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孔雀山 2002年10月,云南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联合国专家从德钦县永支村的孔雀山垭口进入怒江流域,沿途地貌类型和生态植被的多样性,给考察专家留下深刻的印象。2004年十一,联合国专家走过的路线成为我远征的目标。 上车还没有找到铺位,听到有人喊我,原来是认识的朋友,他和一些朋友准备到奔子栏探险。整整一车人,基本上是背包客,大家有说有笑,交流着信息,都按奈不住心里的兴奋。五点,开车时间到了,还差人,超出发车时间一个多小时,最后三个背包客终于来了,总算可以出发了。 10月1日 班车到香格里拉已经中午12点多(通常10点左右就到)。在城边又磨蹭了半个小时,才继续前行。平坦的柏油路代替了以前的沙石路。 下午2点,车停奔子栏,司机给半小时吃饭。虽没有胃口,还是要了一份面条,强迫自己吃完。 重新上路,车上只剩六、七个人。公路盘旋而上,弯道一个接一个,海拔不断升高。此时,我的双眼已无法离开窗外:连绵的白马雪山变成了一座红黄绿五彩缤繁的五花山,垭口周围,峥嵘的雪峰从灰黑的浓云中显现出来;u型谷地中,小河弯弯曲曲,银光闪闪,成片的落叶松,仿佛一团团红色的火焰,在山岗上静静的燃烧。 下午六点,坐了24个小时的汽车,终于投身到德钦县城——升平镇的怀抱。升平镇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县城,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镇。和两年前相比,县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倒是满街的游客让人感到旅游的红火。 几个同车的人一起找了家打理干净的小店吃晚饭,几人一摊才十几元一人,真划算。晚上八点多,旅社斜对面的三岔路口黑压压地围了一大群人,里面传出藏歌弦乐,挤进去,原是藏民自娱自乐跳旋子舞。场地中,身着藏装的男男女女围成圈,男拉胡琴,女舞长袖,男女分拨一唱一和,且唱且舞,围观者纷纷加入,气氛热烈。更让人感动的是过往的车辆,跳舞的人群堵住了三叉路口,但过往的车辆无一鸣笛驱赶,都绕道而行。如果不是明天还要早起,真不忍离去。 10月2日 清晨,雾正浓。到羊咱有70公里左右,司机说10点前肯定能到。离开县城,汽车飞驰在白马雪山山腰,对面是梅里雪山。司机把音响开到最大,车内响起了激扬高亢又有些变调的藏歌。过了贡子顶,雾已退去,窗外光秃秃的峡谷充满褐黄苍凉的颜色,坡上长着稀疏的五彩灌木,红色的澜沧江如丝带般蜿蜒,金黄的青稞地中点缀着绿树、房舍,厚厚的云层一直压到山腰。这才是真正的藏天藏地。 十点,司机说羊咱桥到了。横跨江面的木吊桥,是外转梅里雪山的起点。我的徒步行程开始了。 车上认识了家住永支村的老乡此里农布,他答应给我做带路。农布不会汉话,略微能听懂一点,我俩更多的是靠手势和微笑来交流。 沿途的指示牌,标明地名和地貌、植被类型,让人既欣赏了风景,又增加知识。 离开澜沧江,进入永支峡谷。开始的一段,特别陡峻,两边的岩石简直是垂直壁立下来,碧绿的河水翻起白色的水浪,发出巨大的轰鸣。丹崖、碧水、白浪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 峡谷渐渐开阔,河水平缓了许多,两岸树木葱郁,完全有别于澜沧江边的荒凉。前面的永支村一点点从树荫里显现出来,一条的石板铺就的道路弯弯曲曲贯穿村子。这里十分宁静,没有想象中的人来人往。偶尔见到一、二个村民,和农布亲热地打招呼。 出村上坡,脚下的永支河忽远忽近。我们不时要翻越横在路上的栅栏(其功效是防止牛马走远)。栓在木屋门口的藏獒听到动静,狂叫乱扑不已,让人不敢靠近。小路被连绵的雨水浸泡,再加上牛马踩踏,泥泞不堪,一脚下去,泥水灌进鞋内,穿着这样的鞋子行走,痛苦不堪。每遇溪水,即脱鞋清洗。这时候,农布体力上的优势显现出来,虽然背着包,却脚步轻快,鞋子没有一点泥迹,还常常停下等我。 下午五点,已经暮色苍茫。