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11点半在火车站附近坐上了3-2路,直接去云冈石窟。12点多就到了那里,一路上不堵车,交通不错。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莫高窟石窟同是国内三大石窟群。云冈石窟数目庞大,风格各异。远远看去,延绵一公里尽是在岩壁上开凿的山洞,大多数山洞由外面高高竖起的石柱支撑,灰白色不规则的石柱和大大小小的石窟让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伴随而来的是历史的沧桑感和壮阔感,要知道这里最早的石窟是一千五百年前修建的。它的美丽和气魄能震撼每一个看到它的人。当时的文明还不时很发达,而勤劳智慧的人们却建成如此瑰宝。当我见到它时,它如期地撼了我。 1-4窟是唐代修建的。这四个窟已经足够让人叹为观止,但是当我们看到了后面的几个石窟之后就觉得前四个窟和它们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尽管风化的很厉害,初唐石窟风貌尚存。第三窟结构比较复杂,包含了几个相互连通的石窟,雕刻完成并保留到现在的有一尊弥勒,它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体型稍小的佛像。佛像的高大用数字来说明还是有缺憾的,那就是不能身临其境的体验10米高的大佛在眼前危坐是什么样的概念。我们参观的时候,阳光从侧壁顶上大开的石窟投射进来,落在佛像的右脚上,更增添了石窟的神秘感和艺术感。相互连通的石窟之间可以来回走动,不过大都没有雕塑,因为中途停工了,真可惜。5-13窟都是北魏的建筑,建于公元471-494年,只用了23年的时间就建成了。5和6,7和8,9和10各自构成双窟。每个窟都有不同的雕像,第五窟藏有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像,高达17m。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力士左手托着大佛的巨掌,一派气定神闲的表情。整个雕塑构造独特,给人印象深刻。力士除了美学作用,更重要的是力学的平衡,起到支撑的作用,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第20窟是露天大佛,也是宣传画上常见到的那个大佛。其实原先也在洞窟之内,因为日久风化才变成了露天 ,倒也因此成了独特的风景。 石窟附近就是煤矿,盛产一种煤砚,质地饱满,雕刻成各种形状的砚台,很喜欢。但是因为太重,主人也好久不写毛笔字了,所以就没有买。出来的时候注意到门口正对着一个橡皮坝,不过因为煤矿的缘故里面的水都被污染了。 ps: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