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原之行快要结束的时候,朋友建议我去离济源不远的山西阳城看看,那里有著名的旅游景点皇城相府。我算计一下时间,还够用。临走的当天上午,我们驱车去了阳城。由济源去阳城,有一条近路,要走山路。我们去的时候走了这条路。车在山间盘旋而上,步步登高,不时还要穿过山间隧道。当车进入太行山腹地的时候,隧道一处接着一处,桥梁一座连着一座。真不知当年筑路工人,是如何在如此恶劣复杂的条件下修通了这条路! 走出大山,进入山西地界,依然是丘陵起伏,路况也不好。也许因为接连下雨,见到好几处山顶的巨石滚落在路旁,我们手里都捏着一把汗。司机小M说,回去不走这条路了。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进门一牌坊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写的《晋国》一诗:“晋国强天下,秦兵限域中。兵车千乘合,血气万方同。紫塞连天险,黄河划地雄。虎狼休纵逸,父老愿从戎。”以回顾晋国昔时的强盛和山川的险要,歌颂了晋地人民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爱国精神。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下诏,命令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这部大字典组织了三十多人的编辑班子,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也在其中。父子留名于一书,一时传为美谈。这部字典是在前人《字汇》和《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补充实而成的,共收四万七千多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收字最丰富的字典。后来定名为《康熙字典》。虽然字典问世时,陈廷敬已经去世,但他为编纂这部字典所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贡献,为后人所敬仰。 在皇城相府我们观看了皇帝亲临此地的大型表演,场面宏大,再现了当年皇帝出巡的威严。然后进府参观。快到中午了,我们驱车返回济源。回来走的另一条高速路,沿途依然是风光无限。至此,结束了我的中原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