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曲阜孔庙 |
[游记]曲阜孔庙 |
2008-07-01 sina.com.cn |
本来ms有点什么想写的,回完评论,发表界面也打开了,忽然就觉得不知道想要写什么。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一团和在一起,连自己在想着什么都不明了。 把照片整理一下好了。从4月去看完樱花,就想把当时的照片整理成大略的游记,后来的曲阜孔庙也是很有意义值得一记的地方。东一拖西一拖的就不知道拖到哪去了。先从孔庙开始吧。 鲁国可以说是儒家的故乡。不光是创始人孔老夫子,儒家早期最有名的人物孟子、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曾参也都是山东人。奇怪去了趟山东老觉得荀子也是山东人,刚在百度确定了一下,这位老先生是山西的。山东出儒家不奇怪。现在的尚东在春秋时代主要是鲁国和齐国。鲁国最初的国君是周朝宗室周公旦的儿子,齐国则是封给开国的功臣姜尚的地方。两位国君的身份地位不同,治国的方针也就不同。作为天子宗亲,鲁国的国策是礼教治国,目的是显示推广周朝的文化兴盛和威严。齐国则不同,给了裂封疆的大臣,齐国的治国之道就在因势利导发展经济。所以多少年后,鲁国是诗礼教化之地,齐国是商人云集民风开放的富庶之地。鲁国的文化持重但是少变革,齐国的民风争勇但是不够长远。所以鲁国出儒家,齐国出游侠,法家则在这两个地方都孕育不出来。 4月14、15日两天,组里的全部三个人跟老师一起去山东出差。行程安排得很满,除了吃饭以外一路马不停蹄,从北京直奔山东,然后参观所有预定的几个工厂。从早上6:30(?记不清了)起,直到8:30才办完所有的事,在曲阜安顿下来。这一天里,因为晕车狂吐,虽然坚持看完了所有的工厂,但是一整天都吃不下东西。晚饭的时候更是连放在面前的煎包都吃不下。哭,那可是我很喜欢吃的东西,虽然我在家吃的没这么大这么精致。饭后跟对方讨论生产环节的弊端,老师精神一直很好,对方的几个人困得东倒西歪。这天一直忙到11点才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定。第二天早上9:30要往北京赶。我们商量了一下,老师也说我们几个没去过的既然来了应该去孔庙看看,就在我们住的地方隔壁。于是第二天早起去参观我们伟大的先贤孔夫子的真正的孔庙。 到山东邹城的时候小小闹了个笑话。大广告牌上写着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时有点发愣,小声嘀咕了一句,这不是礼运大同篇吗为什么说是孟子说的?好在别人也没听见。其实礼运大同篇里所说的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我弄错了才对。 我们住的地方是孔子西苑,据说是按照原来孔府的布置修建的。在中央四四方方的一片小空地(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天井?)看,四面是个有进出口但走廊连通的四座小楼,每个门上都有各自的额匾。现在只记得位置相对两个,一个是关关雎鸠,一个是呦呦鹿鸣。不但正好对偶,而且一个是风的第一句,一个是雅的第一句,诗经又刚好是孔子编篡儒家经典,放在这里不仅是风雅,更是不能更协调的相配。 晚上打着雷下了好大的雨。第二天天气还好,只是还有点小小飘着点雨星星。笑,果然是贵人出门多风雨吗?说起来,正月十五去雍和宫也是飘着小小的雪屑。出了大门就是孔庙的围墙,只隔着一条不宽的小街 那天的天气没有阴到这样几乎看不到的程度,还是不错的。应该是手机感光的问题。 嗯,按我的经验,blog的图片右边都显示不全,调整大小又没法控制比例不变。干脆还是原样放好,点图片就可以在新窗口打开大图。 跟所有跟祭祀有关的古建筑一样,孔庙里遍植柏树,从外面一眼看过去,都是苍翠的叶子扭绞的虬枝。天坛的介绍里说,种柏树是应了礼记中“苍璧礼天”之语。这里大概也是类似。 孔庙的保护很不错。看到这样朴素斑驳的灰墙就是有感觉。发现没有大红大绿金碧辉煌,真是松了口气。路边的树还光秃秃的,角楼旁边已经可以看到一片柏树的绿叶。 太和元气的牌楼。 沿着这样的石径一路穿行,不断走过重重的牌楼和引殿。道路两边各是疏落有致的古柏,偶尔有一两棵古槐还是银杏。见过北京孔庙或者天坛这类地方的人应该知道,这样的树不是像现在道旁树那样种在道路两边。建筑的格局是道路延伸为主轴线,主轴线上安排不加对称的主要牌楼和比较正规的殿阁,作为方形建筑,沿着围墙附近也会有角楼偏殿一些辅助性的建筑。这些建筑安置得很规整,彼此之间都有大片的空地。小径把这些空地划成块。在这里,不很紧密的,种满着柏树。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92a73f010007zc.html4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