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2006 楠江行----苍山尖游记 杜鹃山头绽春雨绵绵之后的楠溪江水美山亦美,展示着款款柔情。 烟云飘缈雾蔼朦朦,正是春天早晨的楠溪江。江边卵石滩托起碧绿翡翠般的一弯江水,滩头的松林整齐列开。我们的车沿着依江而建的公路上行驶。透过车窗,三三两两地竹筏泛于江中,筏公娴熟地撑起长长的竹竿。昨夜一阵小雨,山间岩壁上多了小瀑布与水帘,风一吹过,水珠子横斜飞,打落在车窗上化做无数小水珠。江水很美,我们所要去的不是江中涉水泛舟,而是去登苍山尖。 车子钻入雾里,车前雾帘掀起,车后即便放下雾帘,如置仙境。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小路向西川驶去。远眺窗外,远山浮于云海之上。车上的人无一不惊叹,茫茫云海其下不知是万丈深渊遥不及底还是山丘梯田。 车子走了许久,眼前开阔,似一片庄园,水池如阶梯之势而建。顶处水池尽头是一座傣族风格的长廊,刷上了红红的漆。我们的车子便停在长廊边上。单位里组织集体登山(苍山尖)。在办公室里也许坐得太久了,难免会对乡村的恬静产生几分怀恋。城镇的假日虽然也显得很宁静,却非常压抑。几条走了几十年的路,穿了几十年的小巷,是时候该拥抱一下大自然。站在西川个小山村中,即便是几声耳语也都十分响亮。 我们的队伍穿过村中小路来到苍山尖山脚下。“呵呵,不过百米来高。”“我敢打保票某某某今天一定爬不到山顶,咱们打赌吧”……大家纷纷议论开来,笑话不断,爆出阵阵欢笑。 从山脚下到山顶,都已经铺好石阶。登山队伍拾级而上,向山顶而去。已是九点多,山岰间的云烟依旧未散去。才上百来步石阶,雾海将我们的视线与西川阻隔。山坡上的梯田里是绿绿的麦子,麦尖还挂着昨晚小雨之后的水珠。山水顺着石壁从石桥下穿过,掬一棒清澈的山泉浇于脸上,好一个清凉。欢声笑语之中,登山队伍还是整整有序。渐渐地,汗水打湿衣裳,紧紧的贴在身上。少了几分欢声笑语,耳旁只有自己与同伴们的喘气声,山间树林丛中的鸟鸣与蛙虫啾鸣声。 我们并不是主角。融入自然界,我们只是衣着花花绿绿点缀于绿色山林间的小点而已。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就是我们此行登山的目的。慢慢地,整个登山队伍逐渐分成几拨人,前后距离越来越远。苍山尖没有十二峰兀立顶天的怪岩险峰,没有百丈瀑直下千尺的飞瀑。石阶时而笔直平坦,时而陡峭路转曲曲折折。拨开路边草丛,笃笃流水即现。 走走停停歇歇。 九点左右,阳光撕开天空中厚厚的云层,山岰间烟消云散。山脚下的西川是那么美,村口的几潭水池熠熠发光,老式黑瓦厢房是朴实无华,村中孩童追逐嬉戏。小道两旁随处可见映山红。向其它山头望去,满山红妆妖娆。女士们纷纷将随身携带的遮阳伞撑开,气温开始升高,阳光驱散了空中浮云、山间雾气。她们各个脸蛋绯红绯红,如金杏石榴一样可爱。 一片碧绿,褐色的石阶从中穿过,我们继续沿着山间台阶向上走。山顶佛殿近在眼前,而我们的位置还处在半山腰。在一个台阶转变处,眼前“冒”出一座石峰,它就处在山道台阶右边。当我们还在山脚下时,并未发现山上有任何凸现耸立的石峰。石峰尖上几棵松树格外引人注意,石峰岩壁上没有杂草。迎面而来的风没有遮拦,松树没有因此横斜或者长歪。看得入迷以至于忘了去注意这座突如其来石峰的名字。石峰底下有座小亭,我们坐在亭中休息片刻之后继续向山顶前进。 越近山顶,路越陡峭。临近中午太阳当头,风也更大了 ……不知经过多少个曲折多少级台阶,我们终于站在山顶。队伍中走散落在后面的同伴陆陆续续到达山顶。古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今有我们登苍山尖尽览楠江。 苍山尖并没想象中的那样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乐而乐乎”。登苍山尖也是如此,登山不在于登多高的山,而是在于登山之时所带来的欢乐与出自于内心所体验到的。用心感受,一切皆美。 何训田的《春歌》: 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