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日暮苍山醉房陵 |
[游记]日暮苍山醉房陵 |
2008-05-22 sina.com.cn |
这里的城虽小,但颇成大气。古老的城墙上一篷衰草在晚风中荡漾,些须透漏出这座城市曾经的荣耀与繁华。单说街道的名称,就很有讲究。“东关”、“东街”、“北关”、“北街”、“西关”、“西街”等明确标示出这座古县城在结构上等级:讲究内城和外郭的,被高高护城墙围住的部分是城,里面的四条主要街道称“街”,城外无论街道多长,皆称“关”,大概是城门名字的延伸吧。唯有南边,,没有称“南关”,习惯叫“南门外”,据说与地理脉象有关。总之,一座小小的县城,结构上显示出了尊荣富贵,建设上从护城河到高高的城墙,又突现出军事要塞的作用,城市地位若隐若现。 就这样一座小县城(尽管从古到今城的地址有所变动,但建城规格和模式层层相袭并不断完善),它名字却让封建社会的多少王公大臣梦里心惊胆战,又有多少朝代的历史细节需要在这里进行绾结。由于房陵地处川陕豫鄂四省交界之地,其境内山林四塞,地势险峻,加上其高湿和高温的气候,导致居住其中的人易感冒生病,故有“瘴痍之地”之说,也成了流放犯人的一个绝佳地段,是中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久的流放地之一。仅史书上记载的流放到这里的帝王就有20多位。象秦朝的嫪毐、吕不韦,西汉刘邦的女婿张敖、济川王刘明与济东王刘彭离,唐朝梁王李忠、广武王李承宏、庐陵王李显,后梁刺史惠王朱友能、南宋周恭帝等,朝代如此之多、时间如此之长的流放帝王和人口,对房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根深蒂固的。 房陵人的性格多少有些贵族化的气息。这么多的被流放的王公贵族及其后裔们,因为有着复杂的身世背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形成了他们特有的禀性和气质。这些禀性和气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房陵人,现在仍然可以看到,比如,在房陵很多东西的买卖不是靠度量衡来衡量的,而是靠眼睛观察和心里的“估计”来实现的,就说卖豆腐吧,房陵人不是论斤卖,而是多少钱一块,卖菜也是,择好扎成捆,多少钱一捆。房陵人的身上没落的王孙贵族习气还表现在饮酒和饮食等诸多方面,比如饮酒,海碗满上,家家会做,人人会饮,猛而有量,;比如饮食,猪牛狗羊,煎烹炸煮,佳而有味;比如耕作,广种博收,艰辛负重,顽强而执著。这些生活习性多多少少透露出这些王孙的贵族面对现实的感伤和无奈,却也造就了房陵人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bc6c90100085g.html3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