忠臣孝子之心,就是佛经,就是天性,力图把出事主义的佛教,变成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世俗宗教,引泉种竹开三戒,原是归如尽五贤,筛月亭上的这副对联,明显的点明了圆玉要把佛教归入儒家门庭的愿望。圆玉有一段关于泰山的名言,表达了儒家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理想,愿天下人泰,泰山世世泰,愿天下人安,泰山世世安。若是一人不安,便是泰安不安,若是一人不泰,便是泰安不泰。 在一部分佛门弟子,向儒家门庭迈进的同时,另一部分佛门弟子,则让中国民众崇信的观音大士,多少带上了一点道教神仙的色彩,到道教女神的身边占据了客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25b9f01000axb.html14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