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崂山矿泉水:贵族的没落 |
[游记]崂山矿泉水:贵族的没落 |
2008-06-27 sina.com.cn |
20世纪初的青岛,2/3的人口都是洋人和外来人,本地人只占1/3。王铎说,当时德国人将这种玻璃瓶的“ALCA健康水”作为一种“外来的、现代的、理想的饮料”推荐,在青岛人心目中,它与贵族化的生活方式相连。因为贵,因为味道怪,一开始普通人少有问津。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小时候曾经喝过,他对记者说,那是在国际俱乐部工作的爸爸带回来的,他只尝了一口就不喝了,“怪怪的,有点咸,有什么好喝!” 但现代城市青岛接受“洋化”的生活方式还是很快。王铎说,比如到了三四十年代,每年夏季大约有100万人来游泳,占据了第一、第二、第三海水浴场中间位置的汽水厂的矿泉水就卖得越发快了。 平民化记忆 大多数青岛人对“崂山水”的认同是从青岛汽水厂的新产品——1934年的汽水和1952年的可乐开始的。与很多青岛人一样,它们的味道是曾在青岛汽水厂工作10年的赵欣童年的甜美回忆。赵欣说,汽水有无数种口味,大姜、大枣、薄荷、番茄、柠檬、橘子、苹果汽水,几乎你能想象的所有味道都被开发出来。鲁海说,外国人喜欢矿泉水,中国人更喜欢喝汽水,“当时觉得,价格都一样,为什么喝那种淡而无味的呢?” 30年代,青岛汽水厂成为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两家灌装厂之一,另一家在上海。鲁海说,选择上海是因为那里有消费市场,而选择青岛,则因为它的水质好。等到可口可乐解放后撤走,1952年汽水厂开始生产崂山可乐,加入乌枣、白芷、丁香、良姜等11味中草药成分,是中国第一代可乐型饮料。1997年崂山可乐因亏损停产,被可口可乐收购。而就在几个月前,这种停产了近10年的民族品牌可乐刚刚恢复生产,还是原来那种鲜红色的瓶身,隐约透露了它跟可口可乐的渊源。 1976年,高中毕业的赵欣幸运地被分配到青岛汽水厂,这是当时青岛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人人羡慕。因是家中长子,他可以不用下乡,直接就业。赵欣说,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他经历了汽水厂最好的10年。那时候,矿泉水还是以外销为主,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坐月子忌生冷,不喝矿泉水,但矿泉水却受到东南亚孕妇的欢迎,买来直接喝或者熬粥。当时的《香港导报》称其为“祖家神水”,称赞它“防病强身即是仙,青松泰岱伴年华。深知海上长生药,不及崂山第一泉”。赵欣记得,内销的汽水、矿泉水是凭票供应的,一到夏天各企业发“高温福利”,很多带拖斗的车天天在汽水厂门口排起长龙。一度可乐装瓶都来不及了,干脆就直接给大桶的。 当时青岛汽水厂是青岛市仅有的几家外宾参观企业,其他的还有青岛啤酒厂、青岛刺绣厂、青岛贝雕厂。当年崂山矿泉水曾是“国水”,供国宴使用,据说江青总是指名要喝。华国锋当总理时,还专门对崂山水源有批示:“为保护水源地,汽水厂周边不准种蔬菜。”鲁海1978年曾接待一批外国人到汽水厂参观,外国人来了就要喝崂山矿泉水,还点名要喝其中的“白花蛇草水”。有趣的是,他们几个负责接待的中国人则趁机要了几瓶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建国后就停产了,只有进口的,已经好多年喝不到了”。 文史专家鲁海再一次喝到崂山矿泉水很偶然,当时是“文革”期间,太平山上的湛山寺成了电影机修配厂,同为文化局系统的他住在那里一段时间,寺里有口井,僧人们招待他喝水而不是喝茶,“这口井跟不远处的‘刺猬井’同源,水质清冽甘甜”。1985年,饮用水国家标准就主要参照了崂山矿泉水的标准,因为它在矿泉水市场上的地位,也因为它由德国引入的标准化生产工艺。 90年代初,受果味乳品等新型饮料冲击,矿泉水市场严重萎缩,汽水厂里到处是一箱箱卖不掉的矿泉水,现在唯一保留下来的那栋厂办公楼原来也曾经要拆除。那是1992年,王铎听说了,忙找到当时的厂长,“这是百年崂山的文化符号,青岛人会借此回忆起来”,厂长迟疑着才留了下来。王铎说,那里面还有几口早年留下的巨大样品柜,常年没有被打开,外层是铁,中间是水泥,烧不坏,搬不动,像保险柜一样,汽水厂嫌麻烦,直到1995年变卖资产时也没有被打开。当时亏损严重的汽水厂把部分资产卖给了可口可乐公司,汽水厂没在意这几口柜子,当作废品留给了可口可乐。王铎说,后来可口可乐把它们打开一看,里面是汽水厂全套的商标,国内、国际的奖牌、奖杯,还有一大堆马克。当时1马克可兑换7块钱人民币,这对可口可乐可是一笔意外之财,想当初两家在收购谈判时还为了5000块钱争来争去呢。后来柜中那些代表了汽水厂百年辉煌的纪念物也都散失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9b48f01000ag7.html4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