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楼山游记 |
[游记]华楼山游记 |
2007-07-16 sina.com.cn |
山东,顾其名,山多.而且都是高山,有名气的除了泰安的东岳泰山,就数青岛的崂山了.青岛市区有十大属于风景区的山头,唯有崂山山高峻陡.除了主峰,其山脉也是奇峰林立,虽在青岛已居住三十多个年月,也爬了比较著名的游览景点的山头,还顾及不到去一些人们不太登的峻山.华楼山就是其中之一. 儿子墨径在去年年末,趁着单位出差的机会,就从常州坐了一天的车赶到青岛.那天天气很冷,去接的时候已经半夜11点多,估计快到,我穿上羽绒大衣打了的赶到长途车站,因为我坐过这趟车.所以我很有经验的等在车站对面的一个酒店门口,看见那里已经有几个人在等着,打听他们常州车到没到?结果他们是旅馆专门拉客住宿的.就知道拉客人,也不关心来的什么车.还问我住不住宿,真是生意人,满脑袋是生意. 一会看见一个长途车快速开来,嗖的一下就越过酒店,都没来得及没注意是什么地方来的的车,就看见车已经停了前面,我估计一定是常州来的车,就跑步赶过去.哇,,看见儿子已经下车,站在车旁正在找我呢.当我站在他面前,儿子顿时快乐的和在网上进莲灯见到一样,热情的拥抱老妈起来.我拉着儿子就准备打的.儿子说还有东西存着呢.原来儿子得知老爸在苏州参加网聚尝到南方的咸鱼,打听是什么河鱼做的,知道喜欢吃,就买了许多咸鱼带来了,真是个好儿子.这孩子当面从不说讨好的奉承的话,心里真记掂着呢. 儿子在前年11月来过青岛,玩了半个多月.海边附近,崂山该转的都带去玩了.这次来,我就想带他去一些没去的景点.于是我就上了网在青岛信息港查,搜索出有个"华楼山",看见了简单的介绍,还有缆车可以登上山顶,想也累不着,在家附近买了矿泉水和面包,熟肉,就带着儿子出发了. 根据网上查的交通路线,上了一辆市区车,又换了一辆郊区的车辆,在车上问了售票员,去华楼山到什么站下比较近,才知道12月是青岛旅游的淡季,缆车已经停开.正在不知所措之时,幸亏车上有一个当地的村民,指点我们就在一个不熟悉的站下车了, 然后根据他的指点,我们在站旁边一个小卖店找店主开了车花了5元钱把我们送到山脚下,真要好好感谢那个素不相识的村民,从车站到山脚下的路好长,如果不是店老板开了车送过去,我想我们就是走到山脚下就累的叫苦了,我们马上预订了下山时电话通知他仍然来接. 我当时就想起以前上班岁月时代曾经出差在陕西华阴和同事们一起爬华山,在华山山脚下有个石碑,上面刻了三个大字"回心石",因为步行到华山脚下也是有一段很长的路,人们往往兴致勃勃爬的华山走那么长的路累的半天才到它的山脚下,才发现真正的艰难旅程刚刚开始.听说在"回心石"这里回头的人也不少呢。现在有车送在华楼山脚下,面对高峻不见顶的华楼山,和那崎岖的山路,我和儿子信心百倍的开始往山峰登攀. 因为没有缆车,村民指点的这条爬山的入口是最近的山路,还没有开发建设好,全部是一个接一个的大石头,东倒西歪的斜在山上,我们一步踏一个小石块慢慢的爬,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带着一个年轻的儿子向神圣的山峰进军.母子宛如一对虔诚的朝圣者. 虽然没有开发好,好在山路上重要的口道都有标识,以至于游客不会迷失方向,我正低头看着山路小心的爬,曲折崎岖的山路也看不到前方山顶究竟有多远.突然儿子喊:老妈.山顶!我抬头一看:忽的看见一个很大的圆形的山顶,因为很高,它罩在云雾之中,朦朦胧陇的似乎压顶而起,当时心里一阵寒傈,我仿佛觉得进入电影里出现的神话城堡,里面住着国王和卫兵.后来到山顶的指示牌,才知道这个山顶叫梳妆台,可能因为这个山顶不是尖尖笔挺的棱峰,而是非常光滑,就像为仙女梳桩准备的玉台. 可能因为是旅游淡季吧,上山下山一共就见到过2个游客.当时儿子还说淡季旅游也不错,如果是旺季人挤人也顾不得看景,光看见的是人. 当然儿子年轻可以爬快,为了照顾我这个老妈,我们爬的比较慢,仗着我天天爬家附近的北岭山的功底.大冬天我虽然爬的汗流浃背,但是却也没有气喘嘘嘘.精神非常抖擞,没有感觉到累.