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小驴游记——山西长治、城隍庙

[游记]小驴游记——山西长治、城隍庙

2007-07-16    sina.com.cn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292.82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

长治“居太行之巅,叶形最高,与天为党,故名上党”。上党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曾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这里殷商时为黎国,周朝为潞子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晋、韩、赵国,秦朝时为上党郡,隋开皇年间改为潞州,明嘉靖八年改为潞安府、并附廓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之名由此而始。

就中国成立之后,长治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生产体系。全市煤炭、机械、钢铁、化肥工业均较发达,已建成以重化工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长治市地处北纬35°49′─3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长治自然风光神奇壮美。太行“迤丽东北,延袤千里”,峰峦叠嶂,英雄隘险;太岳群耸峙,巍峨峻秀,标密谷幽;漳河三源相汇,滋润上党沃土,蜿蜒潺潺东流。长治有以山地为主体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东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那壁立千仞的黄崖洞,云蒸雾罩的紫团山,空谷幽深的广志垴、层峦叠翠的老顶山,桔屈难行的羊肠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虹梯关等,充分展现了太行山的雄奇和险峻。西眺逶迤的太岳山,松涛震云海,飞瀑击流泉。那峰奇松挺的灵空山,藤缠泉泻的盘秀山、山叠环绕的提神岭、峰矗泉涌的发鸠山、花奇草异的花坡、水回鱼转帆影动的沁河等,充分显示了太岳山的秀美和多姿。中部著名的上党盆地内,漳河、绛水奔流其间,平畴绿野一望无际,这些都是绝妙的天然胜景。

长治市人文旅游资源古老珍贵。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变革。“神农尝百谷”、“粒王填海”、“参卢农耕”、“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里。长治可谓古代建筑的艺术宝库,在全国占有率很多。据统计,中国古代宋元以前地面著名建筑的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长治。中国唐宋以后的彩塑大都莽草山西,长治则是古代彩塑的聚宝盆。如平顺的唐代明慧大师塔,唐塔建筑的典型代表;长子法兴寺的唐代舍利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建筑形制为我国现存古塔所仅见。法兴寺自然灯塔,在国内仅存同类三塔中,唯此保存完整。在众多的寺观庙中保存着一大批艺冠华夏的历代彩塑、石刻、石窟和壁画,堪称我国古代艺术之珍品。

长治市居高涉险,关山伟固,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左权、陈庚、簿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绘制了一幅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他们率领八路军总部进驻这里,建立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与长治人民一起发动了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和长乐村战斗、响堂铺战斗、神头岭战斗、沁源围困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解放战争初期,面对阎锡山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的猖狂进犯,我人民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下,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上党战役”,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拉开了序幕。如今,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砖壁、北村,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神头岭纪念碑、上党战役纪念馆等革命文物,已经成为对青少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

“江山助磅礴,文化照光辉”,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广博的文化积淀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构成了长治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多个,主要风景名胜20多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数量之多,全国少见。今日之长治,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

古城长治

它西屏太岳山,东倚太行山,漳河、沁河两河纵贯其间,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上党盆地,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军事地位重要。

长治市历史悠久,古有壶关、潞州、隆德府、潞安府之称。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即有人类活动;中华始祖炎帝曾在市境内的老顶山一带活动;商周时,为黎国;春秋时为赤狄人的潞子国;战国初为韩国别都,后属赵;秦时置上党郡,后周时又设置潞州。隋开皇年间,在现在地址筑城,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宋崇宁间称隆德府,明嘉靖八年,升潞州为潞安府,附郭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之名由此而始。一九四五年十月建市,一九五三年改为省辖市。

长治市的战略位置至为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向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语。建安十一年(
206),曹操不顾羊肠坂道之艰难,亲自带兵来这里征服袁绍的外甥高干。他的著名诗歌《苦寒行》,就是纪述这次行军的情景的。战国时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就是在长治的附近进行的。在现代战争史上,也同样显示了长治市战略位置的重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为领导抗日,开辟革命根据地,先后在市境内的故县、北村、南村等地驻扎。揭开解放战争序幕的上党战役,也发生在这里。

座落在市内梅辉坡的太行太岳烈士陵园,占地面积约一百四十亩,是利用明朝沈王朱模的皇城遗址,于一九五一年修建落成的,园内苍松翠柏,鲜花遍地;陵园中心耸立着烈士纪念塔,是陵园最突出的建筑物。纪念塔正面用刚劲的魏碑体镌刻着“太行太岳烈士纪念塔”九个醒目的丹漆大字,背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人民永远怀念着你们”。长治市还有西郊公园、北郊公园、莲花池和正在规划中的老顶山森林公园、漳泽水上公园,都是休息、游览的去处。

