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笔山西-我的山西游记(重发版)(山西运城芮城永乐宫)

[游记]走笔山西-我的山西游记(重发版)(山西运城芮城永乐宫)

2007-07-26    cn176.com

楼上有关公读春秋的塑像,还有象征着山西108个县的108个木隔扇。整个关帝庙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如环绕四周的碑廊等,特别是庙内外的五座牌坊很有特色,当时记下了每个牌坊的题字,分别是:“气肃千秋”、“大义参天”、“精忠贯日”、“威震华夏”、“万代瞻仰”,连贯起来是对关羽的最高评价:生前“威震华夏”,身后“万代瞻仰”,从来“精忠贯日”,始终“大义参天”,永远“气肃千秋”。

五个牌坊中我最喜欢“万代瞻仰”石牌坊,不过它被搁置在了旅游区的外边,无人问津,比较破败。当天除了几个算命的老头在躲雨,只有我拿着照相机一个劲的拍照。可能周围的人都觉得我很怪,但我却为能看到这么精美的石牌坊而欣喜不已。整个石牌坊雕刻的玲珑剔透,一组一组全是关羽的生平故事: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长桥别操、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杀文丑、义释曹操、单刀赴会,甚至还有成神成帝的造像,唯独没有败走麦城的一段。牌坊的两面刻满了这些人物故事,而且还施以彩绘,更为传神!看着这些石刻的连环画,不由想起了关羽的传奇。

诸葛亮曾评价关羽“绝伦逸群”,那是溢美之词。其实关羽原本是三国中一个普通的将领,兵败而死,身首异处;魏晋南北朝时默默无闻乏人提及,隋唐时则作为当时的武圣人姜子牙的七十二员配将之一;后代逐渐受到重视,宋为王、明为帝、清则为圣,成为了与孔圣人比肩的武圣人,民间更将关羽当成了神。为什么关羽有如此传奇的经历呢?不过从民间崇拜、朝廷利用和宗教推动三个方面想想,还是有根据的。首先关羽的形象在中国老百姓当中是深入民心的,他事刘备有忠、对曹操有义、待嫂嫂有礼、读春秋有智、杀敌寇有勇、而且挂印封金,不贪财色。于是老百姓敬重他祭奠他,甚至将他当成财神。从唐朝开始就有《说三国》的话本(说书的前身),元代以后三国戏更是层出不穷,于是在草民中间不需要识字就知道了关羽,崇拜关羽之风越行越盛。这时朝廷官府出面了,关羽的忠和义,也是以儒家思想治天下的封建王朝所推行和尊崇的。老百姓心目中有了这尊忠义之神,朝廷很方便拿来利用,于是累世加封,建庙推崇。凭着《三国演义》打江山的清朝更是巧妙的利用关羽故事沟通了和蒙古的关系,顺治皇帝对蒙古王公说:爱新觉罗是刘备转世,而蒙古各部则是二弟关羽,蒙满世世代代为兄弟,永不相负。其实民间也好,朝廷也好,关羽的造神运动当中还少不了宗教的推动作用。最早把关羽敬奉为神的是道教,先作为除妖镇怪的神将,后成了统帅三界的大神。也是道教请朝廷把关羽封成了帝王。第二个神话关羽的宗教是佛教,佛教中国化以后不断和道教争锋,很好的办法之一就是用佛教的“广大法力”收服道教的神仙。于是借用了一个三国的故事,关羽就成了佛教中护法的伽蓝菩萨。故事是这样的,关羽被孙权斩首后,头颅送到了曹操那里,也就葬在了洛阳,于是关羽阴魂不散,直喊“头来”,一心报仇,当魂魄到了玉泉山正好碰到了智恺法师,智恺法师对关羽的魂魄说:“你喊头来,你想报仇,可是被你砍掉头颅的人找谁去报仇,那里去找头呢?”关羽顿悟,放下大刀,立地成佛!最后一个介入关羽造神运动的宗教是儒教,儒家一向反对怪力乱神,但关羽的忠义也是儒教的信仰之一,于是推举关羽成为武圣人,建立武庙以敬奉,其实对于儒教来说,庙堂里的并不是泥塑的关羽,而是人们心中的忠义精神。三种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不断融合,关羽在宗教中的作用也就越重要。宗教和政治、民俗结合,关羽这尊神也就真正在中国人心中扎下了根。

