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崂山游记 |
[游记]崂山游记 |
2007-10-27 sina.com.cn |
9月9日(Sunday)游崂山。十六年来我常来往于青岛,可从来没游过崂山,可能与我对道家和道教的认识有关吧。今天也是这样,太清宫门前下车,接连不断的“导”都是邀请我们进太清宫,数次拒绝,的确有点烦,没办法,人家也是求一条生路吗。幸而右侧有一条僻静的山路,手一挥:上山去!忽而在心里默出一个诗眼:别陪我了,我要去的不是你说的崂山。 崂山垭口 农田里回望崂山 今年前几次来青岛都是阴雨天,昨天到青岛还是阴天,今天天气晴好,海上略有雾气,视线不很远,一种海天茫茫的景象。 一路山花烂漫。路边时有卖茶人,有崂山绿茶、石竹茶。崂山的石竹花竞和我常见的石竹不同,常见的石竹花瓣全缘有齿,而这儿 的石竹花瓣是在基部散裂开的;兰雀儿花的凤尾花柱比东北的兰雀儿略短,但也是翩翩欲飞的姿仪。渐近垭口,又要摆脱群“导”的纠缠。走上垭口,东北一处海湾,一个渔村,层层梯田,那里才是我佛所在。 [胡枝子,豆科,蜜源植物。吉林称“筲条”,是编筐窝篓的好材料。辽阳(鞍山)称为“幸条”。据祖母讲,辽阳风俗,除夕必用之为烧柴,燃烧时噼啪作响,且有烤制食品的甜香气味。] 沿着山间小路,一路走,一路拍摄,待我们走进渔村已近午间12点,是午饭 时候了。海边的渔村小饭店,点好了菜,趁店家做菜的工夫,到海边走一走。沙滩上分布着很多小洞穴,小小的沙蟹贼头贼脑地在它们的沙滩阵地上窜来窜去;海湾里几个戏水少年,一位妇女撑着阳伞照看着水边一个穿着城市泳装小女孩和海水里两个赤光的男孩:一个嘎子样的小水鬼,一个胖墩样的城市男孩套在泳圈里(见《大海的子孙》图二)。这明显的提高了我午饭的兴致,酒足饭饱,跟我到忙碌的渔港看看去。 恰逢出海的渔民归航,鱼、蟹、扇贝、海蜇应有尽有。只是离处理海鲜的地方越近,那海的气味越是腥臭扑鼻。一对夫妇从网袋里倒出扇贝竞有一半是死的,据说是由于海水温度过高,死扇贝就多。两位渔民在渔船上理网,下身穿着橡胶靴裤,火辣辣的秋阳照在身上,橡皮靴裤里一定是湿热难耐的(见《大海的子孙》图一)。 游客就是过客,看一看而已,一点同情心而已。天已向晚,我们该回我们来的地方了。 崂山茶园,崂山绿茶胜过江南绿茶的。 我是种菜的出身,左边萝卜,右边胡萝卜。最美不过扁豆花: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adfbd901000c772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