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英首相布莱尔的中国之行让青岛港“野心”初露 |
[游记]英首相布莱尔的中国之行让青岛港“野心”初露 |
2007-07-25 tom.com |
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中国之行,为青岛带来了一份大礼。 7月20日,青岛港与世界三大航运巨头签署合资协议,将共同出资8.87亿美元把青岛港前湾码头建成年吞吐能力超过650万标准箱的中国最大集装箱码头。此协议规格之高,包括总理温家宝与英首相布莱尔都出席了签约仪式。 “此次合资,对于青岛港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引进了数亿美元的资金,而是为前湾港能够在短时间内迈向东北亚国际中转大港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平台。”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如是说。 藉此,青岛在与天津、大连争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较量中,率先撞线。 与青岛港合作的三方巨头是:英国铁行集团、中远码头(前湾)有限公司、丹麦马士基集团。 丹麦马士基集团、英国铁行集团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船公司,而且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远集团是世界一流的航运企业和中国第一大船公司。 按照协议,新组建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要把青岛港前湾码头建成年吞吐能力超过650万标准箱的中国最大集装箱码头。码头拥有10个深水集装箱船舶专用泊位,码头岸线长3400米左右,堆场总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泊位水深达—17.5米,可以接纳载箱量达10000集装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年吞吐能力超过650万标准箱。 在8.87亿美元总投资中,青岛港集团占31,铁行集团占29,中远集团占20,马士基集团占20。 为何三巨头同时相中青岛港? “目前全球投资码头、港口的股票都在上涨!”青岛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宇礼说。他的这个论断是建立在如下基础之上:经营港口的利润是20,即使以后随着竞争激烈,利润摊薄,也不会低于15,且风险小。 在码头经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英国铁行集团董事长斯特灵勋爵,对青岛港所具有的优势了然于胸。“在投资前湾码头的项目上,我们是最早和最坚定的投资方。事实也证明了我们的眼光。我们坚持认为只有把前湾二、三、四期联合起来,才能够最大化实现提高这个码头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合资二、三期,志在四期。前湾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岸线集中,现有的二、三期顺岸式码头岸线长3400米,世界上也很少能够找到岸线如此集中的大港。如果把四期加起来,就会大大降低船公司的运营成本,使其具备世界级枢纽大港的竞争力。我认为青岛港完全有希望在近几年崛起为中国北方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集装箱中转港。” “三大巨头的到来,是在‘船’不在‘港’。”山东省航运工程总设计院原总工程师王润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看,航运的利润还是远远大于经营码头,而这三家合资方均是以航运为强项。” 同在北京参加签字仪式的马士基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苏恩深则称,按照他们对青岛港作出的承诺,已经开辟了青岛港至欧洲的直航,目前马士基最大的集装箱船已经试航直挂青岛港。 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在接受媒体采访坦称:“青岛港把三大船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意义不仅仅是码头的股东,而是码头的用户,它把我们三家全都‘关’进来了,我们的船必须靠它的码头,这就是青岛港的高明之处。” 常德传称,这次合资项目对于青岛港至少会实现一举三得的效果,即引资、引技和引市场,而后两者更为重要。此次合资三方均是世界级船公司,青岛港选择合资伙伴的“原则”可见一斑。 青岛领先天津、大连 “青岛港与世界三大航运巨头的合资是青岛港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条件。”在青岛、天津、大连争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时刻,这一消息传来,王润庠压抑不住心中的兴奋。 航运中心作为城市、地区、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共识。青岛、天津、大连早在3年前就拉开了争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帷幕,展开了一系列的较量。 王宇礼把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定位在长江以北,日本、韩国东北亚地区,因此除了与天津、大连的竞争,还要和釜山、神户赛跑。 “我敢断言,天津和大连永远都赶不上青岛。”王宇礼对此非常自信。他的自信源于青岛港已经具备了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众多优势。 首先是硬件优势和区位优势。相比天津和大连高成本的修建码头,得天独厚的建港条件和深水航道成为青岛的“王牌”。尽管如此,3个城市都在不断加大投资的砝码。