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丈量榆次古城榆次老城游记榆次老城 |
[游记]丈量榆次古城榆次老城游记榆次老城 |
2008-06-10 ipow.cn |
说山西这一片黄土地的历史,更多的想起的是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榆次到是个对于外乡人来说的陌生的地方,但往往你能在一侧目中发现什么,或者感受到什么。我通常会在游历之后很久才动笔写些什么,那时虽不一定记录下最真实详实的情况,但记忆的善意篡改总会让那里积淀下思考的痕迹。 可这一次想快些写游记。写那些看到的雕梁画栋,那些斑驳的砖石后面掩藏的故事和智慧。 榆次古城。 这是一个经过一些修复和重建的古城,具体哪里修缮哪里重建过,我并不知道,但整个感觉是一个整体,只走了老城的东大街,很有韵味的一条古街,并不像平遥那样的是一条商业街,而是感觉像汉民族一两千年来的生活得一个普普通通的县镇,城隍庙,县衙,花园,戏台和酒楼茶馆,几件店铺,一座供奉先贤的楼。 但是,这普通中也并非普通,且行且走,看得到眼中满是汉民族的整体智慧,和这一方土地的老百姓深蕴在骨肉中的情调和信仰。我惊讶于城隍庙的琉璃瓦屋顶的精巧,惊叹于县衙每个门楣上美轮美奂的木雕,而最使我惊讶的是在一个民居的侧墙上的一个小门上,都有精美的砖雕! 这是一个民族的情调,是渗透在一个民族的最基层的个体中的民族美学和艺术情调。面门上的垂花和屋脊上的瑞兽,这一切的魅力尚在人的想象之内,但这一个并不开启的侧门,甚至是一的砖墙上方不引人注意的巴掌大的小窗之上都被细细的雕上了葫芦与蝴蝶,葡萄和花瓶。 这并不单单是一种对“福”和“平安”的祈祷——有人说这反映了美好愿望,但是,你能说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也能注重于一个侧门的雕饰吗?当我们缺失了一种底蕴的时候,我们的美好愿望也就仅限于烧香祈祷一幅粗制滥造塑料财神画了。 我不是中文,建筑,历史的学者,我无法深刻解读这些砖雕后所埋藏的文化背景,我只能这样在行走中,一见倾心,然后百转其味。 再有,让我感触良深的是几幅对联: 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这是城隍庙里城隍爷的寝殿前的对联,没有什么清辞丽句,但教我惊艳在香火缭绕中阿。就那样读了几次,又抄下来——我不信教不拜佛,但很喜欢古刹和民间的庙宇,其实庙中的供奉的是那一尊神并不是很重要,无论是佛寺道观供奉的其实是人类童年时代对美好情操的一种膜拜。 |
转自:http://www.ipow.cn/Park/Class1004/10284/Travel/2007-11/1358.sHtml42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