长治市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名胜古迹甚多。市郊区壁头村和潞城县合室村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治县西南的师庄羊头山石窟,创建于北魏孝文南太和年间,为石窟艺术的杰作。出土文物以市内北城墙根分水岭春秋战国古墓葬的文物为著名,除战国车马外,还有象错金豆、铜皿、铜犀立人擎盘、铜镜、铜编钟等不少上乘精品。

市境内的古建筑星罗棋布,主要有上党门、梁家庄的观音堂、长治县的玉皇观、潞城县的原起寺等。上党门在市内西南隅的横冈上,是古上党的郡署大门,最早建于隋代,宋时毁于兵火,现在的上党门和左右两侧的钟鼓楼为明代建筑。观音堂在市西北郊五公里的梁家庄,庙堂创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以悬塑闻名。主殿为观音殿,殿内的墙壁面和梁上布满塑像,塑像神态各异,尊尊各具风姿,堪称佳作。

玉皇观在长治市城南的南宋村,是一组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其中最为壮观的是五凤楼,这是元代遗构,楼高约二十米,二层四檐五滴水,楼身比例和谐,结构壮丽精巧,翘角飞檐,层檐迭罗,金顶耀目。其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稳健雄伟,又有江南建筑的秀丽玲珑。楼顶的琉璃塔楼、琉璃仙人及角神,制作精细,色泽鲜艳,均为我国琉璃构件中的杰作。

原起寺在潞城县城东北二十二公里的凤凰山颠,寺中有佛殿和大圣宝塔各一座,当地人称青龙宝塔原起寺。佛殿创建于唐天宝元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塔建于北宋元佑二年。佛殿典雅古朴,十分别致。宝塔秀美巍峨,气势雄伟,塔高十七米,八角六级,层层雕飞檐斗拱,形状富有变化。塔顶安有八个铁人,闪闪发光;檐角下悬银铃,风过则铃动,叮当之声不绝。原起寺的殿塔雄姿和烟霞映彩的漳河,层峦耸翠的群峰,构成了一个绝好的风景区。

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榆次市城区东大街中段,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次城隍庙是榆次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它与长治城隍庙并称为我省现存城隍庙中的两颗璀璨明珠。在全国的城隍庙建筑中,也以它独特的建筑构思和精美工艺别具特色。城隍庙作为宗教建筑,它祭祀供奉着道教系统中的城隍神。

榆次城隍庙位于榆次市旧城东南部,东大街中部北侧,东经112/42/55,北纬37/38/40,前临东大街,背依庙后街,东与棉织厂一墙之隔,右与居民住宅相连。城隍庙现存战地近四千平方米。

元代至二十年(1362)由蒙人达鲁花赤帖木尔主持将城内善政坊拆迁而建城隍庙。初建时仅大殿三间,东西廊房个三间,山门一间。明成化十二年(1476),拆大殿移建寝殿,寝殿前建大殿五间。后几代陆续增修扩建,直至嘉靖十年(1533)在山门西侧东西各建牌坊一座,并在山门两旁竖铁旗杆两根,至此城隍庙全部完成,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民国,以及建国后都不同程度地作过维修。

在一些动乱时期,城隍庙损坏严重,庙内泥塑全部被毁,个别建筑拆除,但形制、主体基本完整。1986年8月18日评为省保,1996年12月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古老的建筑群终于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城隍庙总体而言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古建筑群,在建筑上遗留的多处题记可以证明。它保留了明建筑的大量典型特征,同时又别具特色。现存城隍庙占地近四千平方米。如前所述,城隍规格形制和衙属建筑是很相近的。它面南背北,在平面布局和排列上采用了中心对称的建筑手法;主体建筑均位于主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建筑对称排列。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群都建在高台之上,根据主次,高低层次分明,分别处于不同的平面,高低起伏,跌落有致,从山门至后殿平面断面大致呈现“凹”字型。

山门高大壮丽,一进山门,却顿觉压抑气滞。仅在五米开外,劈面而来,凭空矗立起一座二十多米高的重檐二层楼阁——玄鉴楼。玄者,阴也,黑也,代指冥间;鉴者,镜也,察也,意指洞察秋毫、惩恶扬善。玄鉴楼临空而立,檐牙高挑,与山门相对,置身其中,非仰首不可见天,由不得心中震慑,俯首帖耳,毕恭毕敬。东西又有钟鼓楼相傍而建,迎送朝霞落日。

