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曲阜孔庙 |
[游记]曲阜孔庙 |
2007-09-02 tuniu.com |
诗礼堂前身是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间茅层。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鲁哀公伤心地亲作诔(lěi)文,并在第二年下令将三间茅庐命名为寿堂,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 孔庙有桥有渠,就是不见水!原来,古人早就发现并作过努力,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有人趁康熙来祭孔子上奏道:可不可以引城内之水?康熙准奏,但正在疏挖之时,曲阜知县孔尚愉发现引城之水弊大于利,一旦霪雨,山水暴涨,泉流溢城,将危及孔庙!并再奏。这里也就形成桥渠长年干涸的奇景。 孔庙幽深和宁静,在高耸挺拔的苍松古柏间,竟然栖息了许多白色的水鸟-鹭鸶,它是唐诗中“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那种白鹭。这种白鹭是曲阜的市鸟。为什么选鹭鸶作市鸟呢?因为它们每年冬天从曲阜孔庙里飞出去,春暖花开的时候又飞回来,它们除了晚上去捕鱼捞虾觅食之外,平时是不飞出去的。鹭鸶是一种水鸟,但曲阜的水面并不多,只是6公里外有一个水库。因此这个现象非常神奇。 中国大大小小的孔庙都被称为文庙或夫子庙,只有这里的孔庙被称为至圣庙。‘至圣’就是‘至圣先师’,意思是说孔庙是至高无上的一个圣人的庙宇。其中至字上面少写了一横,没有封顶。这是意喻着,孔子的文化聪明绝顶,因此这个字盖不封顶。这个石坊在孔庙里规格是最高的,它是清朝雍正皇帝的手笔,当时还得到拨款十万余两而雕成的汉白玉门坊。 “成化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高6米,宽2米多,特点是书法精湛。碑下面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贔屃(bi,xi),据说是龙的儿子。传说龙生9子,各有所能,赑屭的特征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善于负重且能长寿,故用以驮碑。有句话讲“龙生九子不成龙”,在孔庙内,龙和龙的9个儿子,你都可以看到,当地的老百姓常来这里抚摸这赑屭,他们说:“摸摸赑屭的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赑屭的腚,一辈子不生病”。 大成殿大成之意来自宋徽宗的‘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大成殿四周回廊有28根高约6米的巨大石柱环绕,石柱全为整石刻成,两山及后檐的18根为8棱水磨浅雕,以云龙为饰,总计有1296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团龙。前檐十根为深浮雕,每柱两龙对舞,一条扶摇直上,一条盘旋而降,中有火焰宝珠。蟠龙四周,云海翻滚,柱脚衬以山石和汹涌的波涛。 十根龙柱两两相对,无一雷同;阳光照射下,只见云龙飞舞而不见石柱,其艺术价值之高,就连故宫金銮殿里的贴金龙柱也不能与之媲美。难怪当初,乾隆御驾的时候,这些龙柱都被红绫黄绸所包,生怕乾隆见过以后,甚过皇宫,龙颜不悦。乾隆皇帝则十分开明,他认为孔子理应享受比帝王更高的尊崇,故明令不让在龙柱上挂上红绫。然而当乾隆真正见到龙柱时,却被深深的震惊了。天子依柱而立,沉默无语,只是不停地抚摸着龙柱,久久不忍离去。 大成殿旁边就是供奉孔子夫人牌位的大殿,但是却是在孔夫人去世后2000多年才修建的,可见当时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孔子塑像两旁有“四配”,即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 走孔庙西路,进启圣门,便见启圣殿,这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 孔子父亲叔梁纥(gē)原是鲁国陬(zōu)邑的大夫,力大过人,英勇无比。叔先娶鲁国施氏为妻,生九女,无子。叔梁纥怕断了香火,便休了施氏,与妾生一男儿,叫孟皮,可是腿脚有毛病,不可能顶立门户。于是,叔梁纥娶颜家三女儿征在为妻。叔梁纥当时已是六旬老翁,征在还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少女,所以《史记》说:“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野”在这里的意思不是不符合礼,纥与征在这种年龄悬殊的老夫少妻,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礼仪的。 婚后纥与征在同祷于尼山,求赐贵子,后果然生孔子,取名为丘,字仲尼。相传孔子刚出生时相貌丑陋,头顶如反盂,中低而四面高;而且眼睛露筋、 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眼、耳、鼻又都是又露,所以称七露。颜氏以为是怪物,将他弃于山洞之中,这时有一只猛虎过来为他哺乳;暑天,山洞里闷热难耐,又飞来一只老鹰为他扇风,孔子得以存活之后,颜氏才把他抱走,所以这一带有“凤生虎养鹰打扇”的说法。 至今尼山还有那个山洞,后人称为:“夫子洞”,又名“坤灵洞”。孔子刚满三岁,叔梁纥便早早去世了;颜氏一人将他拉扯到十六岁,也故去了。 参观孔庙,要穿过几道庙门。首先是大门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叫天田星,古代传说是天上文星,以棂星名门,有人才辈出,为国家所有的意思;而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因此孔庙大门以棂星命名,又意味着尊孔如同尊天。第二道门为圣时门,取意孟子称赞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说孔子在圣人之中最适合于时代。 再行穿弘道门,大中门和同文门,便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阁之首的奎文阁。“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为西北方白虎之首,由十六颗星组成,“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一文中说“奎主文章”,后人进而将奎星作为文官之首。阁名奎文,一则为尊崇孔子为天上奎星之意;二则因为阁乃孔庙的藏书楼,原为珍藏孔子遗著和皇帝御赐书籍的场所,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鲁壁”,故宅井东侧一段子然独立的红色墙壁,是为纪念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孔鲋时期正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这些经书,孔子经典方才留传于世。人们称之为“孔壁古文”,所以后人在此建鲁壁,以纪念孔鲋藏书。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发表于 14点58分, 推荐给好友 hourglass 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661134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