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南国园林秀色。 二是在每个院落中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别具风采。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照壁、花墙砖雕,均为清代砖雕珍品;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栏柱、栏板不见砌缝,浑然一体,无论雕刻还是垒砌,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而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多种多样,使人眼花缭乱。 三是除了建筑上的精雕细刻,常家大院还收录了中国历代众多书画大家的法贴,即书法艺术真迹刻在木石上的复制本。其中苏轼以楷书书写的“二亭双绝”———《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弥足珍贵。 杏林清代名人联帖中,选择了清代左宗棠、刘墉、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藩、郑板桥、康有为、梁启超等书法界代表人物56位,皆为精品;听雨楼法帖则收集了上起唐代,下至清中叶50余大书法家的作品,其中颜真卿、贺知章、欧阳洵的书法珍品,许多已不传于世,均为奇珍;御笔亭则收集有从夏禹到清宣统在内的42位帝王及唐武则天、清慈禧两位女帝王之笔迹,蔚为大观。 据悉,当地政府正逐步恢复常家大院原貌,常家大院,正成为晋商文化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