今后10年,天津投资270亿元建设港口;5年内,大连也将累计投资120多亿元进行港口建设;2010年之前,按现行投资规划,青岛港口的投资也将近300亿元。 在区位上,青岛更靠近国际航线。天津和大连都在渤海湾内,进出不便。对于大船而言,航行1小时要耗费10万美元,如果没有大的货运量,他们自然不会舍近求远。 其次是货源优势和腹地优势。与釜山和神户相比,韩国经济发展有限以及日本经济的不景气,相比中国强大的经济优势,青岛更靠近货源产生地,有着巨大的腹地优势。 与天津和大连相比,山东正在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以承接日本、韩国产业转移,将山东半岛变成我国北方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这将使青岛拥有一个经济发达、货源充足的腹地。大连港背靠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天津港和青岛港交叉腹地较少,在该地区占据一定的货源优势。但目前东北地区的经济总量较小,发展较慢,相对集装箱特别是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太少,在腹地竞争中大连处在下风。天津港背靠京津塘经济圈,其经济发展有自己的优势。但天津自身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显示其直辖市的优势,因此,港口腹地核心优势不强。 针对和天津腹地交叉较多且两港交叉腹地货源会随港口费用的降低而走的形势,青岛港早就沿着黄河流域上溯到西部内陆,开通了铁路集装箱专列和实施了海关直通式的通关办法,乌鲁木齐、兰州、西安、郑州、成都的进出口集装箱源源不断的在青岛口岸进出。王宇礼计划,到2010年,内陆过来的货源能达到青岛集装箱吞吐量的10(目前仅占2),达到100万箱。 王宇礼介绍,每年大连、天津都有300万箱的货物在釜山中转到美国,按目前青岛港的发展,利用成本低的优势,青岛要把这一部分中转业务吸引过来。今年争取吸引到20万箱,2010年,争取达到200万箱到300万箱。 正是青岛港的发展潜力才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在中港区,由香港招商局以95的股份投资6亿美元打造以物流为主的保税码头,以及南港区美国环球货柜码头有限公司投资5亿美元建设的8个码头泊位都将在年底动工。 “到2010年以前,青岛港还有100亿元的项目!”王宇礼向记者透露。这些项目主要包括两个石油码头,以及两个液体化工码头。另外还有矿石码头、货主码头等。 拉动山东半岛崛起 “将加工制造业基地设在港口附近,可以大大减少运输费用和成本,同时刺激港口发展,而港口的发展也会拉动整个半岛制造基地的发展。”王宇礼说,正在打造山东半岛制造基地主要是针对日韩企业,他们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瞄准国际市场,出口销售自然依靠港口。打造山东打造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青岛港自然是功不可没。 在此以前,前湾新港区的建设发展,就已经吸引了一批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如除了马士基与铁行,荷兰的壳牌、法国的罗纳普朗克、日本的松下、芬兰的耐斯特、美国的铝业集团等企业纷纷落户黄岛。随着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就越来越大,山东半岛的制造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青岛市友好城市美国的长滩市市长曾经说:“讲到港口,有的人只看见集装箱装卸桥和集装箱钢柜,只看见集装箱船和集装箱卡车,但作为一名市长,看到的则是就业工作岗位、企业发展机遇以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作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董吉田分析说,青岛港形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后,首先是增加就业——庞杂的业务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岗位增加。据有关资料分析,香港庞大的集装箱运输业提供了不少于60万个的就业岗位,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靠港航产业吃饭的,“因为有了港口,才有了铁路、公路,才有了银行,有了居民居住点,才出现了城市。所以青岛港从一开始就是我们青岛城市发展的一个见证人。”青岛市副市长宗和曾这样说过。在1891年建市之前,青岛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 “有大港口的地方就一定有大城市。”山东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孙斌告诉记者,当今世界35个国际化大城市,有31个是以港兴市发展起来的。新加坡、香港、东京、鹿特丹、安特卫普等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据统计,港口业务及其相关的工业约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的20,其直接贡献与间接贡献之比高达1:37.8。 “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青岛市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孙斌如是说。随着青岛港的大规模发展,青岛市也向国际化大城市迈进了一步。而作为欧亚大陆“桥头堡”,青岛的发展受益的绝不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它必将拉动整个山东半岛的崛起。 |
转自:http://finance.news.tom.com/Archive/1001/1007/2003/7/30-38519.html2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