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水泊梁山漫游记 |
[游记]水泊梁山漫游记 |
2007-07-16 baidu.com |
梁山因了农民起义而有了脍炙人口的小说《水浒》,因了《水浒》又使得梁山好汉故事变得家喻户晓。现今又因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播出,一些读者想了解小说取材何处?宋江是否真有其人…… 梁山,原名良山,由四主峰七支脉组成,最高处海拔一百九十七点七米。主峰为虎头峰,四面均为绝壁,山势险峻,当年周围环水,确实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地方。汉中元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汉景帝次子梁王刘武到良山围猎,不幸染病,死后葬于山上,良山遂改名为梁山。东汉时,汉和帝在位的元兴年间(公元前一○五年),黄河溃决,梁山以南被淹达数十年之久,这时梁山附近开始有水。到五代后晋开运元年(公元九四四年)六月,黄河再次大决口,梁山周围一片汪洋。以后,黄河屡次决口,使梁山四周的水久久不退,形成大泽,也就有了“水泊梁山”的称谓。 梁山脚下一片空旷的广场,东边矗立着大文学家施耐庵的石雕像,梁山人民对这位大文学家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笔下,水泊梁山是一幅风俗画卷。 走过广场,沿石阶上行,走百余米,半山腰辟出一块大空地,南面是几十米高的立仞石壁,上有著名书法家舒同写的“水泊梁山”,每个字大如方斗,染成红色,格外醒目。在这面石壁上还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题词。 广场东边是一处人造景观,是仿当年的水寨建成的。出水寨穿空地,登上陡石阶,不远便是梁山山道上的第一景:断金亭。这是一个八角亭,亭顶起脊飞檐,古朴大方。这里是豹子头林冲杀掉王伦,接纳晁盖等人入伙的地方。断金亭也叫“同心亭”,是取《易经》“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之意。顺着山路往上走,就是“宋江马道”。 “宋江马道”是柏树林中一人一马并行的小路。穿过“宋江马道”来到了黑风口,此处因李逵大闹黑风口故事而扬名。山坡上有黑旋风李逵的石雕像,怒目圆睁,双手挥着两柄大板斧,威风凛凛。附近立一座石碑,上面是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黑风口”三个字。有趣的是李逵的石雕像前不远有一块巨石,上面有一个脚印,又大又深,上刻一行字“孙二娘歇脚处”,表明梁山既有武林好汉,亦有巾帼英雄。 离开黑风口,往上约二十米,就是宋江寨墙。寨墙是用石块垒起来的,有半米多高。《水浒》载,这道寨墙当时有丈余高,现在看到的只是残墙。当年是宋江大寨围墙,分内墙和外墙,为起义农民筑建。原高丈余宽七尺,北侧有两重拧头门,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几经战火,现已塌落为残垣。那么,这寨墙到底是不是宋江时建的呢?已无从考证。有史书记载:宋江起义于河北,被称为“河北剧贼”,早在宣和元年(公元一一一九年)十二月已引起宋王朝的注意,曾下诏招降。宋江未受招安,继续进行斗争,出没于青、济、濮、郓等州,又被称“京东贼”。宋史记载“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江起义军在水泊梁山扎寨,也就是指这个时期,宋江义军在京东地区“啸聚亡命,剽掠山东,一路州县大震,吏多避匿。”说明宋江义军有较大发展。后来宋江南下经沂州时遭官军袭击,损失较大。宣和三年宋江又结集力量再次移军南下,进入淮南,又被官军称为“淮南盗”。二月间到海州附近遇知州张叔夜的伏兵,损失惨重。据《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江也是在这时向朝廷投降的。宣和四年,朝廷重臣折可存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后,班师回朝,到开封后“奉御笔,捕草寇宋江”。宋江终于被“秋后算账”遭灭顶之灾。从这段史实看,宋江征剿方腊属《水浒》的文学描写。 第一道宋江寨墙往上不远,是第二道宋江寨墙。上山的路也陡峭了许多。在隐隐的树丛中能看到一幢古建筑物的屋顶,那就是水浒寨了。 水浒寨坐落在虎头峰上,坐北朝南,气势壮观雄伟。大门前有一个石头砌成的平台,约有八十多平方米。平台四周是石栏,凭石栏往下看是峭壁,山势险峻。如果峭壁下是水的话,虎头峰便成了汪洋中的岛,想上来绝非易事。 水浒寨的门前有一对石狮子。门楼的门匾是美术家、雕塑家刘开渠先生题的“水浒寨”三个大字。门两边还有楹联,也是刘开渠先生的手笔。推开大门,迎面看到的是气势雄伟的忠义堂。“忠义堂”三个字是由美术大师刘海粟先生题写的,金碧辉煌。 忠义堂的两边是东西偏殿,三十六天罡的彩雕设置于内,这些彩雕比真人要大一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个个都是风风火火的好汉。 院子当中竖着三根旗杆,当中的一根挂着杏黄旗,上绣“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东边的旗杆上挂着红旗,上写“山东呼保义”;西边的旗杆上也挂着红旗,上书“河北玉麒麟”。立于虎头峰上,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古战场上的铁马嘶鸣,鼓角震天。那些叱咤风云的梁山好汉们在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令人敬仰 |
转自:http://hi.baidu.com/sdsblsfjq/blog/item/ade5bc519ba90e18377abecb.html3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