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点苍山下金花娇 |
[游记]点苍山下金花娇 |
2007-12-17 goyn.com |
点苍山下金花娇 ——云南抒情之一 曹靖华 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大理花娇,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句来描绘。大理花香,香得外人一到这苍山下,洱海边,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在北国还是万里冰封的隆冬,这儿的苍山绿水间,却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啊,大理花好。可是,繁花千万朵,哪有金花娇呢! 到过这里的人,对这银苍、玉洱;对这争艳斗芳、千姿百态的大理花海;尤其是对这些聪慧欢乐、壮志豪情,用自己的勤劳的妙手,依着党的蓝图,绣着祖国锦绣边陲的朵朵金花,谁不着迷,谁不神往,谁不振奋,谁不徘徊低吟,或引吭高歌呢! 啊,大理花好。可是,繁花千万朵,哪有金花娇呢! 金花,这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族姑娘最喜爱的名字,它成了白族姑娘中劳动模范或生产红旗手的代号。 一九六二年一月中旬的一个早晨,我们看了苍山云弄峰下的蝴蝶泉,来到洱海边上的喜洲海心亭。沙村人民公社的一位金花,就在这儿接待了我们。 这位党员,出身贫农。她没有执枪跃马、冲锋陷阵、轰轰烈烈、可泣可歌的事迹。这是千千万万平凡的白族劳动人民中的一个。白族男少女多,妇女不下水田、也不犁田。世世代代,这儿流行着一句话:“妇女下田,大早三年。”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在党的鼓舞、教育下,这位金花发动了社内妇女积极分子,带头犁田、挖海泥,打破了千百年来束缚妇女的迷信,给妇女犁田、下田,开了风气,解决了肥料和劳动力不足问题,增加了生产。她是一位忠实、虚心、实事求是,听党的话、,执行党的政策,走群众路线的党的好女儿,是万千金花中的一朵。 . 午饭后,我们坐在海心亭的花园里,坐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听她谈起沙村公社来。 这时,日丽风和,海平如镜。渔船来来往往,有的驶近海心亭,有的又远远离去。渔歌悠扬,此起彼落。渔鹰兀立船头,凝视海面。碧空如洗,万里无云。阳光扑到身上,热烘烘的,宛如北国春末夏初时节。 她,瓜子脸儿,高高的身材,穿着白族姑娘的节日盛装,坐在我们中间。好像是她那红扑扑的脸儿,把自己身边的红梅、茶花,都映得那么浓艳吧?四周的繁花千万朵,哪有金花娇呢! 她坐在我们中间,简直是对亲人叙家常一样,不“背书”,不“念文章”。两手空空,不带片纸只字,用纯熟的汉语,如数家珍一样,简洁扼要地向我们谈着近年来公社概况。她的话不但条理分明,而且连数字也都像一串串珍珠,从口中滚滚而出。这是一位胸中有“数”的好“当家”。 最后,她面带微笑,结束了讲话,舒展了一下身子,向西边银光闪闪,高耸人云的苍山,仰望了一下。阳光投在晶莹的积雪上,进出万道青光,映到她眼里,显得这一副亮晶晶的大眼睛,分外深邃、睿智…… 这样的金花,大理有千千万万。她们在依照党的蓝图,绣着祖国锦绣边疆,开一代女儿新风,成了各条战线上的红旗手。 啊,大理花好。正是: 繁花千万朵, 哪有金花娇! 金花千万朵, 妙手绣山河。 山高水且长, 党恩永不忘! 2楼
|
转自:http://bbs.goyn.com/dv_rss.asp?s=xhtml&boardid=100&id=79974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