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曲阜之行散记(一):孔庙的灰猫似也有鲁儒风度 |
[游记]曲阜之行散记(一):孔庙的灰猫似也有鲁儒风度 |
2007-07-25 mmmca.com |
曲阜之行散记(一):孔庙的灰猫似也有鲁儒风度 记忆中,是在读初中时,从学校图书馆里借到一本《古文观止》,看到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孔子世家赞》那篇短文后,激起了对孔老夫子的悠然敬佩之情的。 在区区百来字的短赞中,司马迁开头即引《诗经》中的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之情,并表示自己“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接着,叙说自己读孔氏遗书、想观其为人。亲自前往鲁地,观看仲尼的庙堂、车服、礼器等遗器,了解孔门弟子习礼的遗教,而至于“低回留之,不能去云”。继而,用那些生时显赫一时,死后则销声匿迹的历代君王贤人来作比较,反衬布衣出身的孔夫子,能够名传十余世,学者推崇,以夫子之言当作学习、解释《六艺》的“准绳”,盛赞孔子为“至圣矣!” 当时,自己读罢这段短赞,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除了原文只字不漏工工整整抄录在日记本外,也写下了“粪土金银欲何求?永恒奋进最冰心”两句诗以自勉。还在日记的末端添上:“令人心往神驰的孔庙啊,我什么时候才能一睹您的尊容呀?” 然而,人生多有坎坷路,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十来年过去了,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出发前,已经从互联网上对“三孔”历史有所了解,得知孔庙、孔府和孔林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孙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 那晚,坐上从北京开往日照的K52次列车前往兖州,到达兖州站时,已是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伴随着阵阵料峭的寒风,抱着还在睡梦中的幼女,一家三口匆匆忙忙往车站旁的宾馆赶吃早点。然后,包了一部出租车直奔曲阜,十多分钟的车程便到了曲、阜城,采纳了出租车司机的建议,买了“三孔”通票,依次游览孔林、孔庙和孔府三景点。 孔庙是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在他的三间住宅基础上改成的,内设孔子的衣冠礼器,每年祭祀。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谥加封,同时扩大他的祠庙,孔庙的规模因此越修越大,成为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的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存孔庙占地21.8公顷,有殿、堂、坛、阁466多间,门坊54所,古树1250株,【见孔庙组图(三)】 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82601.html 庙内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见组图(四)】 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82602.html 其中,最值得一写的是:大成殿,十三碑亭、杏坛及孔子像。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31.89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有28根用整块石材雕成的龙古柱。前廊下的十根石柱以深浮雕的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波涛,自然、生动、逼真,极其难得的艺术瑰宝。 御碑亭,是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形制大同小异的木制亭子。因在大成门前南边八座北边五座,合计为十三座,故称之为十三碑亭。碑亭成东西排列,南边左右二座是金代碑亭,约建于金明昌二年至六年(1191年—1195年),为孔庙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中间二座是元代碑亭,分别建于元大德六年(1320年)和元至元五年(1339年);北边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年间的碑亭,计有9座。亭内保存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石碑55块,【见组图(六)】 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82604.html 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82603.html 碑亭院内,金、元时代所植的古柏历经千百年的雪雨风霜依然苍翠欲滴,枝繁叶茂。 大成殿前的甬道正中是杏坛亭,据说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而建造的纪念物。《庄子》有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亭内有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有一株古桧树,传说为孔子手栽。【见组图(二)】 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82600.html 大成殿内,正中神龛内供奉着至圣先师的牌位,上悬“有教无类”的黑底金字匾额。殿内有孔子塑像,像高3.3米,塑像神态安详,若有所思。孔子像两侧是颜回、曾参、孔及、孟轲“四配”和“十二哲”塑像。 由于时间关系,加之,游人颇多,又要照看女儿,所有景点只好走马观花似的逛一遍,女儿蹦蹦跳跳,左跑右溜,一不留意,就找不着影子。在孔子塑像前,许多游客磕头膜拜,妻子走在前边仔细欣赏塑像,吩咐我好好照看女儿,转眼间,她就不见了踪影。正欲大声喊叫女儿名字的时候,一位老太太,扯了扯我的衣袖,说:“跪在那里,拜孔子的不是么?” 原来,女儿夹在大人的屁股后边,正似模似样的学着跪拜,真是哭笑不得! 在由孔庙前往孔府的出口处南内侧,有座破旧的棚子,棚子里边有一个老人在吃着午饭,一只灰猫蹲在主人的门外,眼睛看着主人的饭碗。老人便倒了一些饭菜给猫吃。女儿见到灰猫,老远的跑过去,嘴里不停地喊着:“猫咪,猫咪。” 灰猫听到女儿的呼喊,不慌不忙的吃完东西,朝女儿看了看,悠然的走出几步又蹲下,女儿也蹲下,伸出右手想抚摸灰猫,灰猫显得不卑不亢,慢条斯理的等待女儿的抚摸。仿佛也有鲁儒风度,我趁此拍下了“幼女戏猫”的场景。【见组图(一)】 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82599.html 【附】《孔子世家赞》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点击(838) - 推荐(484) - 4 条评论 - Trackback (0) - Pingback (0) - 全文链接 - 推荐此文章 这个帖子的Trackback地址http://www.mmmca.com/htsrv/trackback.php/82769评论, Trackbacks, Pingbacks: 评论源自: 昨日咖啡 这次怎么没有图,好文!推! |
转自: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_full/82769.html4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