过玄鉴楼来至中院,正面是大殿高高建在沙石须弥座月台之上,名为显佑殿,前街抱厦为献殿,供人参拜。东西各有十七间廊房环绕,合为一体。中院地势低凹,但却十分宽广。置身其中,顿生渺小无依之感,殿宇巍巍,门窗洞开,幽深不明,环顾四周,尽是鬼判狰狞,形成了一种天网恢恢,插翅难逃的感觉氛围。

蹬阶上月台,过了显佑殿,进入后院,正面为寝殿,东西各有配殿三间。寝殿与配殿间各有一面砖雕双龙八宝影壁。后院地势最高,加上殿屋建筑教小,显得平和近人,阳光明媚。这里应是城隍办公之余,休闲之所,红花绿树掩映,别有一种悠悠然清闲自在。

从大殿出得来,与大殿相对,背靠玄鉴楼建有二层神乐楼和戏台,人们在这里祭祀城隍,上演最精彩的戏剧给城隍观看。城隍是神,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人们就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塑造了神,使他有了人的情感,人的快乐。明朝以来直至民国三、四百年间,人们一年几次祭祀城隍,演戏给城隍看,逐渐围绕城隍庙形成了庙会,十里八村都携带了自己的农产品等来这里交易,且闹一些红火。平民们既祭了神,又自娱自乐。城隍庙庙会数百年不衰,直至解放后,才终止了这一民间活动。

城隍庙以中心对称、结构严谨而著称,其不仅在建筑结构上独具匠心;而其在建筑排列及整体布局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所有建筑均建于层位不同的台基之上,高低起伏,跌落有致,没有采用逐步升高布局手法,而是逐层下降,至中院为城隍庙的最低处又逐步升高,在建筑排列上高大雄宏的玄鉴楼紧逼山门,而东西廊又与玄鉴楼及大殿环绕而建,形成一体,以独有的建筑布局手法体现了城隍庙的建筑主题。

城隍庙的玄鉴楼与乐楼及戏台影壁分三次建成而浑然一体,屋宇重重,檐牙高挑,彼此兼顾,相得益彰。在梁架构造及外观形式上别具一格。

城隍庙大殿为明初改建,大多梁柱构件采用旧制,为研究金元时期的建筑风格及大殿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为了抬高大殿屋顶在金柱以上重叠两攒斗拱承托五架梁,使得整个建筑穹宇高深,庄严凝重。

东西廊环绕于大殿和玄鉴楼之间,与大殿及玄鉴楼屋宇相连,将分散布局的建筑联系起来,形成了极强的整体外观,而彼此连接处处理极为妥当。

城隍庙的琉璃影壁,及屋顶琉璃,也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些琉璃构件大多烧制于明代中叶,这时正处于我国落陶瓷业的极盛时期。城隍庙的琉璃胚胎坚实,施釉均匀,色泽玉润,雕塑工艺上采用了高浮雕的塑造手法,主题突出,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砖雕影壁古朴典雅,雕刻技法娴熟,整个布局疏朗有致,是研究明代雕刻的典型事例。城隍庙独特的建筑结构,精美的建造工艺,是国内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组城隍庙建筑群。

城隍庙现存建筑均为明初至明中叶所建,当时正值我国古代建筑由宋元向明清嬗变的关键时期,其建筑结构和制作手法一方面大量保留了宋元建筑的特征,同时又体现出许多新的建筑工艺手法,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小驴笔记:

能去长治纯粹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那是一个普通的小城市,旅游景点也并不是很多,在山西这个地上文物省来说,这里并不是很出众的去处。断断续续的跑了好多次,时间持续了好多年,仍然将要面临着男朋友结婚了,新娘不是我的尴尬,看来这个城市仍旧不会是我的落脚点,仍是我一生路线的一个驿站。

城市给人的感觉还是蛮舒服的,介于大都市和乡村之间,生活节奏不快也不慢。如果不是气候受整个地区的影响,应该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

城隍庙是第一次到长治的时候去的,外面和其它的庙相比没有什么特别,进去之后才发现香火很旺,让我吃惊的是那里的功德箱内的香火钱都是50元或100元,因为寺庙是我喜欢去的地方,也去过好多,很少见到里面有这么大面额的。一位进香的老者叫我一定要诚心祈求,一定会达成心愿,可是当时被幸福围绕的时候哪里会有其它的希望,所以很快就离开了。出来的时候看到了一些专家在拍照,才知道原来山西竟然是遍地古董,在这样不起眼的地方仍有很多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东东。据说这里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于一体,受到文物界的高度重视.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府城隍庙.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033c640100083b178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