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小驴游记——大同云冈石窟(5)(第五窟)

[游记]小驴游记——大同云冈石窟(5)(第五窟)

2008-06-27    sina.com.cn

当你站在第五窟前的木构建筑前时,你绝没想到她是一座最富丽堂皇的佛的宫殿。那洞窟的阔大、造像的宏伟、装饰的绚丽、佛像的多姿呈蔚然壮观之势。仰面而观,犹如置身在佛的世界。不觉头晕目旋。

云冈石窟中,何以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一个洞窟?有研究者们认为该窟是北魏孝文帝为其父皇献文帝祈冥福而开凿的。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驾崩。随着太后退出政治舞台,孝文帝也从祖母冯太后二十年的卵翼下独立出来主持朝政。这在当时北魏政坛上不能不算件大事。凡大事必然要有所反映。当时正是大兴佛教开窟造像之时,且孝文帝是个性情至孝的皇帝,为父皇开窟造像是必然之举。献文帝是个悲剧人物,他即位仅五年,建有奇功。可逊位不久即暴崩。年仅23岁。这使得孝文帝开大窟造大像以示孝心同时,也在政治上对献文帝的一种评价。而这时为献文帝作政治结论,孝文帝此时,北魏王朝在冯太后摄政的二十年多中,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庭里人才济济,国家进入了一个全盛期。而当时的南朝政权正在你争我夺,互相撕杀。西方、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也处在内部纷争的壮态,无暇顾及。是难得的一个平稳期。另外,从文成帝复法、昙耀开五窟始,几经三十多年的开凿,云冈石窟群己初具规模。而且有了相当高的技术积祟,对于开大窟造大像有了成熟的技术经验,并在此后的开凿中不断完善,在布局考究、雕刻传神、刀法功夫上日趋完美。 所以,在此时孝文帝为父皇献文帝开大窟造大像正是时候!由此窟大规模的开凿,使云冈的开窟造像进入了鼎盛期。

第五窟是云冈石窟中期开凿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洞窟。大约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0至494),洞窟属皇家投资开凿,所以洞窟空间规模、佛像造像都特别大,整体洞窟平面呈椭圆形,顶部为穹隆顶,主像布局三世佛,其主像释迦牟尼像以17米之高成为云冈数万石佛的第一高度,膝上可站100余人,中指长2.3,两膝之间距离为14.3米,她堪称云冈石窟佛像的“鸿篇巨制”正如元代诗人王度所写“耸峰危阁与天齐,俯瞰尘寰处处低”。她才是云冈石窟的万佛之冠。第五窟现存大小造像2300余尊,雕饰精美,为云冈石窟保存较好的洞窟之一。

位于第五窟前部正中足1米的佛像,雕刻细腻传神,极富艺术魅力。她肉髻高耸,眉眼细长,鼻梁挺直,嘴角微微上翘,整个身躯向前倾斜作俯视状,表情深沉含蓄,神态自然端庄,与其说是佛国世界的一员,不如说是真实生活中青春、纯真的写照。

图: 释迦牟尼大像

四个胁侍立像

大像的两侧有立胁侍像四躯。两大两小。因石雕原胎皆为肉髻,据所谓“戴花冠者为菩萨,昌状者为佛”的说法,人们以佛看待,故有“立侍佛”之称。其实北魏造像是否以此区分佛与菩萨,尚无一定之规。如果从整体布局来看,称之为“胁侍菩萨”较为妥当。此窟的这种布局极显主佛的尊荣与庄严。

东侧的大小胁侍候及西侧的小像,皆为数泥包裹,不足观瞻。而西侧的大立侍像非常引入注目,这是北魏造像艺术达到高峰的一幅作品,它那以洗练的刀法雕出的端庄和微笑,呈给世人一种超凡绝圣的境界,真是敷泥剥尽,方露出本色真容!此像可谓精美绝伦,令人惊叹。

从敷泥剥落的此像可看出,主尊释迦大佛的原像可能是肉髻而不是现在看到的螺髻。因为云冈风格的佛像皆为肉髻,几乎没有出现过螺发。这与太安初狮子国沙门难提等在西域诸国见到佛的影迹及肉髻并带到平城,成为云冈造像的摹本有关。可以想像,敷泥剥尽这尊大佛是何等的丰采夺目,何等的真容巨壮!

二两佛对坐

两佛对坐”是云冈中期造像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格局。尤其在中期洞窟为最多。云冈在中期造像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两佛对坐。这与当时太后临朝主政有关。说透了内佛对坐就是太后正名、正位。这造形在洞窟中的大量出现,说明了当时的朝政已是“两重天”的格局。

那么在洞窟造像中,大量雕刻“两佛对坐”既要为政治服务,又需有个依据。正好,就在当时大乘佛徒们最崇尚的《妙法莲花经》里,有一个《现宝塔品》的故事可作为佛典依据。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33c640100085c.html41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