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雁塔游记 |
[游记]雁塔游记 |
2008-06-10 xiandayanta.com |
到大雁塔也是旧地重游,去年到西安时,恰逢高温降临,人心烦躁,来到了大慈安寺却没有心思上大雁塔登高远眺,这次旧地重游自然非登塔不可,以解去年之遗憾。 大雁塔座落在大慈恩寺内,大雁塔可是名闻天下、广为人知,而大慈恩寺却默默无闻。由于座落在大慈恩寺内,大雁塔也叫大慈恩寺塔,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同时也被视为西安古城的象征。 大慈恩寺原为隋朝之无漏寺,公元647年,唐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长孙皇后,重修而命名大慈恩寺。三年后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登基,帝号高宗,高宗不是别人正是对武则天宠幸有加的大唐皇帝,而武则天也正是抓着高宗敬母的这一特点,多次抄写长孙皇后的《女则》,深讨高宗的欢心,从侍女平步青云到了皇后。这并非题外话,如果武则天没能当上皇后,在中国的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女皇帝,大雁塔也就没有了公元701年-704年的那场大修,那是大慈恩寺和大雁塔最辉煌灿烂的时期,那时玄奘大师已经离开了大慈恩寺,先迁居到西明寺,再迁居往陕北的一处由离宫改建的寺院。就在那座“离宫”里,玄奘完成了《大般若经》、《大宝积经》的翻译工作。 玄奘离开大唐往天竺取经之时,并非如小说中所描述的有皇帝钦送、并且还赐予“唐”姓,而是经过了九死一生的艰难才离开大唐的,当时偷偷摸摸的行径,用现在的话语就是“偷渡”。据说出嘉峪关之时,还差点被守关将士的流箭所伤,虽然到了高昌城时,曾轰轰动动地举办了一个月的讲法大会,可是一路上的艰难困苦,只有曾经徒步穿越茫茫戈壁的人才能够体会。然而自天竺“偷渡”回来后,他受到与十七年前不同的待遇,这时正值佛经在中国兴起,太子李治为追悼母后而大修了大慈安寺,太宗李世民随即命玄奘前往大慈安寺任住持,并且还授予他纲纪天下僧侣的权力。从此,玄奘大师开始在大慈恩寺进行佛经的翻译工作,并且还在大慈恩寺里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为了便于收藏佛经,于公元652年建造了大雁塔。当时的大雁塔只有五层,现在所见的七层大雁塔是武则天当皇帝时大修的。当年在大雁塔中,除了专场贮藏梵文和翻译后的佛经,还供奉了佛像和舍利子。相传释迦牟尼涅磐后,共分为7200颗舍利子,遍布各地。现在大雁塔的内还可以看到唐代的佛像。此外还有一颗舍利子,白里透红,颜色就像象牙做成的念珠,经过了持有者不断地“摸念”,由白色转变成淡淡的红的颜色。没有见过这种念珠的人只好想像它是淡淡的粉红色的好了! 大雁塔下,有高宗李治和太宗李世民曾亲自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石刻。可见唐朝当时的统治者对佛教这一外来宗教的推崇,有了二帝的推崇,玄奘在大慈恩寺译经之事传遍全国,一时游人不绝、礼谒不断,搞得玄奘应接不暇,最后只好转往西明寺,拜谒者同样闻风而至,高宗李治感予大师的苦衷,把陕北离宫修整为寺院,玄奘大师方有了立锥之地,安心地翻译带回来的佛经。
|
转自:http://www.xiandayanta.com/chinese/youji/youji1.htm2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