刚走出森林,第一眼就看见一股声势巨大的瀑布从森林上撕出一个缺口飞挂而下,目的地——书树通牧场地到了,今晚在这里住宿。这时候,突然下起瓢泼大雨。 我们住的木屋屋顶呈人字形,整齐地覆盖着木板,大雨中竟没有一滴雨水漏进,火塘上的竹筛装有奶渣,左右两边一人多宽的厚木板既是凳,又是床;打酥油的木桶一米多高,靠墙放着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房子除靠门的地方可以站直,其它地方要低头弯腰才能活动。一条瀑布正对着房子,坐在火塘边就能看见瀑布全貌。 此时,牧场已被黑暗包围。院子里全是牛,农布和主人忙着挤牛奶。我帮不上忙,在火塘边烘烤衣裤鞋子.吃过晚饭,老乡来串门,和他们聊了一阵,感觉很累,早早休息。他们几个说笑不停,一直到很晚。 10月3日 凌晨,被冷醒,辗转反复,再也无法入睡。索性起床生火。忙了一阵,烟子熏得我直流眼泪。被吵醒的主人麻利地引燃柴火。 昨天忘记上手表,时针钉在7点,不知道现在的时间。匆匆吃完早点,向孔雀山进发。下了一夜的雨停了,天空依然阴沉,景色比想象中的还美:奔腾的永支河已变成一条平静的小河,水浅而洁净,两边山上挂着形态各异的大小瀑布,原始古朴的木头屋子建在河边,森林呈现不同层次的绿色,其间夹杂着似火的红叶,枯树覆盖了厚厚的苔藓,骡马忙于埋头吃草。走在这画廊般的风景中,是最好的享受。 过了简易木桥,又是上坡。漫山的杜鹃林,油画般的冷杉。至垭口,视线开阔,看不见高的树木和茂密的灌木,地面散落的石块间有些苔藓植被。强劲的山风夹着雨丝,防水服被吹得呼呼作响。左边的孔雀山被云雾遮得严严实实,看不见丝毫的模样,洼地有一处圆圆水池。 向前十几米,就已是怒江流域,夏季牧场微微起伏,边上的杜鹃高不过腰,树木稀稀拉拉,牧草紧贴地面,绿意浓浓,但此时的水草不足以放牧,村民把牛马赶到海拔低的书树通,想找间木屋生火休息,等雨停雾散。绕了大半个牧场,发现所有木屋屋顶都撤掉了木板,一片空白,根本没有地方休息。过了半个小时,雨没有减弱的迹象,寒风夹着团团云雾向山顶涌来,能见度只有十米左右。雨密风寒,浑身发冷,匆匆下撤。 农布一直把我送到村口。昨天高强度的行走,小腿和膝关节疼痛无比,背包里的东西又吃又用比上山时轻了许多,但现在觉得很沉。估计时间不早了,必须在天黑前赶到羊咱桥,否则,江边走夜路非常危险。咬咬牙,加快步伐。 到达羊咱桥,太阳已落下。公路边一排旅店,约七、八家。这些小店全都从公路边向外挑出,悬空在澜沧江的河床上,靠几根圆木支撑。我住在离桥最近的朝圣旅店。旅店一楼用木板隔段住人,顶上蒙着塑料布,没有其他摆设,床单落了灰,还有老鼠屎,看样子很久没有住人;二楼与公路齐平,一半卖杂货,另一半是饭馆。今晚只有我住店。要一盆热水,泡着脚,澜沧江的水声从窗口传来。店主说,小店一年中收松茸的季节能住满人,转山人自己带着行李,从来不住店。 10月4日 离开旅店前,店主告诉我,10点有班车经过。虽极度疲劳,但我不愿放弃这难得的体验机会,希望徒步一段路程,何况回城的路只此这一条,不会错过班车。大清早,公路上看不到车辆和人影。从高处看,澜沧江静静地流淌,而当行走在它的身边,就能听到江水的咆哮,混浊的江里,浪花和波浪千变万化,才发现江水湍急。峡谷很高的地方才有些绿色,下半部的基调是焦黄色,苍凉与孤独顿生心头,村庄座落在峡谷里的半山腰,在稍平坦的地方,良田依着坡势在灰褐色的山冈铺排开,青绿苍翠的村庄成为一道风景线。不知何时,十几匹骡马从后面赶上来,赶马的是两位大婶,聊了几句,她们住在羊咱,去乡上置办生活用品。不一会儿,就拉在后面,目送马队渐渐远去,叮咚马铃随风入耳,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的马帮。 线路:昆明→德钦:17:30,卧铺车,180元,第二天15:00到达→羊咱:8:00,15元,60公里,行程2小时→永支村:徒步两小时→书树桶:多上坡,徒步6小时→孔雀山垭口:1小时 天气:德钦十月早晚较冷,澜沧江为干热河谷。从永支村上山,一路多雨,书树桶牧场温度低,晚上注意保暖。孔雀山垭口风大温度低。 吃住:羊咱路边有旅店,条件简陋,三元一份面条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