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清风做伴喜登攀—石老人观光园游记 |
[游记]清风做伴喜登攀—石老人观光园游记 |
2007-08-07 sina.com.cn |
石老人观光园被青岛人誉为“崂山旅游第一景”,心仪已久。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入口处右侧是观光园的标志性雕塑:三才浮雕。门内左侧是十二生肖壁泉,刻有十二生肖图案,代表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进门相迎的是神农雕像。神农氏是农业的鼻祖,为人们带来了基本的农业和技术,点明了观光园的农业特色。 据导游介绍,石老人观光园依石老人村内的大佛山而建,规划面积1200亩,以爱护生命、尊重环境为主题,以传统农技、农俗、农神和景观环境为载体,以展示传统文化内涵,回归自然,创造特色休闲空间为规划建设原则。观光园内建设各种有特色的园内设施,利用各种作物和林果花卉,为游客营造出了春华秋实的四季变化、自然风光、田园情趣和文化内涵。 高山喜欢那些攀登的勇者,连山路两旁的樱花夹道也欢迎我们,春意盎然,游兴正浓,刚刚登上山路,见前方不远处的岩壁上豁然题有三个大字:逍遥谷!一带清流从岩层上方缓缓倾泻,谷深幽静,苍树参天。中间有石阶梯,曲径蜿蜒。空闲处,逍遥木屋玲珑别致,朴素舒雅,逍遥床挂在树间,随风轻摇,置身其中,自有一番逍遥自在、超然物外的逸趣。 淙淙的流水还在耳畔回响,不期然来到“情依林”的门楼处,门两旁刻着一幅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高山流水有知音。环境幽雅,景致迷人,桃花朵朵开,万绿丛中一点红,良辰美景,的确是情侣幽会的好去处。在石老人系列传说中,那一对神仙眷侣在这里的金龟石上栽下了两棵橡树,用神泉水浇灌长大,一株挺拔茁壮,一株婀娜多姿,两树相依相连,呈现着依恋的姿态,恰似一对情侣。人们说,恋爱中的男女来到这里摸摸树干,发一个誓愿,定能心想事成,白头到老。 沿山路曲折而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平坦宽敞的“天街”。相传,刘泊温与玉帝戏赌后,认为山中卧龙涧神奇有灵,王母和仙女经常来此,冬季一日,王母在天街休息,众仙女鸣歌起舞,山神、花神、果神、树神等俱来请安,一时间,百果成熟,百树吐绿,百鸟鸣拜,天放亮时,海平面水托日出,红日映红了整个海面,成一大奇观。天街上有一处茶神居,相传当年金龙、银凤将采自天庭的神茶种子繁殖,在凤凰山卧龙涧辟有神茶园,出产“龙凤茶”,远近闻名,后来神茶树遭盗伐,神茶园毁于一旦。护茶人深感痛惜,觉得无颜再见父老乡亲,便收拾茶药树的残根断枝,躲进深涧密林中,隐居在一大石岩下,人称茶神居,并在石岩处挖一泉井饮用,浇茶,后称“神茶泉”。 从“天街”向山上行去,过了“渡仙坊”,来到了号称“江北第一悬空廊”的“悬栈”。“悬栈”是观光园的一大景观,悬于半山腰。据介绍,悬栈全长60多米,采用苏州园林风格设计建造,整条悬栈设计巧妙,看不出一根铁钉。站在“悬栈”上,可以俯瞰观光园全景,自然又是另一番美景:远处是湛蓝的海天一色,眼下是满目青翠,间或有云遮雾锁之时,景色宛如山水长卷,引得不少游客在此留影存念。 忽然远处传来钟声,在山上徐徐回荡,愈发显得空旷宁静,抬望眼,绿荫中隐约可见天运殿的一角,我们加足马力爬上去,但见殿前道士皂衣、长髯,神态清逸,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些方外之士也算得上山上的神仙了!有不少善男信女参拜上香,天运殿内外烟雾缭绕,在那虔诚的祷告中,祈求幸福吉祥如此山之永恒。天运殿附近有文武阁,按照文东武西陈设,文轩为包公和刘伯温,武阁为关羽和岳飞。两阁中间一沟相离,文阁距东,武阁距西。文阁是为了纪念刘伯温游此地留下“六福石”及包公廉洁而供奉,武阁为纪念关羽、岳飞忠义之士而供奉。文武阁中间由文武桥相连,意取文武双得。 从天运殿向上,呈现于眼前的是蜿蜒曲折的阶梯,直通我们的目的地“聚仙台”。台阶由硬木铺就而成,下端以钢铁为骨架,踏上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抓着两旁的铁索,拾级而上,只顾向前,绝不回望,心中只有攀登的信念,便不会觉得累,甚至想起毛泽东“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著名诗句,荡气回肠,充盈着征服的快意。当最终到达了聚仙台,豁然开朗,果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举目远眺,海天寥廓,茫茫浑然一体,几叶扁舟在波涛中徜徉自如,海鸥自由翱翔。鸟瞰山下,一栋栋居民楼鳞次栉比,茶园层叠有致,白色拱桥旁,黑色的水车相得益彰,绿树葱茏,百花缤纷,一派浓郁迷人的田园风情,令人心驰神往! 清风做伴喜登攀,只为这巅峰处的意兴勃发,苦点累点又何妨!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登高小天下,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哪怕只是寥寥数语,也引得后人竞相效仿,前赴后继。江山代有才人出,吾辈当再接再厉,才不辜负这造化的慷慨馈赠,才不辜负这锦绣的大好河山啊!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39d80e0100098c47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