只是小心翼翼的绕着这曲曲弯弯的山道一步一踏稳地爬,怕稍不小心在这前不够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林摔着或者扭了脚,那可来大麻烦了. 终于到中午我们才爬上山顶,见到一座庙宇,名为“华楼宫”。 原来华楼山是因为崂山名道刘志坚而闻名. "运功凝神夕阳涧,布道建宫华楼山.太古指引升紫霄,只将遗蜕付凌烟."这首七言绝句,为崂山名道刘志坚所作. 刘志坚,号称岩子,元代博州(今山东聊城)人,生于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因自幼家贫,只得卖身为奴.虽不通文墨,但为人倜傥,办事干练,颇得元永昌王(英王)赏识,安排其在王府内掌管鹰坊,兼办外务.32岁时,"心悟身幻世浮,锐然弃家入道."初拜东平仙天观郭道士为师,后又四处云游,偶遇全真道华山派始祖郝真人点化,赐予名号,并随师云游数载后入崂山修行,见华楼山一带景色殊异,遂于碧落岩下筑庐清修.其时华楼山周围虎狼出没,人皆劝其另择他处.刘志坚回答说:"与物无竟,何忧何惧?"有一夜他背涧打坐,不慎跌入数十米深的夕阳涧中,但却毫发无伤,于时被传为神人,从此香火日盛. 冬天游客稀少,进"华楼宫"庙宇门票也不收,见几个道士还有二个年长的道姑在院子里吃饭,一条彪肥的大狼狗见到生人直吼.尽管拴了个大铁链,也凶猛的要扑过来.道姑厉声喝退了它,在这冷僻的山上确实也需要这样的忠实的卫士.保护这些守着清贫坚持自己信仰的教徒们. 见该宫前临南天门,背倚碧落岩,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8平方米,院门东向,九间殿堂呈一字排列,东祀老君、中祀玉皇、西祀关帝,均为砖木结构的单檐硬山式建筑。 刘志坚羽化20年后,门人奉敕在他当初结庐之处建起了一座庙宇,取名“华楼宫”。 建成后,门人将大学士赵世延撰写的《云岩子道行碑》立于宫内院中,碑文中称“云岩刘真师,实邱真人(处机)所出第三传也”。所引用的刘志坚的一首自述诗,概括了这位崂山名道传奇的一生:“三十二上抛家计,纵横自在无拘系。来到崂山下死功,十年得个真力气。“ 越过“华楼宫”旁边还有一个山峰.叫"凌烟崮",非常陡,根本无法爬, 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刘志坚被册封为"崇真利物明道真人".次年,65岁的刘志坚谓弟子曰:"尔曹善自修,吾将逝矣。"即栉沐端坐,悠然而逝。门人秉承遗训,将其葬于华楼山凌烟崮下石洞内,并在洞前刻上“元真人刘志坚遗蜕处”及“云岩子,刘志坚,永丘门,三阳洞”等句。 这些弟子不顾艰险,围着山峰在旁边凿洞,把一根根铁棍插进用水泥固定,做成围山转的云梯.在山顶修了个黑灰的砖墓,见墓前还焚着香火,供着水果,尽管这位神道羽化近千年,弟子的敬慕世代相传,足见大师的影响力以及道学的真蒂. 与其他山的不同之处这座山的石壁上到处可见用红色的词和诗,书法不一.儿子爱好书法和熟知古词,都一一仔细观摩欣赏.我这个老妈也得请教儿子指点. 这时候我才发现光顾得观赏,肚子开始提抗议了,想必儿子更应该饿了,赶快在华楼宫的大院子的石头做成的大圆桌.铺上我们的干粮和矿泉水,坐在石凳上.娘俩虎咽了一番. 饱餐了一顿,我们就开始拍照.不想放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的这山,和特殊的山景.和道姑打听了其他下山的路径,告诉还是原路返回最方便,虽然路没修,我们也只能选择这条路了,下山时我们还看见勤劳的年轻道士腰上栓着绳子,悬在山壁上刻着字.带着对他们的敬意和对这座圣山的神奇和敬仰了下山了,一路上看见华楼山山外还有许多山,我们置身在群山怀抱之中,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享受着着这美伦美唤的山景.儿子还颇有领导的远见卓识,说以后组织莲灯朋友也来爬这座山.想象莲灯朋友一起爬山的欢乐情景,我衷心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a3670b010007w59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