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冈石窟游记之云冈石窟 |
[游记]云冈石窟游记之云冈石窟 |
2008-03-21 yiqilai.com.cn |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郊,3路公共汽车直到。总体感觉大同的人都挺nice的,当然,我们也碰到过想敲我们竹杠的奸商,也许在每个地方这种情形都概莫能外吧。 我坐车的时候很少打盹,总是喜欢看着窗外,有时是看风景,有时纯粹是在发呆,编造着我内心的剧本,这回也不例外。汽车没开出多久,我就看到了黄秃秃的山,这便是云冈石窟的自然背景了,我在心里想着。古人云:“近乡情怯”,我在公车上也开始感觉到“近景情怯”了,每当目的地快要达到的时候,我就会希望车子继续往前开,我还不想下车,也许因为前面的景色是我未曾见过的缘故罢。 我还是下了车,站在云冈石窟前的公园里,一阵风吹来,眼睛里进了沙,我脱口而出:“千年的风沙吹进了我的眼睛!”旁边两人皆用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心态对待我。可我还是心又不甘,根据物质守恒的原理,没准这就是千年前的一粒沙。在千年的古迹前,我连一颗卑贱的沙子都不如。千年后,沙子可以继续在地球上翩翩起舞;千年后,我早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今生的记忆必然化为一道电磁波,继续在宇宙中游荡;今生的情感也只有烟消云散了。《悟空传》里说: “死是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会想,就像你未出生时一样。……忘记了一切,是不是真的就没有了痛苦?……是不是选择任何一个方向,都会游向同一个宿命呢?……一切都会消逝,能留下的只有记忆。而记忆是实在还是虚幻?它摸不着看不到,但它却又是那样沉重地铭刻在心。”我越来越宿命了。也许因为人体、人生都太难捉摸了,而我偏偏又不喜欢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可能我不仅仅是风险规避者,我更是风险杜绝者。可惜经济学上没有这个说法。我也不可能杜绝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在千年的史迹面前,我没有能力去做专业的研究和欣赏,我只有一种历史苍凉感和再度油然而生的宿命论。佛教宣扬“life is suffering.”可是每尊石雕的大佛都面部表情柔和,慈眉善目,微笑可掬,似乎生活是那么的惬意和舒适,还是只有成了佛才能摆脱人间的苦难呢?我想是后者。历史学家认为佛教是一种腐蚀人的战斗力和上进心的毒药,驰骋疆场的土蕃(bo)国在佛教传入后便斗志全无,从此任人鱼肉,终于在元朝被并入了中国的版图。对于精神信仰和宗教的事情,我还是停止大放阙词吧,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可怜的人,对宗教也缺乏基本的了解。在先辈的遗产面前,我只能说,精神是完全可以转化成物质生产力的。你只要看看外国的教堂和中国的寺庙就知道了。教堂和寺庙永远是每条游线的主打景点。 在游1-4号窟的时候,一只乌鸦刷一声钻入了未尽完工的石窟,然后又盘旋而出,我顿时心生畏惧,这种荒凉的景色我可只在电视中见到过。在这个旅游淡季里,这片山下只有屈指可数的三五人,沧桑感不断来袭。我打了个冷战。 抬起头来,古长城的遗体仍然顽固地伫立在那儿,烽火台的原形隐约可辨。防御性的物质和防御性的精神在云冈石窟结合到了一起,真是天大的讽刺。难怪中国永远都成不了一个进攻性的国家,中国人也不会有咄咄逼人的性格。都说中华民族的个性是在宋朝得以定型的,偏偏宋朝就是这样一个进攻性全无,而韧性却十足的王朝,北宋亡于“靖康之变”,而南宋却尤有神助般地在江南站稳了脚跟,还差点全面反攻,最后进入了长达百年的相持阶段。元朝用了43年的时间才灭掉这个早已摇摇欲坠的“类不倒翁”。扯得太远了。我不想再想,不想再写,不想再说。我在等我的考研成绩,等得我万念俱灰,等得我感觉自己“唯有睁不开两眼,看命运光临,然后天空又再涌起密云”。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我倍受煎熬。
|
转自:http://www.yiqilai.com.cn/bin/view/travel/%e4%ba%91%e5%86%88%e7%9f%b3%e7%aa%9f%e6%b8%b8%e8%ae%b0%e4%b9%8b%e4%ba%91%e5%86%88%e7%92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