运城附近关羽的遗迹还很多,出名的有盐池和常平关帝庙。常平关帝庙位于解州镇东18公里常平乡,是关羽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自从关羽年轻时因为除了恶霸逃离故乡,关羽的父母投井自杀后,这里反倒没有了关姓的后人。常平关帝庙最初是民间自发兴建的,规模不大,自有特色。最大的特色这里是关羽的家庙,里面供奉着关羽曾祖父、祖父、父亲、关羽和关羽之子五代人,是全国其他关帝庙所没有的。庙里有一座元代砖塔,相传塔下就是关羽父母所投之井,后世建塔为墓。这里的柏树也是姿形奇特,其中一棵几近倒伏,而且所倒的方向是指向解州关帝庙的,与其他树木截然相反(大多数树木顺着山风吹来的方向倾倒)。传说关羽死后头在洛阳,身在襄阳,魂在故乡,关老爷的魂魄晚上在常平关帝庙休息,白天就顺着这棵柏树飞到解州关帝庙工作,恰巧那里也有一棵茂盛的柏树指着这里,两树遥对,引人遐思。关帝庙山门两侧各有一个木牌坊,侧面观看形同飞鸟,其中一个上题四个大字:“灵钟鹾海”,灵钟描述的是对面的中条山,而鹾海指的就是运城的盐池了。

盐池取盐的历史已有四千多年,每年春秋两季蓄水,水析盐出;夏季引水入田、风干为盐;冬季排干池水,池底是硝,据说常年厚度可以达到一米。几千年周而复始,是中国古代三大盐产地之一。古人在东海之滨煮海为盐,在四川自贡凿井为盐,都是人力产物;唯有运城盐池,只要日、水、风三昧,天工自然,无需人力。古人不晓得盐池之下有盐矿,只当是神力穿凿,建池神庙以祭之。运城盐池历代被视作“国之重宝”,这也是运城地区(古称河东)自古盐业鼎盛,物阜民丰的由来。传说宋朝时,曾有三年间,盐池里热浪翻滚,池水赤红,盐不得出,朝廷震动。当时道教得势,张天师施展神力,说是蚩尤作怪,这赤红的池水就是蚩尤的鲜血!于是请来关羽显圣,一阵风雨雷电之后,盐池重新风平浪静,池水返清,又有盐了。这就是元代杂剧“关羽显圣战蚩尤”的蓝本。因为关羽有如此神力,张天师就上书请求朝廷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连上古黄帝的老对手蚩尤都敌不过关羽,朝廷自然不敢怠慢,不断册封关羽,建关帝庙祭之。

说到“忠义”容易,说清“忠义”很难,老子曾说:德坏而有礼,理废而有法。古人崇尚以德治国,而“忠义”就是德的核心思想。关羽一生,有忠有义,后世楷模。如今的中国重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树立具有时代特点的忠义准则和代表人物是非常有价值和有必要的。关羽是生根在中国人心中的忠义之神,也代表着中国人普遍的道德准则,值得后世之人永远敬仰。祭祀关羽其实就是祭祀国人心中永恒的人生理想。

游关羽的故乡,追关羽的故事,想关羽的精神,发关羽的感慨,真是:秋风秋雨读春秋,关庙关府忆关公。

四、北方城廓

写到平遥,很自然就想起城墙上骑三轮车的老人。我坐着他的车子在平遥古城墙上转了一圈,一路上听他讲平遥“是一个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乌龟城”,配合着他那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讲话样子,的确很令人难忘。

把骑车老人的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平遥古城解说词。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先后三次迁址,如今的平遥是明朝时最后确定的城址。平遥古城墙保存完整,东、西、北三面城墙平直,南面城墙因城外河流地势而有些曲折。从空中俯瞰,南城门是头,北城门是尾,东西各有两个城门是四个爪子,南北城门不在一条直线上,整体形态仿佛是个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乌龟。骑车老汉说到这里就赞叹:这是一个神龟阿!保佑我们平遥城老百姓富裕吉祥!为了保住这座神龟的灵气,平遥城的建设者颇用了些心思。平遥城东西的四个乌龟爪子门,三个门都朝南开,唯有东北门是向东开的,城门外一条土路连着十里外的一座宝塔,好像用链条拴住了乌龟的左后爪,不让他溜走。南城门里修一座小狮子庙,小狮子正好踩在乌龟的脖子上,于是乌龟成了缩头的,自然更跑不了。也许是冥冥中的巧合,两件法宝真的镇住了这座神龟名城,真的保佑了这座北方的城廓千百年来历经风雨依然完好。整个城墙共有4座角楼,目前只有东北和西北角楼恢复了原貌,其余两个都毁了。但象征着孔子门下的七十二个贤人的望楼和三千个门徒的垛口还保存完好,有几个望楼的下层还残存着彩塑的贤人像。除此之外,城墙上还留有魁星楼和点将台。绕城一周,真要叹服建筑者的巧思,整个城墙的交通设计和排水设计都很完备,望楼、马面、女墙、垛口相互配合,形成了没有任何死角的防御体系。城墙的北、东、西三面外是人工挖掘的城壕,南面则以自然河流作为防御,如今城濠是干涸了,但沿河遍植的绿柳依旧点缀着灰色的城堡,给这座古城带来清新的气象。

