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八百里梁山泊

[游记]八百里梁山泊

2008-05-22    sina.com.cn

丁永林编《水浒小辞典》(29)

三五、八百里梁山泊

“八百里梁山泊”是历史上从五代到元末期间,鲁西南地区的一个以梁山为中心的大湖泊,北宋时“南自今巨野县城北二十余里,北抵东平县斑鸠店一带,东南达嘉祥县梁宝寺附近,东部到梁山县小安山东部,西逾今之黄河二十余里。形状为南北狭长,方圆(周长)四百余里,面积达一千五百平方公里”。《水浒传》中描写的梁山好汉的活动就是以这里为根据地的。随着自然的变迁,这里早已发生了沧桑巨变,但“八百里梁山泊”仍是令人神往的圣地。

梁山泊所在的鲁西南地区,处在鲁中南山地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的西部边沿,在地质史上,原是一片汪洋,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在古生代末期,最终脱离海洋而上升为陆地。中生代末期,强大的造山运动(地质史上称为燕山运动)诞生了梁山及附近诸山。新生代第四纪,黄河开始泛滥,这里因处于黄河下游,长期为黄河泥沙淤积,地势日渐增高,低矮的山头为泥沙所覆没,较高的山峰则保留在泥沙之上,成为一个个的孤山。梁山及其附近诸山便是这样的孤山。

梁山泊一带共有37座孤山,绝大部分分布在县境北面。目前的梁山境内共有六座,即梁山、独山、凤凰山、龟山、土山和小安山。梁山及其附近诸山,以梁山占地面积和海拔高度最大,除凤凰山和龟山连成一体外,其余均不相连。但考古挖掘证明,“梁山泊”时代以前的这一带,地面在目前的地平线10米以下,根据诸山的坡度,按地面垂直下降10米以下推测,在当时,除独山和小安山之外,这些孤山都是连在一起的。

“梁山泊”的前身是古代的“大野泽”。远古时代,黄河尚无固定的入海流经,洪水到来,遍地横流,用现在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沼泽湿地。大禹治水时疏通了入海路径,但排洪能力很低,沿途多余的积水则疏导到附近的自然洼地。致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广大平原上,湖泊众多,“有如星罗棋布一般”,
“大野泽”即是其中之一。《尚书·禹贡》中“大野既潴,东原底平”即指此。据清初胡渭的注释:“东原乃汶水下流,禹陂大野,使水得所停,而下流之患以纾,又竣东原之畎浍,注之汶济,然后其地致平,可发耕作也”。意思是通过大禹治水,由于黄河入海路已通,水源减少,又开挖了排水沟,将剩余的积水导蓄入“大野泽”,东原地区水患缓和而土地涸出,可以耕作了。

“大野泽”水面有多大呢?
“禹陂大野”,可以肯定地说也就是个自然滞洪区,其大小基本依来水多少而异。“大野泽”的水源主要是古济水和来源于泰莱山区西坡的古汶水。古汶水来源相对稳定,而古济水是黄河的一个分流水道,因此,“大野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水势大小,直接受黄河决溢及河道变迁的影响。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瓠子(今濮阳西南刘堤口一带)决口,溃水经濮县(今范县濮城)、鄄城、郓城、巨野注入大野泽,又溢出夺泗水、淮河入黄海。决口屡堵不闭,行河达23年之久,至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刘彻亲临现场监督才将决口堵住。这是黄河流经鲁西南地区的开端。这期间补给水量大增,“大野泽”一带一片汪洋。

汉代,济水是黄河连接江淮水运交通枢纽,又是东北东南主要漕运贡道,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还曾加以疏浚,以作向西北运粮要道,其来水绝不限于古济水时的水量了。所以有“钜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北连清济”的说法。《元和郡县志》亦载:“大野泽在钜野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若按上述说法,今日的梁山、东平、嘉祥、汶上、郓城、巨野、济宁一带,都是大野泽波及之地。

从五代到北宋,由于长期战乱,黄河因失治而频繁决口。据史料记载,宋初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到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的25年间,黄河只有九年没有明显的决溢记载,其余年份都是多处溃决。此后黄河下游河道越来越不稳定,一直到北宋末年向南大改道的140年间,有记载的主要决溢年份就有35年,并有一年数决和多年不能堵复的记载。

在五代以后的决溢中,于滑、澶、濮、魏等州河段南决,黄河水一般都要沿济水、濮水故道流入大野泽,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水使“大野泽”底涸高,水面北移,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梁山为中心的大湖泊。

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到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梁山泊成为黄河河道。黄河从澶州曹村向东汇入梁山泊,自梁山泊分为两派:一合南清河入于淮,一合北清河入于海。这一时期,梁山泊水势盛大,时有“梁山泊八百里水”之说。这就是《水浒传》描写的
“周围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遥天”的“八百里梁山泊”。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bc0c901008lv2.html59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