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重返崂山:今年真是邪门 |
[游记]重返崂山:今年真是邪门 |
2008-06-27 sina.com.cn |
原本打算正儿八经写篇游记,不成想,不会写了。简单罗嗦几句,权当流水记录吧,毕竟这是闭关五个月之后的首次出山,有纪念意义。 如果,今后跟随老Q爬山,就再也不必去李村集合了。因为,老Q一贯从大河东,或者流清河进山。对我来说,这两个集合地点都不近,后者应该更远。但是,冬天早晨六点,窗外漆黑一团,街上空无一人,打辆车往李村方向去,心里不怎么塌实。路不熟,虽说从去年11月跑到今年4月,路线摸了个大概,可是偶尔司机也喜欢走个近道呀,岔个小路呀,我的心马上就揪揪起来了。所以说,还是喜欢沿着海边走。 这次,先是在沙子口集合,然后乘坐304路公交到流清河收费站。穿制服的人,上车收进山费。车上一路,老Q和女售票员拉呱,女人对这帮子人的所作所为很是好奇,若干问题和迷惑,老Q一一给予解答。制服来问,老Q从容不迫地说,到流清河村的。女人在旁也给予确认。我们一行六人,的的确确在流清河村站下了车,沿维客超市(超小的超市哦)旁边的小路进了山。不过,这可比以前在收费站下车再走进来,轻松多了。还是老Q有办法。 上山没多久,就开始放汗。从4月就再也没有爬过山,整个夏天的山中记忆是缺失的,所有为夏天准备的速干衣服都被闲置。所以,我选择了穿短袖,一件打折时买的阿迪衫,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如何要在照片上留下貌似夏天的感觉。 待续吧,写写又超了,说了半天崴脚的事还在十万八千里,我似乎就不会写短文,郁闷! 2007-10-07日续文如下 除了我,这支小部队的其他五个人,几乎都没有添置任何登山装备,包括老Q,虽然三位男士的爬山资历比我是老得多老得多。大家都穿着普通的运动休闲类的衣服和鞋子,看来看去,只有每个人手中的登山杖算是专业的。倒是显得我,The 每支人员相对固定的队伍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一般与领队的个人偏好有较大的关系。领队,对入门的新手来说,就是师傅,师傅怎么教,徒弟怎么学。看电视,老外跟东北人学语言,一口东北腔。老Q的队伍,人员非常少,最多不过七八人,都是生活中的熟人,与网友不搭界,与外界交流更少。他们不上论坛,不发游记和照片,就是单纯的爬山。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我发现,老Q及其所有人的登山杖,杖尖上的橡皮套自始至终都没有取下来过,其中有一位男士的合金杖尖已经把橡皮套磨透了。原来,因为队伍相对闭塞,缺乏相关知识信息的交流,老Q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登山杖。当然了,老Q碍于面子当场不肯承认,我也没有底气当那个真豆包。在几个人迷惑的眼神中,此事不了了之。我呢,还要巴结着老Q,要不人家不乐意带咱玩了咋办呢。 野路不比景区,它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才成了路。所谓的路,是从茂密无序的树木和灌丛之中硬穿过去的。两旁的枝条根本不肯不愿让路,因此依旧尽力向道路上伸展生长。从此经过,裸露的手臂被其抽打,有些枝条长着尖利的刺,象是在无声地埋怨和责罚,这些打搅它们平静生活的人们。还好,我很小心地,尽量不去挑拨,当它们轻轻落下时,只感觉到轻柔的碰触带来的片刻清凉。我享受。 金秋10月,深山里已然变幻色彩。树叶和草从,绿、黄、褐、红,杂糅交织。连绵的山野,就要进入休眠期。再过一个月,之后的几个月,都将是我曾经熟悉的景色。树叶会一片又一片地悠然滑落,堆积在地上,匍匐着,期待轮回。只是,这个世界总是会草枯花黄,而物是人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草根,那一颗草就迎来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明年花开谁复在?来年的人,依旧是这一个人,依旧是?! 这个季节,山中的人总是很多,很热闹。狭窄的山路上,或者每一个自然形成的休憩地点,都会偶遇许多大大小小的队伍。有许多老人和孩子。人们席地而坐,补充水分和能量,嬉笑打闹,拍照。有一支队伍竟然多达五六十人,浩浩荡荡。再过一两个月,寒流来了,大多数人就蛰伏家中了。山里也就安静了。那时,行走于山中,或许一整天都不会遇到其他的什么人。老Q,冬天和夏天是不爬山的。那么,在即将来临的冬天,我又将如何。 南天门,一路攀高上行,把所有人都累得够戗。我的汗水已经把头发全湿透了。认识不认识的男人们,都在吆喝,鼓励同伴,特别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快了,快到了,马上就到了!于是,就有人问,还是多长时间?于是,就有人回,十分钟,五分钟,两分钟! 在南天门的石刻字(长春真人立,太平宫界)前合影,遇到帅哥KL,因其没带相机,为其拍照留念。他说,他在某某网,网名叫KL。问我,你呢。我想也没想,说,花如染。结果是,老Q他们都知道了。之前,他们是不知道的。我从来都说,我不上网,和同学一起爬山。哈哈。都是帅哥惹得祸。另外,竟然,还遇到一初中同学YZ,他看到我,也是吃惊不小。匆匆别过。 经过先天庵,大队人马在休整,老Q在后边催促我们,快走快走。没有停留就过去了。先天庵,还是那几间缺门少窗塌顶的破房子,摇摇欲坠,不知哪天就完全坍塌消失了。但目前,经常来看望它的,只有这些穿越山林的驴子们。 连续的阴天,下雨,十几天不见阳光,这个秋天有点反常。秋高气爽,已象是奢望。山里的石头,长满了青苔,湿滑难以落脚。崎岖小路上,落叶浸泡在雨水中,行走变得异常艰难。人们相携着,勉力支撑。 我的脚,踩到了一块不平的石头,身体一下失去了重心,然后,左脚掉到了石头缝里,狠狠地卡了一下。虽然很快的,我把脚挪了出来,放平。但痛感还是迅速地传递。一时间,我不敢挪动半步。老Q他们停了下来,关切地询问。我嘴上说,没事没事,其实,心里没底。万一伤得厉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如何是好,再说了,这才爬了不到半天,就拉了大家后腿,真是过意不去的。稍顷,我用力踩了几下,虽然痛疼,估计不会伤到骨头,因为我的右脚踝曾经骨折过,那是不敢落地的,针扎般疼。继续前行。我知道是在勉强,对脚伤不好,但上来那阵了,这不叫坚强,叫逞强。 半小时后,下到河谷吃午饭。找一块平坦的巨石,卸下包、放下杖,脱了鞋和袜子,就把双脚放到泉水中了。扭伤,最初应该冷敷。一路上,泉水丁冬响彻山谷。置身其中,才知它是多么清冽,冰爽宜人。它们没有杂质,清澈透明,一眼见底。 我的脚,已经略有肿胀,现在经过泉水的浸泡和按摩,舒服了许多。不过,我霸占污染了这一弯,虽说水是流动的,但还是害得其他人得去上游取水喝,说是心理的问题,嘎嘎。 同伴中,有刚刚从潍坊探亲回来,带了不少当地的煎饼,给每个人卷了一个,里边夹着鸡蛋饼和香椿芽,很好吃,就是个头挺大,吃过我都快饱了,自己的火烧都没拿出来。其实,回家我才发现,我的两个火烧放在厨房,根本就忘记放进包里了,幸亏吃了人家的煎饼果子。不仔细啊不仔细,以后要注意,这可是救命的粮食。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1b75b01000bsw.html3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