平遥城中原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七十二个小巷(据说这个数目也是和城墙上的望楼一一对应的)。四条大街中,东西向的有三条,南面的一条,连接着东边的文庙和西边的关帝庙(武庙),是所谓的文武相配;中间的一条,连接着东边的城隍庙和西边的县衙门,是所谓的阴阳相配;北边的一条,东有清虚观,西是集福寺(已毁),可以说是道佛相配。贯穿三条东西向的大街的有一条南北向的大街,直通南门,就是现在的明清街。明清街正当中是市楼,市楼是平遥城中最高的建筑,楼旁有一口井,传说水色金黄,所以称为“金井市楼”;市楼还有一个传说:市楼地基下面有一匹金马驹,它与祁县的金马车,灵石的大陨石合称为晋中三大神物。传奇不可寻觅,登上市楼看民生百态倒是非常方便。

站在市楼上,向四面观望,从那层层铺叠着的屋瓦可以感到中国文化里中庸和均衡的美。平遥古城是治国文人的平遥,他们追溯着孔子的思想,用砖石瓦块构造起了符合礼法的城池,处处都体现着秩序和伦理的精神。崇文重武,孔子关公都被树立成绝对的信仰,仁和义被请进庙堂,如同道士和佛祖被供奉起来。平遥更是商贩市民的平遥,他们为自己生活的城市渲染出许多神奇的色彩,古老的传奇,神怪的典故,其实都是百姓心中的向往。那财神庙、清虚观里袅袅升起的香烟,正是人们世代不绝的希望。这两种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都在平遥古城中融合并体现着,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日暮时分,游人渐渐散去了,古城的居民在灯火和夜色里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理想永远是崇高而美好的,中国古代五千年追寻着的天理大道其实从来都没有实现过。现实的生活是具体的,一个城市也不可能只用精神和信仰统治着,政治和法律是必须的统治工具,而其代表就是衙门。在山西我一共看了两处衙门,一个就是平遥的县衙,另一个是霍州的州衙。其中县衙属于明清两代最低的政权机构,而州衙要高一级。如果联想到南京的两江总督衙门和北京的皇宫紫禁城,我见过了中国古代各级官衙的遗存,从中多少可以管窥官衙的文化。平遥县衙的格局和霍州州衙相近,分为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路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宅,是行政的主体建筑;东路为前驿站,后仓库;西路为前监狱,后校场。大堂是整个衙门的核心建筑,一般都称为“亲民堂”,主要举行大型仪式和审理刑事案件,殿前有宽敞的庭院和月台,两厢是“礼、吏、工、刑、兵、户”六房,整体建筑风格肃穆庄严,充分体现着政权的威仪。二堂的建筑比较轻松些,一般处理钱粮和民事诉讼。平遥县衙二堂仪门上悬有一匾“天理国法人情”,较全面地表达了古人处理世事的三大法宝,“天理”是仁义道德的伦理教化;“国法”是纲常律法的强制手段;“人情”是情面关系的润滑措施。天理也好,国法人情也罢,其实都是各级官员一手把握。自古百姓歌颂包公、海瑞等清官,也是对政治清明的一种期望。任何期望因为不容易获得才更显得珍贵。内宅的部分,县衙和州衙有些不同,州官是五品,内宅有家眷;县官是七品,不能携带家眷上任,所以内宅只有一进三间。楼下三间起居,楼上设一神阁,供奉官印。据说守印的是一个狐仙,清官守印,贪官夺印。神鬼之说毕竟惘然,不过是县令自欺欺人的一种寄托罢了。

国中有王才是国,城里有官方为城。四方一座城池,堂堂一个官衙,加上辐辏的街巷,林立的店铺,往来的商贾,穿流的居民,于是就有了平遥。散落全城的明清遗迹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城镇建设的活化石。细雨中我追寻在古城的街巷。大街上的店铺还打着明清时期的老字号,外观上也是老样子,但感觉却是“旧瓶装新酒”。明清街上的商业氛围尤其浓洌,推光漆器、平遥牛肉的招牌到处都是有些碍眼,饭店和旅店的拉客之声不绝于耳。只好把目光拐进小巷,这里是另一个世界,平静的冷清的,甚至有些寂寞的世界。偶尔闪入的砖雕门楼,飞檐一角,或是一个门墩、一棵古树,还些须留着过去的影子。

晚上我躺在沙巷街一得客栈的土炕上,看着这座有278年历史的老房子。它原本是票号掌柜侯王宾的故居,如今开了旅店。老宅院的外观被很好的保护了下来,上马石、拴马柱、大门、垂花门,还有小姐的秀楼等等一应俱全。房间的内部结构完全改变了,空调、彩电、卫生设备应有尽有。这不由让我想到平遥的现状,我开始思考此行平遥的目的。如今全国都很时兴访古旅游,江南小镇,徽州村落,山西大院,丽江、平遥如果你看完走笔山西——我的山西游记(重发版)(山西 运城 芮城永乐宫 ),还是得不到你要的答案,请来我们专门为你准备的外贸问问进行寻找!外贸入门

转自:http://www.cn176.com/article/2006/0711/waimao_4392_2.html8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