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龙山石窟游记攻略之游山感悟 天龙山石窟 |
[游记]天龙山石窟游记攻略之游山感悟 天龙山石窟 |
2008-04-16 yiqilai.com.cn |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天龙山,窟龛分布于东西两峰的南坡,始建于东魏,以后经历了北齐、隋、唐、五代,共有二十五个洞窟。其中东峰十二窟、西峰十三窟。 虽说石窟的名字很是诱人,但在我心里天龙山的名气却没有敦煌、大同来得响亮。所以在上山途中,心里没什么期望。但当我真真正正的站在距今有千年历史的灿烂文化面前,就再也挡不住这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看着这上千年的文化就在这措手可得的地方,那种感动…… 第9窟“漫山阁”最具代表。這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大窟,上层有8米高的弥勒佛倚坐像,下层以6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居中,左右分別为乘象的普贤和骑狮的文殊。造像丰腴、优雅,手法细腻。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也是现天龙山石窟最大的一个。如此浩瀚的工程,无不让人为之一震,暗暗称奇。 移步望去,鲜亮明艳的壁画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后还能如此傲然的展示它的美颜,的确让人为之叹服。急急的攀上石梯,按耐不住想要更近的接受五光十色的洗礼,却被那清晰的笔迹止住了脚步。那乌黑刺眼的片假名,给完整的壁画烙上了重重的疤痕,在中国人的心上划了一道口子,血淋淋的。日军侵华,面对小日本的抵死不认,泱泱大国受到的侵害还小吗?怎么会拿不出证据?这是什么,铁证。 当然,留字还只是小事了。心酸的掉头,本想借着其他窟龛壮阔,秀美来调整心情,却没有料到会有如此欲哭无泪的结果。 没有一尊完整的佛像,寻遍东西二十五个洞窟,却没有找到一个佛头。当地的人叹息的告诉我,对于每一尊佛的佛头,学者们都清楚的知道其所在的外国博物馆,但就是要不回来。那些侵略者们能带走的决不捺下,不能带走的全部毁掉。 眼前如此痛心的景象,让我想到了余秋雨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王圆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圆箓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可是中国又何止这么一个王圆箓。不然外国的侵略者怎么会知道天龙山,怎么会那么轻松的就搬走了如此庞大的宝藏,一路的畅通无阻。现在想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精品,还得飞到国外在侵略者的地盘上,远远眺望,含泪凝视。 “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阴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旷野/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远远离开这天的帅旗/离开如云的战阵/决胜负于城下 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拦住他们的车队。对视着,站立在沙漠里。他们会说,你们无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比比学问高低。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就如同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我们拦下了当时的马车,保住了祖先给我们的遗赠。那被我们拦住的车队,究竟又应该驶向哪里?侵略者的盗凿破坏,已经使石窟破损。留下来更是难能可贵,难道我们还不能在如此残酷的教训下来保护我们自己的灿烂文化吗?侵略者固然可耻,那愚昧至今的国人更是可恨。看着精致的佛像上到处刻满了那四四方方丑陋的国字,感觉被人恨恨的甩上了几个耳光。没有了佛头,留下来的身子还被折磨的如此千疮百孔。多么悲凉的事实。外人已割断了历史的辉煌,国人还要对这仅有的见证进行凌迟之刑。 那深深浅浅的伤痕刻在了我的心里,我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这里也难,那里也难,还不如让它埋没在深山里,然后大哭一场,道一句:“别了,天龙山石窟!”
|
转自:http://www.yiqilai.com.cn/bin/view/travel/%E5%A4%A9%E9%BE%99%E5%B1%B1%E7%9F%B3%E7%AA%9F%E6%B8%B8%E8%AE%B0%E6%94%BB%E7%95%A5%E4%B52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