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
[游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
2008-06-27 sina.com.cn |
在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作为国内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宜兴发出了保护“梁祝文化”的倡议。此前的5月22日,宜兴获授“梁山伯祝英台之乡”,在宜兴市善卷洞景区举行的授牌仪式上,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人士和有关专家学者表示,宜兴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在国内多处有关梁祝的传说地中,“宜兴梁祝”有着记载最早、记述最丰、遗迹最多、史据最足等特点。 “梁祝”故里寻遗迹 记者日前来到宜兴市善卷洞景区。景区南侧,依山傍水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名曰“善权寺”。宜兴市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会员史国兴介绍说,这里过去原是祝英台故宅,后来家道中落,此宅院变卖给他人。史料记载,齐武帝于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把祝英台故宅赎回,修葺整饰,改为“善卷寺”。后南齐少帝萧宝卷登基后,为避其名讳而改名为“善权寺”,一直沿用至今。 进入后院,一座雅致秀气的小楼出现在眼前,上书“英台阁”三字。“祝英台年幼时曾在此读书多年。”史国兴说。英台阁后面的山坡竹林中,有一处“晋英台琴剑之冢”,据说祝英台死后,她与梁山伯的定情物琴与剑葬在这里。旁边的山体石壁上,有祝英台读书的石刻画,此画已有几百年历史。不远处立有一块巨大的唐代石碑“碧鲜庵碑”,据说是我国最早反映梁祝爱情故事的文物。 史国兴介绍说,善卷洞北以前曾经有一村庄名叫梁家庄,传说就是梁山伯的故里。不过,清朝末年因遭太平天国战乱,村中居民多离散他乡。村中原有一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合葬墓,也毁于战乱。该村后更名为兴东村,现在仍有十几户姓梁的村民,据说与梁山伯同族。善卷洞南现有一祝陵村,原叫祝家庄,祝英台死后改为祝陵村。“祝陵”地名在唐代就有记载。离这里45里路还有个“马家庄”,历史上确实曾有过一个叫马文才的人。附近的很多地名都与梁祝故事中的地名吻合,比如“其里亭”、“十里亭”、“太华山道”、“骆驼桥”,传说为梁祝“十八相送”遗址,“观音堂”则为传说中梁祝结拜之处,等等。 蝴蝶纷纷“化蝶”飞 记者在善卷洞景区采访时,不时看见山上山下有很多蝴蝶飞来飞去,五彩缤纷,十分美丽。 当地80岁的守山老人汤家骏介绍说,这山上蝴蝶一直很多,种类也多,大的展开翅膀有碗口大,而出了这山谷就很少能看到了。当地传说黑色蝴蝶是祝英台的化身,因为祝英台虽为女子却扮为男装,平时不像其他女子那样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所以死而化为蝴蝶后也是黑色的,庄重素雅;黄色蝴蝶则是梁山伯化身,因梁山伯忠厚老实,黄色在当地代表忠厚实在的含义。 当然,据专家分析,这个山谷里的蝴蝶之所以多,是气候和环境使然。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八为宜兴传统的“观蝶节”,这在当地是个很重要的节日,传说这天是祝英台的忌日,祝英台就是在1600多年前的农历三月廿八郁郁辞世,与梁山伯一起化为蝴蝶。每到这一天,方圆数十里的群众便赶来看蝴蝶。梁祝传说中的“化蝶”情节是在宜兴形成的,这已为国内学术界认可。 一节三桠“英台竹” 祝英台故宅周围的山坡上,生长着一种很奇特的“英台竹”,又叫“碧鲜竹”,粗细如筷,一个竹节有三桠,不同于别的竹子一节二桠。此竹只生长在这个山谷中,其他地方没有。汤家骏老先生说,“英台竹”一节三桠有特别的含义,代表梁山伯、祝英台、马文才3人。梁祝故事是因他们3人而出,3人之中无论缺了哪一个,都不成故事。 英台阁后面是一道陡峭的山壁,上有一个大裂缝,这是地震形成的。“有史料记载,地震震开了这个大裂缝,山体里藏着的一道暗河从裂缝喷涌而出,就是现在善卷洞的一个出口。”史国兴说,“梁祝传说中,梁山伯的坟在祝英台悲哭吊唁时突然裂开的故事情节,也许就是由此而来。传说故事往往是现实生活在想象中的反映,故事中的场景、情节往往取材于现实环境。这里的环境事物与传说故事十分贴合,证明梁祝传说故事就是从这里起源的。” 老书典籍有记载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宜兴市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等机构的学者研究发现,其他地方的梁祝故事以传说为基础,而宜兴“梁祝”不仅有口头传说,还有大量文字记载,其中不少是正史记载。 “梁祝”传说最早在晋代就开始在宜兴一带流传。宜兴最早记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权寺记》,始记于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称祝英台旧宅在宜兴善权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读书,后又到齐鲁、东吴等地游学访友,逐渐产生感情。唐《十道志》亦称:“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唐大司空李蠙《题善权寺石壁序》说:“善权寺始自齐武帝赎祝英台产之所建之。”宋《寰宇记》说:“善卷洞在宜兴县国山南,祝英台故宅也。”宜兴地方志中的梁祝记载,有宋《咸淳毗陵志》、明《宜兴县志》、清《常州府志》、《雍嘉志》、《嘉道志》等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72b41010009xb.html60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